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病理科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本科室共收录4位医生
科室介绍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病理科成立于1978年,是以临床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为主,兼具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人员学历高,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其整体规模和服务水平处于苏州市先进水平,在省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近年来在“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下,科室正以崭新的姿态快速健康发展。

科室现有各层次专业人员23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技师8人,以及苏州市高层次柔性引进专家1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1人。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冰冻切片机、组织脱水机、全自动染封机、全自动玻片和蜡块打号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数字病理扫描仪、PCR仪和FISH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常规开展组织病理外检、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及细胞学诊断等。

科室年均全身组织活检手术和细胞学病检量达10万余例,免疫组化(IHC)4万余项,冰冻和超声快速石蜡病理1万余例,分子病理检测近3000项。科室的科研能力强,现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苏州市第五批姑苏卫生青年拔尖人才1名,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项目3项。获得苏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及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多篇。科室常年带教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见习生等,现有规培医生8名,深受培养对象及其单位的好评。

科室一直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以质量控制为生命线,在整体水平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专科优势和特色:

1、分子病理检测和诊断

靶向基因检测,形成了Real-Time PCR、ARMS-PCR、FISH、Sanger 测序、下一代基因测序(NGS)等先进的分子检测技术体系,检测项目不仅包括2018年国家卫健委规定的17种癌症20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靶向基因检测,包括EGFR、HER2、ALK、BRAF、C-KIT、RAS家族基因(KRAS、NRAS和HRAS) 等基因靶点的检测,还开展了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BRCA家族基因(BRCA1、BRCA2), 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疗相关检测项目如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缺陷(MMR-D)和肿瘤突变负荷(TMB)检测项目,有力的支撑了医院的肿瘤精准治疗。

分子病理诊断,形成了IHC、ISH、FISH、基因重排,MGMD甲基化检测等为特色的检测技术,其中免疫组化抗体达200余种,覆盖了人体几乎所有的肿瘤类型,2018年度IHC检测超过40000项(张);FISH探针达30余种,覆盖了恶性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等多种疑难肿瘤的病理诊断。科室每年参加并顺利通过江苏省或国家PQCC的IHC和FISH的室间质评。

2、数字病理远程会诊

依靠互联网+数字病理切片技术和专业的病理服务中介,科室建立了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平台,并在2015年挂牌成立了苏州市远程病理会诊中心。目前科室每年远程会诊病例约500例,一方面有力支持了医联体医院的病理诊断,也使本院的疑难病例得到国内和国际知名病理专家的及时会诊,从而为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