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7位医生
科室介绍

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与2018年正式成立,是集临床康复、科研、教学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于一体的临床专业科室。

康复科与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级重点科室-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影像科紧密合作,与脑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神经系统疾病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在建)共同形成临床、科研及科技转化三位一体的闭环临床新康复治疗技术创新绿色通道,同时对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4321工程(见网站介绍),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集聚国内外神经康复领域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及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定位于创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神经康复临床治疗平台,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临床科室。

康复科病房设置在住院三部六楼,医院本部共设病床31张,由臧大维与张玉梅两位专家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带领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以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及标准化操作为基础,以特色神经康复为核心、创新开发国内外最前沿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为重点、病人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为目标、康复方法的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和科室快速发展。

本学科吸纳综合美国、日本及德国现代康复诊疗技术与模式的优点,秉承天坛精神和天坛文化,坚持“强神经专项康复,兼顾综合康复”并行,把神经康复作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同时,兼顾心肺康复、重症康复、老年康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脊柱脊髓疾病康复及骨科康复。带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治疗专业和专科康复护理的精细化发展。努力把康复科建设成具有“特色专项技术、特色专病治疗、特色康复专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平台。

康复治疗部简介

康复治疗部隶属于康复科,分别位于康复楼三楼及门诊一部二层康复科门诊,总面积1000余㎡,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神经康复科技创新临床平台,以天坛医院国家级重点科室-神经病学中心及神经外科作为临床依托,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科技支撑,满足病人康复需求的同时,也是国际、国内最新临床神经康复技术创新平台。

康复楼三楼的治疗部设有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大厅,独立的康复功能评定室、非侵入性脑刺激室、高频理疗室、言语治疗室、吞咽治疗室、心理治疗室、类脑智能工程室,传统医学康复治疗室和文体区,可以提供全面规范的诊疗及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带给患者舒适温馨的康复治疗体验。

康复科门诊的治疗部,配备有功能评定室、物理因子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能够为门诊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康复诊疗感受。

特色康复设备简介

①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是一款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计算机控制、步态矫正装置驱动,使患者在直立体位下通过不断重复且轨迹固定的步态训练,强化正常步态记忆,从而在大脑重新建立行走功能区域,建立正确的行走模式并有效的锻炼相关肌肉及关节,刺激其功能的恢复。主要适用于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等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步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患者越早进行A3系统训练能获得更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②反重力跑台,利用太空总署在空气压力上的技术(DAP),准确地调节气压而实现‘失重’技术的部分减重,为康复和训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增压袋减轻重力对运动员,患者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在无痛和低阻力的环境下训练肌肉,提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平衡以及身体各项功能等。NASA技术利用空气压差专利技术(DAP)、精确的空气校准系统和实时信息传递,以1%为增量,承重最低减至体重的20%(减重80%的身体重量),快速、省力且精准。可以为使用者最多减重到无痛的程度下进行训练,通过部分承重,使患者可以在可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

③CON-TREX-MJ多关节等速系统,可以进行全身六大关节的力量训练,包括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研究证实等速训练的力量训练效果要优于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CON-TREXTP可以进行腰背肌力训练,患者站立在踏板上,固定之后可以做腰部前屈后伸动作。设备内置训练模块不仅可以进行等速训练,还可以进行等长训练、等张训练以及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病人的肌力训练需求。在测试和训练过程中,设备可以实时记录数据,保存后可以随时查看和分析,并且可以将几次测试的数据一起对比,随时监测力量训练效果,对制定和调整训练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④情景互动式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可用于神经、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养的步态分析与康复训练。系统集成了足底压力的分布测量系统、视觉刺激目标导向性训练系统、视频分析模块、虚拟训练模块,能够测量和分析步行中的动态力的分布、站立平衡能力分析,结合多种情景互动模式进行生物反馈式步行训练。

⑤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骨科疾病术后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特色专病康复团队简介:

1.神经内科疾病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张玉梅主任

临床方向:

(1)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功能障碍(运动、吞咽、感觉、言语、认知、尿便等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

(2)脑疾病患者语言能力测评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新技术

(3)构音障碍、发声障碍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推广;

(4)类脑智能脑机-接口意识引导的康复治疗技术;

(5)基于神经脑网络机制的认知、言语障碍评定与康复体系的建立;

2.神经外科疾病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胡安明博士

临床方向:

(1)脊髓损伤病人硬膜外神经根刺激+类脑智能引导结合技术的创新平台;

(2)神经系统肿瘤术后康复治疗;

(3)快速康复病房建设;

(4)其它(更新中)

3.类脑智能神经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臧大维主任

临床方向:

(1)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障碍及平衡障碍的评定与康复;

(2)类脑智能神经康复治疗:通过不同设计的康复方案,引导病人的运动意念,识别出运动指令,使病人能自主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用于神志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的偏瘫病人;

(3)类脑智能技术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神经康复治疗;

(4)脑机-接口认知、心身疾病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改善抑郁、焦虑及失眠病人的临床症状;

(5)结合类脑智能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的病人,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手术方法,重建神经网络,使病人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尿便障碍功能重新恢复,并设计个性化神经康复方案及治疗措施,具体可到天坛医院特需会诊中心脊髓损伤(截瘫)联合门诊咨询;

(6)类脑智能柔性手精细功能的康复治疗;

(7)多参数整合类脑智能康复治疗技术,使无法生活自理的病人,能通过外设辅助设施,恢复自主活动。

4.人工智能康复建设团队:

团队带头人:臧大维主任,张玉梅主任

(1)人工智能康复病房的建设

(2)康复训练场地的人工智能规范化建设

(3)人工智能全自动病人主动康复体验区:智能全过程监测病人面部及肢体运动特征,制定最优康复方案,反馈调整,自动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人工参与;

