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所在的二级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隶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并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所在单位;2003年国内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内科博士点就诞生在这里,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成为国内外高级中医人才的培养基地。神经内科是省级重点专科(脑病专科)建设科室,其前身是针灸科,创建于1963年,在老一代学科带头人于致顺、孙申田等教授带领下,在国内首创以“针灸神经内科”为一体的诊疗模式。在新一代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邹伟教授、科主任于学平的领导下,成绩卓越,将针灸与神经内科学、中药、康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模式。倡导针灸与神经内科学相结合;强调将传统针灸中的“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控制感传”等高难精端手技应用临床治疗,以提高疗效;同时注重针灸疗法的实施与药物相结合。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在准确无误的神经内科诊断下,以精湛的针灸手技,精确的临证遣方用药,使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诊疗中心。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护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百名杰出名中医1人,黑龙江省名中医2人,特诊专家2名。管理理念:神经内科以“一个目标”“一心”、“一比”、“一看”“三精”、“九种意识”作为本科的科训,全体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在临床、教学及科研等方面一直院内名列前茅。“一个目标”即以创建国内一流的中医临床科室为战略目标;“一个中心”即以患者为中心;“一比一看”即比贡献,看奉献;“三精”即精诚、精艺、精心;“九种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主治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脑供血不足、面神经炎、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抑郁症、神经症、神经痛、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颈腰椎病、癫痫、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症、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联合变性、帕金森氏病、抽动症、面肌痉挛、脱髓鞘脑脊髓病、脑炎及脑脊髓损伤恢复期、脑瘫等疾病。诊疗特色:①针灸卒中单元疗法治疗中风;②针灸组合疗法治疗各种肢体瘫痪、麻木及疼痛病变;③开窍升阳针刺法治疗眩晕;④分期针灸与中药辩证结合治疗面神经炎;⑤清脑通络与苍龟探穴等特色针刺法治疗各种头痛;⑥活血通络与夹脊针刺法治疗各种神经痛;⑦调气豁痰与补气养阴安神法治疗神经症及失眠症;⑧开窍复聪结合“飞经走气”手法治疗耳鸣耳聋;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颈腰椎病变。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3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2项,哈尔滨市科技局创新人才资助项目4项,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以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新药创新基金1项、面上项目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市厅局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发表SCI收录文章4篇,在国家级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专科建设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撰写本专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专著11部(两部英文专著),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人才培养:科室现有博士后指导教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近5年已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博士生20人,硕士生102人。同时科室加大对科室成员的培养力度:鼓励科室成员在职期间继续攻读学位;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培训,学习中西医结合特色技术;鼓励成员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并鼓励进行大会发言。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内涵。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推广,神经内科积极开展多项中医特色护理,包括耳穴压豆、中药熏药、穴位注射、中频电刺激疗法等;同时对科里常见病进行饮食、起居及情志方面的健康指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学科带头人:邹伟,男,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第三期博士后(1998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国家双一流重点支持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及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脑病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针灸学》负责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十大领军人才”支持人选。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名中医,第三届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名医,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第四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岗位能手,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第一批名中医指导教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神志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学分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法灸法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盟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GCP联盟理事会理事。以及中国GCP联盟“临床研究协调员(CRC)行业管理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技厅评审专家,黑龙江省科技评审中医专业组专家,黑龙江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医疗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邹伟教授倡导的“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理论,对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已得到针灸界、神经内科同仁的高度重视和公认;并率先开展了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有效率为92.8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了探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机理和环节,邹伟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已从10大方面100余项指标着手,进行了大量、系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居国内针刺治疗脑出血文章首位,研究水平国内领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4项。其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厅局级奖励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的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81篇(其中3篇文章被SCI收录,1篇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出版著作11部(两部英文专著),国家级教材2部:主编《神志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副主编《针灸学》。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的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以针灸为主,辅以中药为特色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擅长将针灸中极难掌握针刺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控制感传”等应用于神经科疾病的治疗中,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主治: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脑供血不足、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格林巴利综合症、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面神经炎、神经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及颈腰椎病引起的各种神经痛、脱髓鞘脑脊髓病、脑炎及脑脊髓损伤恢复期、脑瘫等疾病。