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科室简介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产科麻醉培训基地,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单位,江苏省分娩镇痛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分娩镇痛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副组长单位。科室常规开展妇科和产科手术麻醉、小儿外科手术麻醉、分娩镇痛、无痛人流、无痛取卵、小儿舒适口腔治疗、术后镇痛、整形手术麻醉、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危重症救治等工作。经过多年发展,麻醉科已发展成为管理规范、设备齐全、仪器先进,整体医疗水平较高,专科特色明显的大型临床科室。主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科委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资金12项。部分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30多次获奖,包括国家级、江苏省、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近5年获国家专利27项,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4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187分,主编或参编《分娩镇痛技术与管理规范》《精准麻醉学》《麻醉学高级教程》《妇产科麻醉学》等专著。分娩镇痛技术我科于2000年开展分娩镇痛,在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为18万多名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镇痛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分娩镇痛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的方法,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保持正常产力,同时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消除因分娩疼痛而导致的内环境紊乱,使产妇安全舒适地完成分娩,对产妇的产后康复有利,舒适化程度高,并发症少,产妇满意度高。我科现常规开展硬膜外产妇自控分娩镇痛,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为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应对产房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母婴安全。剖宫产麻醉技术每年完成剖宫产麻醉近10000例,各种高危重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伴植入等病理产科多发、常见,对麻醉技术要求高,我院剖宫产常规使用的麻醉方法有: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单次腰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等。在气管插管全麻剖宫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合可视化气管插管及高流量氧合技术摸索出了一套合理的全身麻醉剖宫产用药方案,做到安全、合理、精准用药,既能抑制手术创伤对产妇的刺激又不影响婴儿的呼吸和肌张力,对母婴影响小。麻醉科团队对产科突发情况训练有素,紧急剖宫产麻醉操作规范,用药合理,流程管理科学。小儿临床麻醉技术小儿临床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全凭静脉麻醉、全凭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等技术。患儿年龄范围在出生即刻至18岁,最低体重仅为580g。床旁超声技术常规开展床旁超声技术包括心肺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动静脉血管穿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指导重症产科患者心肺功能评估,术中病情诊断及危重症救治;用于低体重、极低体重儿的深静脉穿刺;用于引导椎管内及周围神经阻滞,提高穿刺成功率,缓解术后疼痛。另外,通过心脏超声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评估剖宫产产妇术中容量,维持围术期产妇容量状态稳定。可视化气管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困难气道的处置是每位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可视化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可视,能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和解剖结构,规范、便捷、准确的处理“困难气道”,有利于降低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非必要的气管切开、气道损伤以及牙齿损伤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降低插管损伤,保障患者安全。我科现常规开展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插管技术,对全麻紧急剖宫产的插管及困难气道的处理水平较高。自体血液回输技术为应对血源紧张,秉承节约用血的原则,满足手术或紧急情况时输血需求,我科常规开展自体血回输技术,现有自体血回输机两台,在大出血的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节约了大量的血液资源,避免交叉感染。
详情

专家科普

镇静药停用后几天苏醒
2024.05.17
镇静药停用以后,一般60-90分钟就能苏醒,速度应该很快。在麻醉过程中应用的镇静药,根据不同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常用的是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等一类的镇静药。用镇静药的目的主要是让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当镇静药停用以后,根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浓度和剂量,停药60-90分钟以后,药物就会完全代谢,部分时间长的病人需要2-3个小时。如果病人身体非常弱,或者肝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体弱病衰的病人,时间可能更长,需要4-5个小时。如果是简单的手术、小的手术,而应用的量很小,病人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全苏醒,所以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动力学的平稳,使病人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状态。
刘进德主任医师麻醉科
9.23万
9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2024.04.29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的主要神经阻滞方法,肌间沟入路是在脖子附近,在左或右侧的颈部进行穿刺。而这个部位有颈动脉、颈静脉、臂丛神经主干走行,在穿刺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下:1、损伤血管:针会损伤动脉、静脉,损伤动脉、静脉以后会有出血。同时在给麻醉药的过程中,局麻药进入或吸入血管会产生中毒反应;2、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以前都是盲穿,通过解剖定位来进行穿刺,所以有可能会损伤神经主干,产生一侧肢体的偏瘫或者瘫痪。现在主要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基本是在明视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基本上已经很少见。血管损伤很常见,轻者局部出现血肿,重者局麻药中毒或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些都有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应对,比如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病人清醒,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随时交流。另外在穿刺前会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哪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王晖主任医师手麻科
16.75万
87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
2024.01.26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具体如下:1、区别:主要在于拔牙过程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拔牙过程中意识不清醒,全程不知道,就是全身麻醉。如果在拔牙过程中,能够全程配合医生操作,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就是局部麻醉;2、适应人群: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拔,操作比较简单,患者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可以选择局部。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深,操作比较复杂,患者特别紧张,或者一张嘴看牙就容易恶心,或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就建议选择全麻。全麻和局麻相比会更舒适、更安全,费用也稍微高一点,现在全麻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李茜副主任医师麻醉科
14.15万
2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