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重庆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重庆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为重庆市消化专业重点专科,是国家规培生培训专业基地,为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实习基地,是集医、教、研一体的消化系统疾病综合诊疗专科。共有医护人员50余名,其中医师18名,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职称7名,博士4名,硕士12名,护理团队拥有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22名,消化内镜专科护士10名。多年来学科对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治形成了一套严谨、规范的工作制度,对消化系统危重急病及疑难杂症如炎症性肠病、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顽固性腹水等诊治经验丰富;采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慢病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提倡诊断、治疗、教育的医疗理念。消化内镜中心面积1000余平米,拥有最先进的OLYMPUS290内镜系统,配备最新高清放大内镜、NBI染色内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扇扫超声内镜、超声小探头等一批先进设备,常规开展早癌........胃肠肿物切除、内镜下止血、消化道异物取出等。并设碳13呼气试验室两个,并可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重视首诊成功根除的重要性。特色诊疗:01ESD术消化内科已开展消化道早期癌诊断和治疗,先后开展了内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术、EMR、ESD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好,获得同行一致认可。02静脉曲张套扎术消化内科在重庆市较早的开展了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镜下治疗,目前熟练掌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术及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优点,是目前防治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03内镜下胃空肠营养管安置术及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以上两项技术用于不能经口进食且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避免了以往长期禁食或鼻饲喂养导致患者营养缺乏、肠道菌群失调和反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04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主要用于消化道盲区:“小肠”检查的技术设备,特别是针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尤其是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消化道肿瘤;多发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05IBD团队打造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无法治愈,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20余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郭红教授带领的IBD多学科团队,致力于IBD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积极关注最新诊疗研究进展,科学指导IBD病友的治疗、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旨在帮助每一位IBD患者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胰腺炎抽血查什么项目
2024.05.16
胰腺炎分成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我们大多数碰到的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抽血检查项目还要分成在急性期的检查项目,以及经过治疗后、出院后的复查项目。1、急性期的检查项目:急性胰腺炎在急性期时,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脂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检查、肿瘤指标检查,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急性胰腺炎可能的病因。最常见的3大病因包括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以及暴饮暴食相关性;2、经过治疗后、出院后的复查项目:患者在急性胰腺炎的恢复过程当中,最主要是检查炎症情况、肝功能情况恢复得如何。一般急性胰腺炎经过治疗后如果好转,会过2-4周再进行复查,尤其是一些高脂血症性的胰腺炎,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般过2-4周要重新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以了解恢复情况、血脂控制情况以及肝功能情况。所以,胰腺炎抽血的检查项目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一些不同的检查,具体还是要去消化内科的专病门诊看一下。
李均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17.46万
81
查血可以查出幽门螺杆菌吗,首选方法是什么
2024.05.10
查血可以查幽门螺杆菌。目前非侵入性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有血液检查、粪便检查,以及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等,在上述方法中,查血监测幽脉螺杆菌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虽然血液中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抗体,但这些抗体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当前感染,或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因此对于大多数情况,查血并不是首选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相比之下,尿素呼气试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国际上监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性高,对于诊断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谦民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9.97万
61
长期便秘为什么易发生大肠癌
2024.04.29
便秘和大肠癌直接的相关性,目前还没有一些明确依据,但是长期便秘,大便容易积存在直肠膨大的地方,大便排出不畅的时候,大便中的一些毒素会对对肠黏膜产生刺激,长期的刺激可能会使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增加。有文献报道,便秘患者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没有便秘的患者,直肠息肉尤其是一些腺瘤性息肉,尤其是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癌变几率。
张晓梅副主任医师消化科
8.09万
36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