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7位医生
科室介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是省内唯一集心脏外科、普胸外科、血管外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本学科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1991年重新组建胸心血管外科,1992年-1993年派遣达嘎、李勇2位医师前往“北京空军总医院”及“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学习,于1993年9月邀请“北京阜外医院”刘迎龙教授成功完成了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体循环手术。

当时科室开放床位25张,有医师7人,达嘎任主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科室水平稳步提升,现已常规开展心、胸、血管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也是青海省本专业唯一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起初每年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现每年培养6-7名硕士研究生。

在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医疗技术水平居省内领先,现有床位64张,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并有4名医师具有硕士学位,现李勇任主任。年平均门诊量近2万人次,收住院病人1500人次,完成各种心脏、血管及普胸手术近800例。

在各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青海省卫生厅三新技术项目证书30余项。开展的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心脏外科方面:常规开展先心病、瓣膜病及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至今完成最小的心脏手术病人是出生47天体重3公斤的婴儿,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省内最早能独立完成心脏多瓣膜置换手术的学科,近年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展了右室双出口矫治、艾波斯坦畸形矫治、Bentall手术、主动脉-肺动脉窗矫治、主动脉缩窄矫治、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先心病矫治。

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巨块型肺动脉栓塞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年又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如房、室缺及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

普胸外科方面:常规开展肺外科、纵隔外科、食管外科、胸腔镜外科及胸壁矫形外科,目前是省内唯一独立开展了气管隆突重建术,气管袖状成形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袖状成形治疗外伤致支气管断裂,肺外科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腋下小切口各种肺部手术,常规开展了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肺大泡切除、肺楔形切除、漏斗胸矫治,上段、中段及下段食管癌根治术,胸腺瘤及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管外科方面:外科手术取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着丰富的经验,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及左右髂总动脉瘤切除人工“Y”血管移植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并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三型夹层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支架系统腔内隔绝术等。

本学科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兰州军区总医院合作开展了“高海拔地区MODS/ARDS的诊断标准的研究”。

本学科常年承担青海大学医学院本专科生的教学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

学科现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注重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曾赴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华盛顿医疗中心访问学习。另有3名高级职称医师赴德国学成归来。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已完成的课题:

1、与兰州军区总医院协作课题“高海拔地区急危重症现场急救及防治”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右侧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获2002年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与兰州军区总医院合作课题“高海拔地区ARDS/MODS诊断标准的研究”2009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西宁地区腋下小切口在肺外科的应用”2007年7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西宁地区支气管袖状成形术在肺外科中的应用”2009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西宁地区10公斤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2010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2011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卫生厅“三新项目”证书25项。

科室擅长
冠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膜炎
心包炎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胸膜炎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小细胞肺癌
扩张型心肌病
气胸
纵隔肿瘤
肥厚型心肌病
胸壁结核
食管异物
多重肺部感染
孤立性肺结节
急性肺损伤
间质性肺气肿
食管梗阻
食管原位癌
心力衰竭
胸段脊髓损伤
食管癌
胸椎肿瘤
食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