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科室简介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苏州地区最早成立的新生儿专科,成立于1984年,最初设立20张床,成立初期,基础差,设备简陋,在前院长何馥珍教授的领导下,受到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同志的关心,逐步成熟,添置新生儿暖箱、远红外抢救台、蓝光箱等医疗设配,培养了甘美薇、张瑞宣、陆培华、朱煜英等老一辈,收治了大量新生儿病人。35年来,新生儿科与时俱进,积极开拓,专科技术突飞猛进,是苏南地区最早引入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静脉营养、同步换血治疗、低体重儿抢救等新技术。于2002年发布成为江苏省最早的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涌现出张瑞宣、冯星、肖志辉等学科带头人,成为苏南地区最重要的新生儿救治中心。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儿科硕士、博士授予点。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负责区域内各级救治中心的人员培训和进修学习。苏州市新生儿急救分站,负责承担苏锡常通泰地区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及救治,国家级新生儿NRP复苏培训基地。“脑发育与脑损伤实验室”成为市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新生儿科共有三个病区,分别是NICU、早产儿病区和足月儿病区。共有床位数153张,每年出院病人总数约4600人次。院外主动转运病人约1800人次。专科医生共45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8人,中级13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34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其中多人曾到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行新生儿专科学习。多年来我科还外派多名专科医生到新疆、贵州、陕西旬邑、宿迁等地进行专科帮扶。作为江苏省危重新生儿救治指导中心、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拥有齐全的救治设备,能够对各种新生儿内科、外科的危重疾病开展诊疗工作,同时指导下级医院开展规范的新生儿诊疗。科室拥有:西门子常频、SLE高频、Drager高频呼吸机十余台、infantFlow、菲萍无创呼吸机共计二十余台、德国海伦无创高频呼吸机一台;飞利浦床边心超、床旁DR机、SLENO吸入治疗仪、体外膜肺(与SICU合用);脑功能监护仪、床边B超、听力诱发电位仪、亚低温治疗仪等;GE高级暖箱二十余台,每个生命岛均配备监护仪、输液泵等常规诊疗设备;两套高级转运系统,包括Drager转运暖箱、车载呼吸机、监护仪等。科室能开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新生儿期呼吸系统危重疾病救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疾病及严重循环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包括建立体外循环、ECMO等;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开展各种新生儿神经系统危重症的监护、治疗及随访工作;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全程临床管理,包括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肠外营养技术等;与外科合作开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肛门闭锁、食管气管瘘等手术。主要技术优势:极早产儿的监护管理、新生儿脑损伤的监护及治疗、新生儿肺损伤的临床防治、各种先天性畸形的诊疗、危重新生儿转运。科室现有2人担任国家级学会职务,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多名,包括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围产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等。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17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苏州市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引进奖多项。年发表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5-10篇。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人才梯队,发挥江苏省指导中心及苏州市抢救中心的优势,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盟合作关系,起到在苏南地区的领头羊作用,为本地区的妇幼健康事业起到支撑和托底的作用。同时,不断发展自己,在发展临床的同时,加强科研与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科室能力,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详情

科室疾病

蔡鹏
主治医师普外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59
去咨询
擅长:新生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儿童肿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鞘膜积液、小儿包茎、小儿隐睾、小儿阑尾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狭窄、小儿环状胰腺、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先天性肛门闭锁、小儿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
冯星
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危重病症,包括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红斑狼疮、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尤其擅长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治。
肖志辉
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博士
擅长:诊治儿内科学、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方面的疾病,包括新生儿红斑狼疮、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等。
俞生林
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擅长:新生儿危重症凝难症救治、新生儿脓毒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早产儿脑病及病营养发育障碍的诊治,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诊治。
张瑞宣
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擅长:儿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包括新生儿肺炎、小儿鼻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发热、新生儿惊厥等。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婴幼儿血管瘤有什么表现
2023.12.28
婴幼儿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这种疾病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增殖期症状,以及消退后症状等。 一、早期症状 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 二、增殖期症状 1、早期:生后6个月为早期增殖期,此时瘤体迅速增殖,存在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并且会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可达最终面积的80%。 2、晚期: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1岁之后,同时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 三、消退后症状 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出现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 参考资料:杨志波,李元文,谢红付.中西医皮肤性病学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严志龙主任医师普外科
4880
193
为什么不建议给新生儿喂水
2023.12.22
不建议给新生儿喂水,是因为目前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母乳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新生儿勤吸吮,频繁、有效地勤吸吮,这样才能促进母亲下奶。如果给新生儿过早地添加了水,新生儿出生以后,可能就比较接受水的味道,不愿意吸吮母乳。不吸吮母乳,一方面就减少了对母亲乳头的刺激,更不利于母亲下奶。另一方面肯定也会影响新生儿营养的摄入,甚至可能出现只喝水、不吃奶,出现低血糖这些严重的情况。所以新生儿出生以后,一定要让新生儿早吸吮,早点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即便母乳充足,母乳里面水分也都足够,也不需要给新生儿额外喝水。有些母亲可能母乳确实不够,需要给新生儿添加配方奶,而不是单纯给新生儿喝水去解决,配方奶按照要求的浓度冲调,当初设计配方奶浓度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水分的摄入量。所以新生儿即便全都是配方奶喂养,也不需要额外喝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还是纯奶粉喂养,都不需要给新生儿额外喝水。
温春玲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11.43万
3
新生儿一天没有拉屎正常吗
2023.11.13
新生儿一天没有排便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肚子不胀,吃奶也好,肠鸣音也好,就是一个正常现象。 新生儿排便的话就是因为吃的母乳和奶粉不一样,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排便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吃母乳可能排便偏稀一些,排便次数比吃配方奶粉次数也会稍微多一点。 吃母乳的孩子一天可能拉两三次、三四次,形状是稀糊状,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大便稍微会偏干一些,排便次数会相对少一些。 配方奶粉的孩子有的孩子一天排便一两次,有的孩子是两三天甚至三四天排便一次,如果说孩子一天没有排便,肚子不胀,然后肠鸣音好转没有吐奶,那么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此时可以给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还可以给予尽量母乳喂养或者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然后促进排便。
杨粉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4852
77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