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科室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63年,奠基人为我国着名内科学家齐镇垣教授(全国首批国家一级教授)和李学渊教授,是我国第一批独立建制和发展的血液专科之一。血液科于1980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血液病临床医师培训基地;1981年获临床医学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临床医学内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立临床医学内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学校和医院重点学科;2003年慢性髓系白血病诊疗中心成为全球GIPAP项目中国八家中心之一;2009年湖南省第一个血友病诊疗中心挂牌,血液科成为湖南省唯一的血液病定点医疗机构;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顺利通过项目验收。2020年成为国家血液病临床研究中心湖南省分中心;2022年获批成为湖南省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血液科长期担任湖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湖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是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中国会员单位、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和中国慢粒白血病治疗联盟成员,长期担任湖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白血病协作组、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骨髓衰竭性疾病协作组、止血与血栓协作组、实验血液学协作组组长单位。血液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美国CMB项目等各级课题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30余项、专利10余项。主编全国高等医学规划教材(五年制)《血液学检验》,是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诊断学》、《血液与血液学检验》等的编写单位,主编、参编专著共60余部。是国家级内科教学团队成员之一,国家级精品课程诊断学教学主要承担单位。血液科历任主任为齐镇垣教授、曹萍教授、齐振华教授、陈方平教授,李晓林教授、赵谢兰教授,现任主任为徐雅靖教授,血液临床实验室主任为张国平教授。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分中心,湖南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心,血液科在平台硬件、人才梯队、学科技术方面深耕建设,具有显著特色:(1)拥有完备的诊疗硬件体系:3个专科病房、8个专病门诊、1所血液临床实验室,编制床位111张(含30张移植层流病床)。(2)拥有完善的人才梯队:编制内医师31人、护士61人、专职技术人员24人,合同制检验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拥有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止血与血栓、髓系恶性肿瘤、淋系恶性肿瘤、浆细胞疾病、骨髓衰竭性疾病、实验诊断血液学等7个明确的专业方向。开设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白血病、血友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系统疾病等专病门诊,组建了血友病、浆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母胎复杂性溶血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多个MDT团队,构建了血友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个大数据库。学科优势技术介绍:(1)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在湖南省率先成功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省内技术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病例数最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1994年成功开展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1999年开展湖南省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01年开展湖南省第一例脐血移植。2003年成功进行中华骨髓库联网后全国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2004年成功开展湖南首例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成功完成湖南省首例CD34+细胞分选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014年成功进行湖南省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病种覆盖所有移植适应症,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及PNH、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罕见遗传性疾病等非恶性血液病。移植患者年龄从2周岁到69周岁,单倍体移植占异基因移植60%左右。(2)实验血液学:血液临床实验室(前身为血液研究室)于1963年由齐镇桓教授受卫生部委托成立; 1965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血液病学医师进修班;1969年首次建立淀粉胶电泳法诊断地中海贫血;1978年主办了湖南省第一届肿瘤细胞检查学习班;1980年购置第一台血细胞分离机后首次开展了成分输血血浆置换疗法;实验室于1997年在国内率先以国际公认的出凝血指标取代过时的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指标,获得国内学术界公认,同时也是我国最早进行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产前诊断。血液临床实验室现任主任为张国平教授,实验室目前已发展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血液病专科实验室,同时也是全院除检验科外最大的临床检验实验室。拥有骨髓形态、贫血、血栓与止血、化学分析、细胞生物、分子生物、流式、FISH和染色体9大实验室。拥有专职技术人员24人,合同制检验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涵盖干细胞培养与鉴定、细胞病理、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重点开展各类血液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工作。
详情

科室疾病

李晓林
主任医师血液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教授
博导
华中专科声誉血液科第4名
擅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齐振华
主任医师血液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导
华中专科声誉血液科第4名
擅长:熟练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徐雅靖
主任医师血液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博士
博导
教授
华中专科声誉血液科第4名
擅长: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贺艳娟
主任医师血液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博导
华中专科声誉血液科第4名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淀粉样变、POEMS综合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赵谢兰
主任医师血液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博士
教授
华中专科声誉血液科第4名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在血液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恶性疾病;及贫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疾病等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更是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骨髓异常综合征治疗方式
2023.11.03
骨髓异常综合征在临床上是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由于髓系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治疗方式主要采取支持治疗、促造血治疗、生物反应调节治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联合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几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式: 1、支持治疗:严重贫血和出血症状者,通常需进行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治疗,长期输血导致铁负荷过重者,还需应用地拉罗司进行去铁治疗。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者,还应注意防治感染; 2、促造血治疗:常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庚酸睾酮、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造血功能; 3、生物反应调节治疗:多用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等免疫调节剂治疗单纯5q-型的MDS。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相对低危的MDS; 4、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常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等药物进行治疗,适合病情较高危的患者,能够逆转MDS的抗癌基因启动子DNA的过甲基化,改变MDS的基因表达,减少输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MDS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恶化; 5、联合化疗: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化疗消耗且原幼细胞偏高的患者,可进行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为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扎胞苷去甲基化药物。另外,由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需要加强支持治疗,注意隔离保护; 6、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一定的几率能够治愈MDS,适用于较高危患者以及原始细胞增多和伴有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者。相对低危的患者,若出现输血依赖、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无效,也可考虑进行移植。
姜志平副主任医师血液科
4623
3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刘尚勤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0.73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欧晋平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3.87万
2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