科室简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9位医生
科室介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59年,半个世纪以来,耳鼻喉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耳鼻喉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界的领头羊,并在全省耳鼻咽喉学界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声誉。
初创时期
建院之初,耳鼻喉科为综合科室,由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组成共同科室,称为五病区,科内共有十余张床位共同使用,耳鼻喉科的主要工作在门诊,诊疗设备极为简陋,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不足十把鼻镜和压舌板,科里只有程子超、戴复华、杨振华三位医生,程子超为耳鼻喉科第一任主任,虽然当时条件极差,但大家凭着一腔工作热情,在他的带领下,除开展耳鼻喉科常见病的诊治,还逐渐开展了扁桃体摘除、下鼻甲部分切除、鼻息肉摘除等简单的手术。
1960年,王忠植医师从北京协和医院下派到医院耳鼻喉科,王忠植医师博学多才,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高,在他的带动下,科内医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逐渐建立了医疗工作制度,理顺了诊疗常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发展时期
从1964年起,王泽俊(1964)、张国强(1970)、王国祥(1974)、杨英(1974)、沈冠敏(1975)、李宁(1976)相继分配到耳鼻喉科,大大充实了科室力量,1979年,住院部大楼建成,耳鼻喉科成为独立的科室,科内设病床26张,程子超任主任,王忠植任副主任,科室建设初具规模,人员也形成了良好的阶梯。
在两位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积极开展了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型术、上颌窦根治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食道异物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等有一定难度的手术。1980年,王忠植主任调回北京任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1981年,赵生全、张祖荣调入耳鼻喉科,并任科室副主任。之后,潘丽宁、辛四海、张玲、乐宁华相继分配到耳鼻喉科,科室人员增加到14人,床位亦增加到44张,同时病区设立了单独的手术室,耳鼻喉科以耳科学为重点,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均得到了全面发展。
科主任把住院医师的培养作为科室发展的大事,由张国强医师负责住院医师的培养和理论学习,为了全面培养初中级医生的业务水平及操作能力,不断选送年轻医师到北京、四川、西安、浙江等地进修学习,同时在科研方面抓住高原特点,对青海地区克汀病聋哑人进行普查,并在高海拔地区居住人群的听力改变、互助土族人群激素水平与听力间的关系、工厂噪音对听力的影响、低浓度硫化氢对听力的影响、西宁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调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获得各种奖项四项,这些工作的开展,将耳鼻喉科的临床工作大大推进一步。
1987年,耳鼻喉科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潘丽宁、袁先平成为耳鼻喉科首批研究生,程子超、张祖荣、赵生全任导师,为了培养好首届研究生,耳鼻喉科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的动物模型实验,通过研究证实高海拔(4000米以上)低氧环境可导致耳蜗的病变,造成居住人群听力下降,同时做了在缺氧条件下耳蜗对耳毒性药物的耐受性,高原紫外线对听力的影响,高原地区老年人听力的状况的研究。在这个时期耳鼻喉科开展了多项难度较大的手术,如全喉切除并发音重建术、颈淋巴结清扫术,T型管植入治疗喉狭窄、舌下神经袢植治疗双声带麻痹术等,填补了多项省内空白。
1990年,赵生全主任调到昆明儿童医院任主任,领导班子第四次换届,王泽俊任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科内整体医疗水平不断上升,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1年,杨英调离耳鼻喉科,组建了青大附院整形美容科并任科主任。
1996年,王泽俊主任退休,杨小玲担任第五届科主任,在她任职期间,不断进取,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引进了先进的鼻内窥镜技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如今,鼻内窥镜手术已进入了繁荣时期,技术日趋成熟,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杨英调回耳鼻喉科任科副主任。
2001年,马新春、石磊医师引进了耳显微外科技术耳甲腔成形术,中耳乳突术后干耳率提高,耳科疑难手术例数显著增加,脑脊液鼻漏修复术、面神经减压术、鼓室成形术等手术得以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年,耳鼻喉科开始筹备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工作,杨小玲主任配合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张道行主任成功的完成了青海省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至今已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6例,经治疗的聋儿全部回到了有声世界,部分聋儿已正常上学。
2006年,杨英任第六届耳鼻喉科主任,马新春任副主任,同时耳鼻喉科成功申报了硕士点,同年招收研究生3名,2009年首届研究生郑慧媛、李志艳、凌宁全部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3名研究生所写论文均得到专家一致好评,目前科内有在读研。研究生5名。
