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前身是普通外科,是目前我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肝胆胰外科。是卫生部普通外科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卫计委肿瘤科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卫生部普外科内镜医师培训基地、青海省普通外科质量控制中心,青海省卫生厅重点学科(肿瘤外科)之一。肝胆胰外科诊治范围包括肝脏、胆道、胰腺、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肿瘤等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并负责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率先在我省取得了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资格,目前是青海大学外科学博士点培育学科,青海大学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拥有青海省昆仑学者1名、教授(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7名,已累计培养研究生4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7名,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青海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科室相关设备:科室拥有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液电碎石系统,电子腹腔镜,肝储备功能分析系统(DDG-3300K),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仪,多普勒彩超仪,肝脏手术三维规划系统(IQQA-Liver)等先进设备,对胆胰疾病的内镜、腔镜微创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的术中、术后碎石、取石,术中、术后肝储备功能的精确评价,肝脏切除手术的术前精准手术模拟计算及规划等奠定了必要条件。临床工作:常规临床业务:临床业务中常规开展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腹腔镜胆束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脾切除、胆肠吻合、肝包虫、肝囊肿、肝脓肿开窗引流术及高难度的肝切除、胰腺肿瘤切除等。在肝胆胰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包括复杂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胰腺癌、复杂胆道损伤的处理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率先在我省开展了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B超定位下的肝癌切除手术、无血肝切除等,并成功开展巨大肝癌切除、扩大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科研工作:肝胆胰外科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外科学样本库等基本实验条件,能够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科研项目,本学科目前发表论文累计70多篇,其中国外SCI论文5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青海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9项。承担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基金项目5项,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承担国家卫计委项目《阿苯达唑对包虫病的药效评价》项目,承担新疆包虫病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1项。教学工作:肝胆胰外科多年来承担了外科学第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参与本科、专科、中西医结合、影像、麻醉等专业的理论课授课和见习、临床实习等教学任务。肝胆胰外科近年来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肝胆胰外科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前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肝胆胰各类复杂手术,指导肝胆胰外科室开展临床工作,促使肝胆胰外科室近年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肝胆胰外科始终禀承着敬业、严谨、求实、创新的学科精神,学术气氛浓郁、工作氛围和谐,是一支团结协作、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全体医务人员将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特色技术:一、保胆取石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胆囊切除术后的种种病变的探索,提示了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保胆取石的新概念,其主要意义是取净结石,保留器官,维护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肝胆胰外科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成功率100%,即达到了治疗又保留了器官的目的,最大体现了微创的含义。(一)适应症: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2、胆囊结石大于10mm或多发性胆囊结石。3、曾经有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感染及胆源性胰腺炎。4、小于在10mm以下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性胆囊结石,应定期观察,每3个月复查B超,若结石增大,应行手术。(二)禁忌症:1、胆囊萎缩。2、胆囊癌变。3、肝内胆囊。4、Mirizz综合症。5、证实胆囊已完全丧失功能。6、身体一般状况差,术前评估不能耐受手术者。二、电子十二指肠镜技术肝胆胰外科率先在省内开展ERCP至今,完成了从诊断性ERCP到治疗性ERCP的过渡,已发展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胆管良恶性狭窄、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性ERCP,每年完成近500例ERCP,成功率在90%以上,为省内领先。