科主任:于学平,神经内科主任,黑龙江省第四批名中医,二级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脑病专科负责人。黑龙江省第一批名中医指导教师。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针灸定向培养班),1989年获针灸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有最早期毕业的研究生之一。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神志病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以及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秘书兼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康复专业委员,黑龙江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司法医学专家组成员,省级精品课程《针灸学》主讲教师。工作30多年来,一直从事针灸(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精湛的针灸手技,同时熟练掌握现代神经内科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擅长以针灸中药为主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涉及到多系统病变的急危重疑难病症,强调在西医诊断明确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治疗优势,结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主治范围: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脑供血不足、面神经炎、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神经症、神经痛、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颈腰椎病、头面肢体麻木、癫痫、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帕金森氏病、抽动症、面肌痉挛、脱髓鞘脑脊髓病、脑炎及脑脊髓损伤恢复期、脑瘫等疾病。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共计60余篇;专业著作4部(主编1部,副主编3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神志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1部(副主编);获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奖1项,省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科研课题7项,其中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1项,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项。
详情

科室疾病

邹伟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士
博导
擅长:以针灸为主,辅以中药为特色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脑供血不足、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面神经炎、神经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及颈腰椎病引起的各种神经痛、脑炎及脑脊髓损伤恢复期、脑瘫等疾病。
于学平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博士
博导
擅长:针灸中药为主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脑供血不足、面神经炎、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神经症、神经痛、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颈腰椎病、头面肢体麻木、癫痫、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帕金森氏病、抽动症、面肌痉挛、脱髓鞘脑脊髓病、脑炎及脑脊髓损伤恢复期、脑瘫等疾病。
时国臣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应用中药、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如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脊髓病变、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神经病、癫痫、帕金森、运动神经原病、多发性硬化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头晕、失眠、耳聋、耳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各种神经痛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
吴限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
擅长: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等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症等神经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脑供血不全、眩晕、头痛、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赵军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运用针灸、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痴呆、高血压病、眩晕、头痛、面瘫、癫痫、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腰椎病、脊髓病变、肌肉疾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内科疑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都是口眼歪斜,怎么区分是中风还是面瘫
2024.04.09
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无法区别,自己到底是面瘫还是中风导致的。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如果仅仅出现面部额纹的上抬困难,出现了眼睛闭合困难,闭合时出现瘘管现象,临床上叫贝尔氏麻痹。或者出现了耸鼻困难,出现了一侧鼻唇沟浅,甚至出现了一侧口角的漏气、漏口水等情况,没有肢体活动异常情况,这时候就要考虑病人可能出现周围性面瘫,或者叫面神经麻痹。如果病人在出现面瘫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了活动的无力,或者病人同时合并有言语不清,出现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甚至出现了行走不稳,出现了头晕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这时候可能不单单是周围面神经麻痹,可能是脑干梗死,或者脑干肿瘤,或者脑干的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导致引起中风。所以一定要区别到底是面神经麻痹,还是中风引起的。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医学上叫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最大的不同是在眼睑的上边,就是额纹的位置,如果是中枢性面瘫额纹是对称的,而周围性面瘫额纹是一侧浅,一侧正常,这时候要在临床上区别开,它到底是周围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还是脑干病变引起的面瘫。这时候区别清楚了,可以针对病因有的放矢,进一步的积极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万继峰主任医师脑病科
12.81万
1
出现急性发作的头晕躺着也不能缓解是怎么回事
2024.01.19
出现急性发作的头晕,躺着也不能缓解的原因如下:1、耳石症:如果突然出现急性发作的头晕,尤其是伴有明显的旋转感觉,就是看东西天旋地转,如果再合并有比较严重的恶心、想吐、心慌、出汗等症状,多数见于前庭系统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的是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种眩晕都是突然出现的,尤其是在改变姿势、体位的情况下出现,晚上睡觉往床上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感觉,但是这种疾病躺好了很快就能够缓解;2、梅尼埃病:也是急性起病的剧烈眩晕,可以伴有耳鸣、耳聋,或者耳朵堵闷感,梅尼埃病通常是反复发作的疾病,但是般每次发作不超过1天;3、前庭神经炎:也叫前庭神经元炎,这个疾病也是发病很突然,但是头晕持续时间比较长,发作的时候有可能是几天,甚至1-2个星期,而且它开始的阶段眩晕感非常明显,无论是躺着、坐着都会有明显眩晕的感觉;4、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和血压相关的疾病,尤其是脑出血,或者是脑干,或者小脑的梗塞、出血。脑血管病一般还会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表现,比如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或者说话不清楚、面瘫等问题。还有的患者是因为突然剧烈的血压升高,造成急性发作的头晕,此时躺着也不能够缓解,躺着也会晕,只有血压被降下来,降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头晕的症状才能够缓解。因此具体是什么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刘红梅主任医师脑病科
14.88万
47
熬夜记忆力下降可以恢复吗,要注意什么
2024.01.15
很多人熬夜出现困倦、乏力、记忆力减退和下降表现,记忆力下降可以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调整作息习惯和作息时间,可以改善记忆力下降。应避免过多熬夜,否则容易导致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且死亡过程比较快,数量很多。过长、过久的熬夜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记忆力下降,经年累月的熬夜可能让人健忘,甚至造成痴呆。熬夜是不正常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规律性。只有充足的睡眠,脑神经细胞、脑组织、心脑血管才能得到充分休息,体力、精力才能得到恢复。
张宇副主任医师脑病科
9.87万
1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