2007-2008年2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08年获科室“特殊贡献奖”。
2010年,马新春任第七届耳鼻喉科主任。2010年以来,在马新春主任的带领下,借评建“百姓放心医院”的东风,科室建立了一整套目标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操作性强的科室规章制度体系,在医疗上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科室管理的首位,不断强化全科人员医疗工作的质量意识,严抓医疗管理,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全科职工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大量临床服务工作中努力拼搏,形成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科风,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在“医教研”和党团工会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和2008年,2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08年,科室获得“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
2012年批准为人工耳蜗定点植入医院,使医院档次提升为省内第一。同时业务从单一耳鼻咽喉扩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个综合性临床科室。
现在的耳鼻喉科设门诊、住院部,住院部床位50张,有主任医师2名(马新春、石磊),副主任医师2名(李建民、张英),主治医师3名(肖英、米裕、郑慧媛),住院医师3名(董春花、冶娟、郭斌),听力技师1名(李善红),科内拥有先进的综合治疗台、耳科显微钻、鼻内窥镜、等离子治疗仪、纤维喉镜、微波治疗仪、纯音测听仪、声导抗仪、耳声发射及快速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等多频稳态先进设备,同时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高海拔地区噪音对听力的影响、高原地区人群突发性耳聋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教学工作始终是耳鼻喉科重点工作之一,自建科以来,一直承担着青海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并承担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实习工作。同时定期进行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为基层培养了一批业务熟练的耳鼻喉科医师。
近6年来,科室医护人员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并有5篇获奖,完成“三新”项目10余项。
目前开展业务有
鼻科:鼻窦鼻内镜技术治疗各型鼻窦炎、鼻腔泪囊造口术,鼻中隔成形术,早期鼻腔肿瘤切除,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鼻眶减压术,上颌窦根治性切除,鼻面部缺损整形修复术。
耳科:各型耳显微外科手术,鼓室成形术,面神经减压术,耳部及腮腺肿瘤切除修复术,耳部畸形整形修复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听力康复及听力检查中心。
咽喉科:开展腭咽成形术,舌体肿瘤切除术,喉成形术,喉肿瘤切除,全喉切除术。
头颈科:各型颈淋巴清扫术,头颈部肿瘤切除及修复术,各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颈部气管食道重建术,颈动脉球体瘤切除术。
对颅底、侧颅底、颈部外科也逐步挺进。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展开。
几十年来,耳鼻喉科人不仅为自己的科室努力奋斗,也为青大附院的建设呕心沥血,同时为国内耳鼻喉科的发展辛勤工作着,程子超、张祖荣、赵生全、王泽俊、杨英、杨小玲、马新春均曾经或正在担任国内重要学术团体的学术委员,为耳鼻喉科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历经五十载的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经走向成熟,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科室。老一代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为学科建立了丰功伟绩,新一代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必将前辈精神发扬光大。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的愿望:患者高度信任,同行高度认可,社会高度赞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的目标:开拓进取、超越自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做好全省病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只要充分把握机遇和有利条件,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耳鼻喉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科室擅长
中耳炎
鼻窦炎
鼻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过敏性鼻炎
耳鸣
鼻咽癌
慢性咽炎
鼻出血
慢性咽喉炎
慢性鼻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鼻窦炎
耳部肿瘤
鼻前庭囊肿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囊肿
鼻窦囊肿
鼻腔及鼻窦异物
急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咽喉炎
内耳畸形
中耳胆脂瘤
咽喉囊肿
咽喉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