ERCP(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iopancretography)技术全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就是通过口腔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胰管进行造影及其它诊疗操作。十二指肠乳头为胆管及胰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也就是胆汁和胰液的排出口。ERCP技术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扩张术;胆管、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管、胰管狭窄扩张术;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胆管支架、胰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已全面成熟开展了各类ERCP技术。ERCP技术主要适应证:1、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2、胆囊切除、胆管手术后症状复发,不明原因阻塞性黄疸;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3、复发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4、胆胰先天性畸变,胆胰管汇流异常。5、胆胰手术、外伤后胆瘘、胰瘘、狭窄。6、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ERCP微创技术优势:1、微创,病人痛苦小,无需外科开腹手术既可彻底治愈。2、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3、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地活动,次日可恢复饮食,一般只需住院3-5天。4、适应证广泛,不受多次手术后胆总管粘连和年老体弱的限制,ERCP技术降低治疗风险,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肝胆胰外科通过ERCP技术每年为400余例胆胰疾病患者解除痛苦。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ERCP技术操作成功率95.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能熟练进行各种复杂、疑难的ERCP技术操作。三、规范化的包虫病外科治疗:基于我省地方病包虫病的现状,率先在我省成立了包虫病外科,包虫病外科是在肝胆胰外科基础上成立的专业学组,承担了我省包虫病的综合防治、基础研究、治疗和培训等工作,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多项包虫病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培养中将包虫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积极与合作单位承担我省的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在临床中在诊疗疾病主要囊性包虫和泡性包虫病、可完成根治性肝切除治疗泡状棘球蚴病、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高难度术式。四、胆道镜技术:胆道镜在肝道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传统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常常反复多次手术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残石率高。随着胆道镜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治疗胆道结石较理想的途径。胆道镜具有微创,直视,柔软,灵活,基本无盲区,不禁食,不麻醉,安全易行并能够完全取净结石等诸多优势,可以起到外科手术起不到的作用,为患者免除了再次手术的痛苦,极大减轻广大患者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胆道镜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肝内外胆管结石;(2)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3)胆道肿瘤;(4)腹壁窦道。肝胆胰外科配备了先进的PENTEX电子胆道镜及Olympus纤维胆道镜,设备先进,临床医生经验丰富,能解决复杂胆道疾病,避免病人反复多次开腹手术,为病人快速安全解决病痛。五、肝胆胰超声介入技术:介入超声是现代超声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从传统意义上讲,是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诊断和抽吸、插管、注药、引流等治疗技术。从超声技术发展的新概念上讲,还应包括术中超声、腔内超声、微泡造影增强超声、肿瘤的热消融和化学消融以及高强度焦超声治疗等范畴。其中腔内超声又可分为内镜超声、腹腔镜超声、管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等。介入超声以其微创特点迎合时代主旋律,已经成为继传统腹部超声、CT、ERCP、MRCP后在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手段。适应症: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肌瘤或肿瘤,超声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及其它器官的副作用。肝胆胰外科根据肝胆胰系统疾病的微创化治疗发展趋势,开展了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技术,涵盖良、恶性胆道梗阻的PTCD引流,急性胆囊炎的胆囊穿刺引流,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活检,肝脓肿、肝囊肿的穿刺引流,泡性肝包虫(液化空洞型)穿刺引流,泡性肝包虫肝门梗阻的胆道穿刺引流技术等,同时,在科室引进的微波消融治疗仪基础上,开展了肝癌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治疗,拓展了肝脏恶性肿瘤的专科化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肝脏三维手术规划系统:三维重建与虚拟手术规划系统将肝脏三期动态扫描CT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重建成像使之成为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模型图像,相对于二维图像来说,更加直观呈现肝脏整体解剖结构,立体化呈现肝内外管道系统的走形分布,占位病灶的精确定位,明确病灶与管道的关系,特别是与血管的关系,以降低手术切除中出血的风险。可以三维立体、任意角度观察病灶、血管、胆道、肝脏组织,可行肝脏体积测量,病灶体积测量,模拟手术切除后残余肝脏组织体积测量等,为保证尽量切尽病灶组织后更多的保留健康肝组织,保留肝功能,减少术后因残留肝组织体积小而导致肝功能衰竭的风险。三维立体成像后,根据病灶与健康肝组织的解剖界限,确定模拟手术切除平面,虚拟手术操作,拟定手术切除方案,并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确定最佳切除方式,避免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量,减少阻断肝门血流的时间与次数。