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61位医生
科室介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建立于1963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吉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麻醉学科,是吉林省麻醉学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拥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麻醉设备和先进的麻醉技术。

现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长春市医学重点专科,吉林大学重点学科,麻醉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小儿麻醉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青年麻醉医师培训基地,全国老年麻醉联盟核心成员单位,吉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主委单位,吉林大学医学部麻醉教研室。

麻醉科现有医生73人。现任科主任为宋雪松教授。医生职称结构为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32人,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人员结构博士后出站3名,现阶段博士后在站3名,已获得博士学位26名,在读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44名,截至目前先后有17人次进行国外长短期临床和科研等方面进修和交流学习。

麻醉科配备有83个中心手术间,外围区域包括心脏内科介入、神经内科介入、烧伤手术室、肝胆内科介入等各类急慢诊手术的麻醉工作。同时,麻醉科配备有8张床的预麻室和可容纳47张床位的苏醒室。

2022年8月设立麻醉门诊,并成功为患者开展住院手术、日间手术、门诊和住院患者有创诊疗操作前的麻醉评估、预约、准备等工作,并提供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术后随访和恢复指导等服务。

麻醉科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麻醉设备和先进的麻醉技术,采用电子信息化麻醉数据采集及记录系统联网大数据库,并实施无纸化麻醉病历管理。术间配备有多种类国内外先进的麻醉设备系统,包括常规和能够满足术中核磁手术的磁兼容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护仪、输液泵等。在多样化麻醉监测和麻醉技术方面,科室配备有Narcotrend与BIS麻醉深度监测仪、气体监测仪、肌松监测仪、Flowtrack和Lid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血气电解质分析仪、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等设备。

手术室内年均麻醉总量近十万例,科室特色技术包括:成功开展心脏、肺脏、肾脏以及成人和小儿肝脏移植麻醉及DCD等工作,尤其在成人及小儿肝移植手术麻醉方面,在国内单中心年移植手术麻醉量排名前五位。

响应国家舒适诊疗号召并率先提出加强对患者全面监护、减少创伤、提倡无创、微创化麻醉监护的理念,推广应用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监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超声引导下神经丛阻滞,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喉罩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神经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唤醒麻醉及术中磁共振结合神经系统导航指导胶质瘤精准化外科治疗和七氟醚以及骶管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等多项麻醉学技术。

现阶段响应国家卫健委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的倡议,贯彻落实我院MDT诊疗模式,在东三省成为首家借助麻醉超声引导下腰椎穿刺技术联合神经内科、影像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诊疗手段,成功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开展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并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改善了罹患此类罕见病的预后,提升了我院对于疑难罕见病症的综合诊治能力。

麻醉科在科研方面成绩斐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等25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并获多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和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54篇,其中包括《Anesthesiology》《BritishJournalofAnaesthesia》、《Anesthesia&Analgesia》《JournalofPharmacologyandEexperimentalTherapeutics》《ActaPharmacologicaSinica》《AcutePain》等发表在专业重量级期刊。获得国内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7项。主办学术会议20余次,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学术成果。

科室承担医学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省内住培医师及进修生的麻醉教学工作,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现已建科60周年,由科室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了“严谨、守护、舒适、仁爱”的科室训语,未来科室将致力于全力提升医生技艺、改善诊疗条件,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工作制度以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并为严谨实践、守护安全、舒适诊疗、仁爱关怀的初心使命努力前行!

科室擅长
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