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4位医生
科室介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医学检验与病理中心前身为检验科),成立于1963年,2012年4月更名为医学检验中心,2016年与病理中心合并为医学检验与病理中心。本中心历经50余载风雨春秋以及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科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临床实验室。
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按照国家生物安全Ⅱ级标准建设,并取得了当地卫健委生物安全备案证(长卫计实备字(2017)第3007号)。本中心于2021年8月获得了CNAS认可证书(注册号:CNASMT0564)。是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并入选湖南省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培育库。
本中心目前共有员工51名,包括检验中心42人,病理中心9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2人,高级职称9人,硕士生导师4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培养对象2人,目前担任国内、省内各类学术任职共37个,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生化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分设临床血液体液室(临检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疫室、临床微生物室、血库(输血检验室)、基因诊断室、病理中心及生物样本库。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平台,仪器设备总资产7000多万元,拥有多条全自动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高,单台仪器分析速度最高达8000测试/小时。如生化检验引进湖南省首台全自动化前处理系统和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
临床检验有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及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微生物室有质谱仪、血培养仪、自动平板接种仪、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
此外,还有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生物芯片仪、Nanopore纳米孔三代测序仪、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血型分析仪、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全自动染色封片机、自动染色机、摊烤一体机及远程会诊系统等。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病理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本中心始终坚持病人第一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病理报告管理,按WHO分类进行病理诊断,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为病人提供病理诊断报告。
目前病理中心开展了组织活检、细针穿刺活检、体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多种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等工作。
此外,我中心建成了专门用于科研标本贮存的生物样本库,该库设备先进齐全,拥有-80℃深低温冰箱(可以存近3万份标本)、气相液氮罐(可以存近13000份标本)、eppendorf低温离心机,为全院课题研究提供了样本资源。
目前本中心已开展各种检测项目400余项,并根据临床需求,适时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参加了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优秀,全部获得合格证书,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按照ISO15189国际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本中心的检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技术能力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实验室有完善的LIS系统,所有仪器、标本检验和患者信息均通过LIS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网络传输、储存实验数据、统一检验报告格式,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并实现了掌上医疗功能-----检测结果通过手机APP直接查询,缩短了患者诊疗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中心自2008年开始,承担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等教学任务。承担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及本科生、进修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近5年来,主/参编专著近20部;获各类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科普文章近30篇;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
在抗击新冠肺炎防疫战中,先后派出团队支援了河南安阳、吉林长春、上海等地新冠核酸检测,工作出色,充分体现了检验人的担当和风采。
本中心重视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文化建设始终贯穿在各项实践工作中,并倡导“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全科室呈现出积极向上敬业求精的精神风貌。
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建立和谐型的检验医学服务模式,继续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鼓足干劲,为临床、科研、教学、科普“四轮驱动”加足马力,为早上成为国内一流的医学检验中心不懈努力。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将检验结果转化成为高效的诊治信息为目标,服务于临床,奉献于社会。

科室擅长
感染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