操作流程:肝脏三期动态薄层CT扫描图像:1、患者禁食至少4-6小时后行CT图像采集。2、静脉高压推注造影剂(3.5ml/s快速团注)。3、CT断层图像均采用256层螺旋CT(美国飞利浦公司)采集,肝脏三期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约20s,门静脉期约70s,平衡期约180s。图像处理:将肝脏三期薄层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肝脏三维重建软件(由美国EDDA公司授权提供),后台操作,三维重建出血管的基本空间结构,人工校验图像,勾勒病灶大体轮廓,修改差异部分,凭借软件分割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各主要分支,显示肝脏各段形态。计算参数:计算患者三维重建后的全肝体积、病灶体积、病灶与各管道之间的距离、剩余肝脏体积、虚拟切除部分肝脏体积及剩余肝脏体积、剩余肝静脉回流肝脏区域体积占健康肝脏组织体积的比例等。虚拟手术方案的设计:通过模型明确病灶与肝静脉、门静脉以及胆道的关系,分析肝静脉、肝后下腔静脉、门静脉、动脉受侵犯情况,在距离肿瘤边缘5cm左右设定切除边缘,模拟手术切割,并随时计算残肝体积等,评估可行性。肝胆胰外科针对青海省地方病,泡性包虫患者采用术前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各项参数的计算,对病灶较大,侵及下腔静脉等手术复杂的病例,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对每一例泡型肝包虫手术切除患者设计出个体的模型及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占位的大小、位置,与之关系密切的管道及结构等,对具体部位的处理做到具体化,从而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术后胆汁漏等情况的发生。七、肝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肝储备功能分析仪(DDG-3300K)是肝胆外科新引进的肝功能储备分析系统。该仪器可精确测定肝脏储备功能,肝脏手术从此有了“金标尺”。(DDG分析仪)以光谱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脉搏光度法进行色素密度测定(PDD法),对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的吲哚菁绿(ICG)进行实时浓度和代谢检测分析。ICG排泄是最敏感和最早出现的反映肝脏功能和内脏灌注情况的指标,可实时反映病人肝脏功能的变化。信息采集通过体外红外探头进行,避免了除静脉注射以外的任何创伤,并可在床边6-10分钟内得到结果,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该仪器可精确测定肝脏储备功能,大大提高了以往依靠化验指标判断肝脏功能的准确度。(DDG分析仪)可广泛用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许多肝疾病如肝癌、肝内胆管结石、肝脏巨大血管瘤等疾病,可提示肝脏最大可切除范围,协助临床医生确定肝脏切除最佳方案。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定量评估,预测和避免术后肝脏衰竭的发生。DDG分析仪)对预测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降低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还可以动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对肝硬化、肝切除手术、门脉高压手术、肝移植、介入手术、人工肝治疗及ICU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对其治疗方案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肝胆胰外科室针对肝癌,泡性肝包虫患者应用DDG分析仪,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最大程度的预测和避免术后肝脏衰竭的发生,降低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腹腔镜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一)、肝脏:主要应用于肝脏病灶的活检,诊断一些特殊结节,判断一些可疑的肝外伤。另外对肝囊肿切除,开窗引流,一些寄生虫病(肝囊性包虫)的治疗,对一些边缘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进行肿瘤切除,及左肝叶,左肝外叶切除亦可采用腹腔镜技术。(二)、胆道:对胆囊良性疾病进行腹腔镜下切除,已被公认为金标准,此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也业已成熟,有逐步取代开腹胆管切开取石的趋势。(三)、胰腺外科应用于:1.胰岛细胞瘤的剔除;2.胰腺囊肿的内外引流;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4.胰体、尾部部分胰腺切除治疗慢性胰腺炎;5.对胰腺癌的评价、分期;6.胰头癌的姑息手术;7.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壶腹癌。随着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肝胆胰外科已从起步阶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逐步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囊性包虫内囊摘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肝左外叶切除术等,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效果显著。九、胰腺疾病治疗:对胰头癌、壶腹癌开展的Whipple’s手术,近年来成功率有较大的改善。降落伞缝合技术和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在防止胰瘘及其它并发症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采用胰管切开、取石、支架、扩张,以及胰肠吻合手术等方面综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内镜联合中药、肠内营养、血液净化治疗及手术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序贯式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治疗水平也达国内先进水平。
详情

科室疾病

樊海宁
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
三甲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肝脏、胆道、胰腺、胃肠道等疾病的诊断,熟练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经内镜胆道内流术等,熟练肝胆胰疾病的腹腔治疗技术。
戴勇
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
