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4位医生
科室介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已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自1959年建为独立科室以来,已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院主体科室之一。200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临床硕士生培养基地。2002年被评为青海省名科,2003年被青海省卫生厅评选为青海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同时也是青海省特色专业学科。基础设施、专业设置较齐全,业务范围广,病员集中,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设置最全、床位最多的皮肤科之一,每日门诊量达100-160人次,开放床位20张,业务量处于全省最高水平。连续十余年来获得并保持院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曾荣获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设有皮肤病门诊、专家专病门诊、皮肤病房等专业部门。拥有全省唯一C6激光的新型设备,在治疗高原光老化、黄褐斑、雀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爱美女性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引进的窄谱UVB在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开展的变应原检测为众多皮肤病患者找到了致敏原。同时,经过皮肤科几代人的努力,皮肤科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业务能力强,设施较为完善和就医环境优美的科室。

一、初创时期

1959年12月15日随着医院的诞生,作为医院科室之一的皮肤科建科,当时本科人员少,仅2名医生,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就医环境差,经过皮肤科老一代人努力,皮肤科逐步发展,1966年床位增至20张,1969年文革期间因医生下乡床位撤除,1978年再次成立病房,设置床位20张。科室原设有皮肤科病房、皮肤科门诊部、治疗室、真菌室、免疫室。

建科初期李世荫担任科室主任(曾任北医三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现已去世),在他的带领下,刘汶、董永丰、李振基医生加入到皮肤科的建设中,开展了皮肤性病的常规的诊断治疗工作,开展了真菌的检测、外用药物的配制及免疫室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转移因子的药物制备等工作,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物理方法治疗皮肤病,引领皮肤科向前发展。

二、发展时期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支援西部的专家纷纷调回内地,随后张忠祥、李振基、宫振钦分别担任皮肤科主任或副主任;张莉自1984年至2001担任皮肤科主任,同时白秦玉、王京任副主任;自2001年至今王永任皮肤科主任,燕华玲担任副主任。进入80年代科室开始飞速发展,经过皮肤科几代人的努力,皮肤科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业务能力强,设施较为完善和就医环境优美的科室,2002年被评为青海省名科,2003年并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青海省医疗界享有一定的声望,在皮肤性病的诊疗方面,始终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学科得到了全面发展,从诊疗人文环境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到项目的实施及科室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无不显示着科室的发展与壮大。到目前为止皮肤科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皮肤病治疗室、皮肤病病房。引进了超脉冲CO2激光仪、点阵激光、全仓窄谱紫外线治疗仪、VISIA图像分析系统、C6-Q激光治疗系统、皮肤注氧/喷氧治疗仪、微晶皮肤磨削仪、皮肤超声导入治疗仪等一系列先进仪器设备,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皮肤科拥有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7名医生、7名护士、2名技师)。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2名。张莉教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省内知名度高,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主持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课题。白秦玉教授在皮肤病理、皮肤免疫专业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陈光仍教授主攻医学真菌学,是省内著名的真菌学专家。她们三位均担任过硕士生导师。随着硕士点的发展,王永教授、燕华玲教授、马文宇副教授也被青海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使导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到目前为至已经培养了20名皮肤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另有四名在读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

科室内的医生均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我国著名的医院参加过专业培训和专业进修,并且都参加了科室的实验室工作,普遍能参加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室内医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目前,科室技术人员的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比较雄厚。

到目前为止本科已开展多种项目:

激光治疗室:无痛酚治疗,医学美容护理,药物面膜治疗,去斑治疗,腋臭激光治疗等。

变态反应室:吸入物、食入物等变应原的抽血或针刺检测,变应原斑帖实验,脱敏治疗。

皮肤门诊治疗室:微波、电离子、冷冻、CO2激光、CO2点阵激光、光动力等去除皮肤浅表肿物。

皮肤激光治疗中心:开展了C6激光去除黄褐斑、雀斑、太田痣纹身、光子嫩肤等,CO2点阵激光治疗酒渣鼻、瘢痕、痤疮等,超声波导入药物、微晶磨削治疗痤疮后瘢痕、皮肤注氧等。

