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

科室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于1955年建科,建科时有20张床位和一个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感染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国内著名感染病学科,黑龙江省感染病治疗控制中心,黑龙江省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第一个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肝病诊疗示范基地。感染科拥有四个病区,一个重症监护病房,一个普通门诊,一个发热门诊,一个人工肝室,一个临床检验室,两个研究室,一个卫生部生物治疗中心,一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Ⅱ期—Ⅳ期的临床研究),一个黑龙江省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实际开放床位数200余张,年门诊量5万余次。科室重视文化建设,强调团结协作,规范医疗行为,全体医务人员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广大患者。专科治疗诊治疾病包括发热待查、结核、各种肝病、艾滋病、新型隐球菌病、感染性腹泻、肝吸虫、布病、出血热、伤寒、副伤寒、痢疾、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疟疾(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等数十种。感染科对肝衰竭、危重传染病、HIV感染/艾滋病及相关机会性感染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危重复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规范化诊治,并对复杂疑难危重症感染性疾病如存在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重症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肺外结核感染、难治性脑膜炎、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很好的诊治。该科能独立完成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病毒性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及病毒基因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新发传染病血清学检测。科室构成哈医大一院感染科是该省该学科的带头单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80%以上医师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感染科有多名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水平很高的专家教授曾历任国家传染病学会常委委员及省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年富力强的青年委员多次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研究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部省级科研进步奖十余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八部由国家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该科老师多次荣获院优秀教师称号。感染科又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卫生部感染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拥有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专科发展感染科于1984年建立该省第一个硕士点,并于2000年设立该省第一个博士点。自2005年起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启动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次基金资助,并于2013年获973子课题资助。在教学方面连续成为卫生部规划教材感染科教材第七、八版《传染病学》和研究生教材第一、二版《传染病学》及研究生教材《医患沟通学》的编写单位。又在2009年及2011年被最权威的科技出版社聘为《医学大词典》中《感染病医学名》编写单位,成为制定国家级学术名词规范单位之一。感染科为首批国家肝病诊疗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国较早的应用胎肝移植技术应用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人源树突状细胞(DC)抗乙肝病毒免疫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首次应用HBsAg—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应用研究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病毒性重型肝炎研究方面承担了该省重型肝炎治疗的重大攻关课题,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方面使重型肝炎死亡率由80%降低到30%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应用小分子肝素治疗出血热方面填补了省内空白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学治疗及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诊治。以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病中的应用形成了专科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2012年针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逐年升高趋势,在国内成立第一个不明原因发热病房,最终疾病确诊率90%以上,为广大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解除了病痛。该科近两年在探讨隐匿性肝炎的诊断及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变异的病毒学机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感染科为首批国家肝病诊疗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国较早的应用胎肝移植技术应用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人源树突状细胞(DC)抗乙肝病毒免疫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首次应用HBsAg—DC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应用研究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病毒性重型肝炎研究方面承担了该省重型肝炎治疗的重大攻关课题,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方面使重型肝炎死亡率由80%降低到30%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应用小分子肝素治疗出血热方面填补了省内空白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学治疗,及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诊治以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病中的应用形成了专科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2012年针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逐年升高趋势,在国内成立第一个不明原因发热病房,最终疾病确诊率90%以上,为广大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解除了病痛。该科近两年在探讨隐匿性肝炎的诊断及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变异的病毒学机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唾液试纸测艾滋病准不准
2024.05.16
唾液检测艾滋病很准确,目前的唾液试纸主要是通过检测唾液当中艾滋病的抗体。唾液中虽然不会有艾滋病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极其微量,但唾液中含有的抗体水平比较高。所以通过唾液试纸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认为唾液当中不存在艾滋病的抗体,提示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提示唾液当中有艾滋病的抗体,提示艾滋病病毒已经感染人体。唾液试纸的检测需要在窗口期之后进行,通常是在4周后,检测阴性就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想要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进行采血化验,查HIV(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或者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用试纸检测也能够检测出来,但最终还是以采血结果为主。
梁明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8.69万
42
乙肝弱阳性
2024.05.10
乙肝弱阳性通常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不高或者在检测边界值上活动。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更为详细地检查,比如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活跃感染或者是病毒的复制。如果进一步检查显示乙肝五项和病毒DNA载量都是阴性的,就有可能是由于检测误差而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如果乙肝五项阳性而病毒DNA是阴性,表明病毒虽然存在,但复制活性不强。此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进行定期监测,而不是立即采取抗病毒治疗。相反,如果病毒DNA载量也是阳性,不论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都表明病毒正在复制。此时就要进行更全面地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防止肝脏的损伤。因此在处理乙肝弱阳性结果时应当谨慎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的监测或者是治疗方案。
曾艳丽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9.19万
16
合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艾滋病吗
2024.04.29
合并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感染不是艾滋病,只是同时感染2种肝炎病毒,即称为重叠感染,而艾滋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人因为传播途径不一样,在同性恋或静脉吸毒人群中,合并丙肝的感染率很高,部分地区可以达到70%,同时也可以合并乙肝。总体而言,这些都是病毒性疾病但治疗方案不太一样,乙肝与丙肝可以用干扰素、小分子药物或核苷类药物来治疗。丙肝目前通过小分子药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也较好。艾滋病治疗需要多种抗病毒药同时使用,而且需要长期进行。
陆海英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
10.54万
7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