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科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急救医学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成立于1991年,专业范围涵盖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在院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20余年的艰辛发展,目前医疗规模、设备水平、人员配比、医护团队整体素养等方面,在吉林省内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急救医学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中心ICU“三位一体”的架构模式,符合国际、国内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运作模式。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配有3台救护车,每辆救护车上配有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转运呼吸机、除颤仪、便携式吸痰机及临床常用的抢救药物,能够胜任院前急救工作。作为长春市急救系统的组成部分,急救医学科不仅承担着长春市区内危重病人的急救及转运工作,还承担部分外省市危重病人的转运任务,其转运危重病人的范围,除东北三省之外,已辐射到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此外,为配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工作的开展,还承担着全省新生儿的转运工作,车内配有新生儿转运系统(早产儿培养箱、新生儿呼吸机等),能单车转运双胞胎早产儿,同时支持两台套呼吸机及生理检测系统。院前急救电话:0431-88796120院内急诊:院内急诊区分为急诊抢救观察区和急诊住院病房,建筑而积约1500平方米。急诊抢救观察区24小时对外开放,设有多学科联合诊区。其中有急诊内科、急诊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等,并有相对独立的儿科急诊区,布局合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召集相关科室医生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该区设有极危重病人抢救的绿色通道,包括心血管急症及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的绿色通道。急诊区工作的医师,均为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并且在专科病房或ICU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人员,他们完全能够独立进行常见急症的鉴别与处理,并能处理包括心肺复苏、心律失常、休克及呼吸衰竭的救治在内的医疗危重症。医疗人员梯队由科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医师组成,保证了医疗救治的质量及安全。上述人员配置及急诊功能区的布置,能够在急诊区完成绝大部分急诊病人的救治工作。急诊抢救观察区呼救电话:0431-88796233急诊病房于2010年启用,设有病床25张,其中EICU病床5张。急诊病房配备有MAQUET-SERVOI呼吸机2台,ZOLL-M-Series除颤起搏仪1台,GEDash型心电血压监测仪11台、心电机1台。急诊病房平均每年收容住院病人近2千人,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急诊病人(病情复杂、疑难、多学科交叉)住院难的问题、减轻了专科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门诊行政人员的协调管理压力,减少和避免了医疗隐患。中心ICU:中心ICU为全封闭式、三十万级整体层流病房,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开放床位数25张。科室配备金宝PRISMA、FLEX、贝朗Diapact血液净化机共5台,进口/国产人工肝系统、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美国PB-840呼吸机2台、德国MAQUET-SERVO-S呼吸机7台、德国Drager-2dura呼吸机9台、Evita4呼吸机8台,德国Drager-XL呼吸机1台,德国Drager-Savina300呼吸机2台,德国Drager-Oxylog3000转运呼吸机1台;HAMILTON-C2呼吸机1台。还配有GEsolar8000i多功能生命参数监测系统25套,并设有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PICCO(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系统)、脑电双频监测系统(Biss)、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CASP-120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系统等。中心ICU在日常工作中,在保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危重病人呼吸、循环、肾脏、肝脏及凝血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向省内其他医疗单位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开放床位,进行综合救治。急救医学科的危重病人呼吸支持技术,在吉林省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机械通气不仅是呼吸功能不全的抢救、支持手段,同时也是危重病医学领域行之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机械通气过程中,不但强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也强调治疗的个体化策略。由于急救医学科室配备的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均为目前国内乃至于国际上功能最齐全的机型,所以始终能够掌握并应用当今专科领域内最先进的通气模式及治疗手段。经过多年来临床卖践经验的充分积累,为相关学术水平的迅速增长及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基于在上述领域的突出成就,在2003年及2009年呼吸系统传染疾病肆虐时,作为省内第一批乃至主导单位,参加了呼吸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得到吉林省政府、省卫生厅及省内同行们的认可。2009年,作为省内唯一一家ICU团队,又参加了河南省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得到了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的认可和赞许。自2009年开始,急救医学科每年举办国家级危重病呼吸功能支持继续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联系电话:0431-88796962。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CRRT),是当前危重病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方法中新兴并发展极其迅速的技术手段之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于2007年在吉林省危重病领域率先使用该项技术。