(4)人工智能神经康复管理康复学科建设的标准及模式;

(5)人工智能神经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技术体系

5.iPS(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其它干细胞治疗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招募中

(1)iPS多能干细胞移植与类脑智能康复技术治疗;

(2)iPS多能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及颅脑损伤治疗;

(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类脑智能康复技术;

6.罕见病基因诊断、干细胞及干细胞编辑康复治疗团队:

团队带头人:李伟主任(合作专家)及刘长彬博士

李伟,男,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神经系统单基因病诊断中心及神经系统精准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神经系统单基因病诊断中心、神经系统精准医疗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结合临床需求开展:

(1)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脑血管病的分子诊断及研究;

(2)脑血管病相关药物代谢能力和不良反应评估相关的分子诊断及研究;

(3)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治疗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7.小儿神经康复(合作)

项目带头人:高宝勤主任(合作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教授。从事小儿神经病学专业近4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癫痫、小儿行为障碍疾病(多动症、抽动障碍、孤独症等),小儿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儿童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儿童脑血管疾病、小儿头痛,儿童神经感染疾病,儿童脑外伤,儿童神经内分泌疾病、神经遗传代谢病及其他小儿神经疑难杂症等方面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8.人类能力拓展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招募中

(1)人类在航空航天、特种行业及运动医学方面的智能神经功能判定及方案制定;(2)神经功能促进研究及实践;(3)青少年促智开发;

9.康复标准化治疗云平台及区块链平台建设:

团队带头人:招募中

(1)立足高点,利用大数据优势,以区块链技术为手段,建设区块链数据平台;(2)利用区块链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绿色通道;(3)推广创新技术指南及规范;

特色康复技术

(1)脑血管病一体化康复与管理技术;

(2)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3)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定向牵引技术;

(4)立体定位导航引导的非侵入性脑调控治疗技术;

(5)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训练等智能康复技术;

(6)三维运动测量与分析技术;

(7)联合肌电-超声定位的肉毒毒素精准注射技术;

(8)吞咽功能的动力学评估与治疗技术;

(9)悬吊训练(S-E-T)技术;

(10)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技术;

(11)神经源性膀胱综合康复护理技术;

(12)吞咽障碍营养支持康复护理技术;

专家介绍

臧大维

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临床综合三支部党支部书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脑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二级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方向:人工类脑智能神经康复,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

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文章:

作为主持人承担国际合作、国家级、省市级及局级课题十余项,其它联合及分中心负责课题二十余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3次(2次主持);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作为PI,承担并完成三十余项GCP药物临床实验,5项II类医疗器械临床实验。国际PCT专利2项,国内专利28项。

主持研发项目:

(1)脑血管病人工类脑智能神经康复创新技术;

(2)脑-机接口类脑智能技术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康复治疗;

(3)运动行为脑电信号特征的指令分析及应用;

(4)EEG脑电人工智能自动诊断及发作识别;

(5)神经胶质瘤系统治疗新技术研发;

(6)认知障碍及心身障碍(抑郁焦虑失眠等)治疗干预;

(7)人工类脑智能神经康复创新技术区块链平台建设;

(8)iPS多能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病及罕见病性神经系统疾病;

(9)类脑智能脊髓损伤修复技术;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特需会诊中心脊髓损伤(截瘫)多学科联合会诊;每周四下午康复医学科门诊;

张玉梅

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威尔士王子医院访问学者。

从事神经病学专业27年,擅长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的诊治,主要从事卒中后失语症、认知障碍的评定,对卒中后失语症、认知障碍的机制,尤其脑网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立康复科,服从天坛医院领导安排,成为康复科副主任,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引起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康复训练。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及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的诊断及康复。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神经康复与高压氧联合门诊+康复科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下午:特需神经康复门诊

张婧

副主任医师,博士,美国南加大keck医院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擅长各种脑血管病、重症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擅长脑血管病引起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吞咽造影评估及康复治疗。擅长对卒中患者营养状态、营养风险相关因素的评估,在营养支持、营养与卒中结局的相关性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参与多项国家级、市局级课题。主持及参编多部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康复委员会吞咽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与营养委员会委员。参与中国卒中杂志、Stroke&VascularNeurology杂志审稿。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康复科门诊,周五上午神经康复与营养联合门诊+康复科门诊

王李丽

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技师,在康复科主要从事物理因子治疗工作,掌握康复门诊各项中低频电疗、光疗、磁疗、牵引、冲击波等仪器设备的治疗方法,擅长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周围性面神经炎等疾病的物理因子治疗,以及神经康复中非侵入性物理因子治疗、吞咽障碍的电刺激治疗等,对冲击波的运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领域论文十余篇。

康复科在未来将立足高点,充分利用国内外领先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影像科的特色临床优势,高质量、高标准服务于功能障碍病人。

同时依托国内唯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探讨创新康复技术理论、制定创新康复技术标准、改变传统康复技术实践、突破传统康复技术瓶颈等方面,集聚优势,推进我国康复领域的创新发展,使康复科尽快成为同行及病人信赖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康复临床治疗及康复技术创新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新天坛,新康复!

医院院训: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

医者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科室共享平台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脑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神经系统疾病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在建)

科室擅长
三叉神经痛
脑血管病
脊髓损伤
脑出血
脑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病损
坐骨神经损伤
小儿脑膜炎
手外伤
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型颈椎病
脑动脉硬化
脑血管痉挛
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畸形
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
帕金森病
副神经损伤
痉挛性脑瘫
脑梗死
前臂骨折
胸段脊髓损伤
嗅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