科室在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科研、临床以外,在教学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全省皮肤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本科教学多次获得先进集体、优秀教研室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同行以及广大患者的赞扬。

三、成果与奖励

1、三新技术:

用TPPA法进行梅毒血清学确诊试验。

自体表皮移植结合PUVA照射治疗白癜风。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变应原IgG的检测分析。

窄普UVB照射在银屑病、白癜风中的应用。

自体表皮移植结合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食物不耐授变应原检测在变态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Q1064/532激光治疗治疗光老化的临床研究。

2、发表论文及出版专著:

已有260多篇论文在国际、国内及省级杂志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皮肤科学》、《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医学营养与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疾病诊治学》等专著几十余部。

3、科研成果:

青海地区紫外线强度调查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西宁地区浅部致病真菌菌种调查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CD1a在多形日光疹皮损中的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白念珠菌耐药株角鲨烯环氧化酶开放读框基因测序分析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益母草和枸杞对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

探讨汉防已甲素对氟康痤的体外增效作用

FY-10依曲替酸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芳维A酸氨丁醇对HACAT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变化研究

多形性日光疹负性情绪与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

多形性日光诊郎格罕斯细胞CD1a表达性研究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分析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菌丝相、酵母相敏感性测定及耐药菌株角鲨烯环氧化酶开放读框基因突变分析

四、未来展望

以加强皮肤科诊断能力和治疗手段为发展方向,主攻门诊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皮肤病靶向治疗、脱敏(诊断及)治疗、皮肤外科治疗、专科用药治疗。

1、激光治疗和激光美容

激光技术已经进入技术成熟期,国内外皮肤科事业发展成功的例子均与激光技术的应用相关。要紧紧瞄准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建设和引进。

2、皮肤病的光治疗与靶向治疗

皮肤病的光治疗与靶向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效果肯定,适应症范围广,是解决常见皮肤病治疗问题的有效手段。

已完成现有设备的改造工作,初步实现了局部光疗能力。计划逐步引进先进的靶向治疗技术,在3年左右时间内实现常见皮肤病的靶向治疗能力。

3、过敏原诊断与脱敏治疗

皮肤科门诊病人所患疾病中,约50-70%与过敏相关。较好地解决过敏原的诊断与脱敏治疗问题,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最为迫切的需求。

科室现有手段只能够检测极少部分过敏原,且不能开展针对性脱敏治疗。

新的生物反馈检测治疗技术可以检测3000多种过敏原物质,并且可以由用户添加新的过敏原物质,检测完毕后针对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检测和治疗费用合理,病人接受度及耐受度都非常好。

计划在3到5年内引进过敏原检测治疗生物反馈技术。

4、皮肤外科建设

皮肤外科学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学科发展趋向,前景广泛。要早期着手准备,积极培养人才,尽快开展业务。已安排4位医生到成都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外科进修学习,全面开展皮肤外科手术。随后计划安排每位皮肤科医生全部轮换学习皮肤外科技术。在2到3年内形成皮肤外科规模效益。

5、专科用药建设

建设具有丰富品种和特色的专科用药体系,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吸引病人就诊具有非常特殊的效果,国内之名及成功的皮肤科专业科室均拥有自己的专科用药体系。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我科的专科用药体系,从院内协议处方、院内自制用药等各个方面完善皮肤科用药品种,保证临床用药丰富。

科室擅长
尖锐湿疣
性病
白癜风
银屑病
湿疹
痤疮
荨麻疹
皮炎
手癣
头癣
体癣
甲癣
过敏性紫癜
寻常疣
大疱性皮肤病
皮肤肿瘤
细菌性皮肤病
结缔组织病
寻常型银屑病
病毒性皮疹
过敏性红疹
过敏性皮疹
粉刺型痤疮
急性荨麻疹
结节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
玫瑰痤疮
脓疱型银屑病
丘疹脓疱型痤疮
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