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急性中毒、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不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垂危病人,获得了进一步治疗机会,进而使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项技术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水平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先后多次派核心技术人员到吉林省内多家三级甲等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培训与指导,反响热烈。2012年开始,急救医学科开展危重病血液净化继续教育学习班。同时,急救医学科近年开展了人工肝技术,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有效地支持。急救医学科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学位工作人员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18人。其中,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工作者均有10-20年的重症医学专业的工作经验。他们不但承担着临床医疗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吉林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口腔医学5年制、临床医学7年制、临床医学8年制等多专业学生的急救医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负责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外国留学生的重症医学全英教学工作,并已招收2名外国硕士研究生。近5年来,急救医学科已有6名博士及20余名硕士毕业。急救医学科除完成院内常规的医、教、研工作外,还积极参与传染病疫情爆发、火灾、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等医学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随行保健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2009年,急救医学科被吉林省卫生厅定点为首家吉林省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为降低吉林省孕产妇病死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急救医学科一贯秉承“行政管理靠规章、业务管理靠规范”的原则,在“十三”个核心制度的基础上,科室内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细则,如34个ICU知情告知制度、ICU转会诊制度、危重病呼吸支持流程、危重病血液净化流程、危重病镇痛镇静流程、危重病营养支持流程等。这既避免了由于人的认知偏差导致的“短板现象”,又能使病人的治疗有序贯性,充分体现“团队效应”。此外,高效团队结合高新技术(监测和救治),又能为病人采取滴定式治疗,为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提供客观依据和技术保障。急救医学科是以年轻人为学科骨干的医疗团队。有理想、有信念、有朝气、有动力。相信在尹永杰主任的带领及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继往开来,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大的发展,事业更上一层楼。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心梗的早期症状
2024.05.15
心梗的发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都像书里写的那样,有的人会出现疲劳疲乏,早上起来就乏,还有的人是干点啥就喘不来气、气短,那么还有的会出现稍微一动弹就心跳加剧,冒汗,但这里冒汗要清楚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人冒的是冷汗伴前胸痛,那这时候要极度注意这十之八九是心梗发作。 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左边牙疼,左边肩疼、左胸疼,这个时候要第一时间考虑是不是跟心脏是有关系的。 有时症状不典型,有的就是恶心、吐,所以很多很多症状,都会是心梗的前期或者初期的症状。 预防心梗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劳逸结合。 2、在生活方面注意休息。 3、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一些监测设备,尤其有智能可穿戴设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出现问题能发出提示,可以随时监测身体状况。 4、在饮食上戒烟限酒。
李力卓主任医师急诊科
9.18万
318
高考遇高温,如何降温
2024.05.09
高考日又逢高温天气,真的挺让人难受的,不过别担心,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降温的妙招,让大家清清爽爽的来应对考试。1、及时补充水分:应该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可以适当喝一些温热的水,有助于促进汗液的排出,从而散发身体的热量;2、注意穿着的衣物:尽量的不穿化纤类的衣服,可以穿棉麻衫,更有利于吸收湿气,推荐穿浅色的衣物。如果穿衬衫不要掖进裤腰里,以免影响空气的流通;3、防晒:出行时要躲避烈日的暴晒,做好遮阳防护,可以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等。并且要提前要看看路线,早点出门,别到时候急急忙忙的,还热的不行;4、适当冲洗皮肤降温:考前如果觉得热,可以用凉水冲一下手腕,或者是在太阳穴、脸颊上喷点水,可以快速的帮助身体降温;5、不要贪凉:当天考试结束回到家中,别急着开足空调或者是洗冷水澡,要先开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再慢慢的降温,不然身体可能会受不了;6、提前准备好药品:最后要提前准备风油精,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真的中暑了,一定要赶紧告诉监考老师,然后到通风的地方,用凉水把毛巾弄湿擦擦身体或者额头,再吹吹风扇或者空调,让身体快点降温。这些降温的方法大家都记好了吗?希望大家都能舒舒服服的来应对高考,考出好成绩,我在这里为大家加油打气啊!
刘志娟主任医师急诊科
15.90万
82
宝宝脱水一般几天会好转,好转快慢的因素
2024.04.29
宝宝若发生了脱水的情况,若脱水的诱因消除,又经过了适当治疗,通常在3-5天就能够见到明显好转。具体脱水好转快慢的时间,实际上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具体如下:1、脱水过程是否还在持续:宝宝脱水通常是由于呕吐、腹泻等原因,导致水分丢失到体外。若宝宝脱水仍然在持续,想把水分补回来就要慢一些;2、补水的速度:补水包括口服补水、静脉补水。其中口服补水对宝宝有限度,若宝宝有恶心、不舒服,可能根本就喝不下去,此时补水就会比较慢,脱水好转得就会比较费劲。此时通常需要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才能够快速扭转宝宝的脱水情况。若宝宝体内的水分丢失了,类似一个水池现在水分缺少。若一边开着放水阀,一边又入水,补满水池的时间就取决于两个速度的差额,看入水是否大于出水,只有在入水明显大于出水的情况下,才能快速好转。因此,宝宝脱水的治疗情况实际上不能单看一方面,要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并进行治疗,才能顺利好转。
杜铁宽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7.97万
6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