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7位医生
科室介绍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分心血管内一科、心血管内二科2个科室:

心血管内一科

科主任:赵明,护士长王晓慧。

心血管内一科成立于2011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重点学科、2018年被评为通辽市重点学科,内蒙古民族大学内科学专业/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培养研究生50余人)。有医生总数12人,其中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4名,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1人,博士在读1人,护理人员12名。

心血管内一科开放床位38张,内设单独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在心血管急危重症(重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支架治疗及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临时及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房颤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等方面技术成熟,主动脉瓣膜介入置换,年完成各类心脏病介入性检查及治疗数量1000余例。

心血管内一科承担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课程,每年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300余人,培养心血管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50余人,在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内蒙古自然基金8项。发表SCI30余篇,CSCD50余篇。

心血管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精湛的专业素养,精诚团结,奋发图强,为广大通辽市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血管内二科

心血管内科二:科主任刘萨仁。

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包布仁白乙拉,副主任佟玉清,疗区护士长呼达古拉。

心血管内二科成立于2007年,是“1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心脏康复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是第一批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心血管内二科现有床位数45张,临床医师17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16人,其中主管护师10人,护师5人,护士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5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坚持“外引内培”,极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互补、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医护教研全面发展的创新团队。

科室诊疗范围:

蒙医药治疗方面:运用独特蒙药制剂,灸疗、蒙药贴敷疗法、浴疗、策格疗法等蒙医特色疗法治疗各种心脏病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患者青睐。

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能熟练开展经皮冠脉内球囊扩张术(PTCA)、支架植入术、切割球囊术、钙化病变旋磨术、冠脉内超声(IVUS)、OCT、IABP、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CTO病变、钙化扭曲病变、桥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一系列相关冠脉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心律失常诊疗方面:目前已广泛开展了房颤、室性早搏、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杰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治疗方面达区内先进水平,常规开展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及难治性心力衰竭CRT-D植入术。

结构性心脏病方面:熟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治疗,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瓣膜病治。

心脏康复方面:有心脏功能评定室、营养评估室、心理评估室、心脏康复训练室、体外反搏室等,配备国内先进的运动心肺功能评估系统、6分钟步行评估等心肺功能评估设备,以及体外反搏治疗仪、踏车、弹力带、哑铃、平衡球等多种康复设备,开展了冠心病、心力衰竭、介入术后、各种心脏手术后、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等多种疾病的心脏康复治疗,形成了“精准康复”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和治疗。

我们不仅对急症抢救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重症、疑难心脏病的诊治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使广大急危重症患者享受到特色、高质量的蒙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有力地提高了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科室擅长
高血压
心绞痛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炎
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肌缺血
心内膜炎
肺动脉高压
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