三甲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肝胆外科专业,对于本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的处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诊治肝脏良、恶性肿瘤、门静脉高压症、胆囊、胆道疾患的处置,以及微创治疗腹壁疝。
王宏宾
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
三甲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肝包虫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肝脏移植、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及胆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胰头、壶腹肿瘤的外科治疗、普外科其他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肠肛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邓勇
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
三甲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擅长:对肝、胆、胰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消化道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内镜外科,如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机械碎石、取石术、胆道镜术中、术后取石、微创保胆取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胆肠引流、胆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
景鸿恩
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
三甲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腹腔镜外科,如用腹腔镜进行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粘连性肠梗阻、肝囊肿、脾肿瘤及不明原因的腹痛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及手术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胆结石的成分
2024.05.20
胆结石的形成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了解胆结石的成分及其形成的原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的比例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当胆固醇在胆汁中过饱和时,就会析出结晶,并且逐渐聚集成为结石。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节,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比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以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2、胆色素结石:其主要由胆色素构成,它的形成通常与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原因有关。细菌感染会改变胆汁成分,使其中的胆色素沉积并形成结石。因此预防胆道感染需保持胆道的通畅和清洁,这是预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3、钙盐结石:其在胆结石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的形成与饮食习惯和体内钙的代谢有关。当摄入过多的钙质或者是钙代谢异常都有可能导致钙盐结石的形成。因此在补钙时要注意适量,应避免过度摄入。防止胆结石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蔬菜、水果等,这样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排泄和减少胆石的形成。其次,要积极地治疗胆道感染和其他的胆道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导致结石增多或者逐渐形成。对于已经形成的结石,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就医,能够及时解除病痛。
张晓主任医师肝胆胰腺外科
15.68万
45
肝癌有良性和恶性吗
2024.05.15
肝癌不分良性、恶性,肝癌就说明已经是恶性。肝脏上常见的良性疾病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腺瘤等,而恶性的肝癌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从病理类型又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性肝癌,其中肝细胞癌占85%-90%以上,继发性肝癌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的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其他部位如肺、乳腺、骨以及甲状腺,这些部位的肿瘤,包括肾也可以转移到肝脏,这就属于继发性肝癌。
张磊副主任医师肝脏外科
16.92万
86
总胆汁酸20μmol/L严重吗
2024.05.07
总胆汁酸20μmol/并不是说很严重,但是也要去查清引起其升高的具体原因。总胆汁酸正常的数值一般是0.1-10μmol/L,20μmol/L属于轻度升高。1、生理性原因:一般可以见于一些生理性的原因,注意是否有抽血前的熬夜、饮酒、暴饮暴食等,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地改善,再进一步地复查,一般总胆汁酸可以恢复正常;2、器质性疾病:也要进一步地进行肝胆方面的体检,看是否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急慢性肝炎,包含病毒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等。总体是引起了一些胆汁代谢分泌的异常,从而会引起胆汁酸升高。另外,也包含了一些胆道方面的梗阻疾病,比如肝内的胆汁淤积、胆道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肿瘤等而引起的梗阻性因素,通过肝胆彩超的检查,可以进一步地明确是否有相应的器质性的改变,并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治疗,此外饮食上也要注意减少油腻、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戒烟、戒酒。
孟泽武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13.23万
2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