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分为消化内一科和消化内二科
消化内一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一科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生诊疗队伍,包括医师17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位7人,有主任医师职称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开展先进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一、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科室借助消化内镜中心先进的设备,积极开展多种消化道疾病治疗。
(一)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内镜手术,开展胃肠早癌ESD、EMR以及粘膜下肿瘤的STER手术,贲门失迟缓症的POEM手术,每年开展相关手术近千例,实现“超级微创”,恢复快,痛苦微小,费用低。
(二)以ERCP技术为基础的内镜胆胰疾病治疗,包括胆总管结石取出、梗阻性黄疸的鼻胆管引流术、胆管狭窄的支架引流术等;
(三)开展小肠镜下疾病诊断及治疗,这是辽南地区唯一的小肠镜诊疗单位;
(四)超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纵膈及胆胰系统疾病疾病的诊断、穿刺引流术;
(五)门脉高压性出血的硬化及套扎术、非门脉高压性出血的多种止血治疗,提高止血效率,挽救重危病患;
(六)各种介入诊疗,消化道狭窄气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三腔营养管置入术等,经皮胃造瘘术,消化道异物急诊胃镜取出术,胶囊内镜等。建立辽南早期胃肠道肿瘤医疗联盟,优化早期胃癌筛查工作模式,加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协作、双向转诊机制,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慢性病防控模式。建立辽南地区上消化早癌筛查及诊治的大数据平台,与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信息系统的兼容与整合。
二、肝病方面:各种原因的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等。对诊断疑难的肝病开展常规肝穿刺病理学检查,提出肝脏“功能病理学”的概念根据病理学损伤特征指导临床用药,使该类疾病的诊治更加专业,规范。对终末期肝病建立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血液净化治疗、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细胞治疗及规范药物的使用,配合内镜治疗对门脉高压出血的治疗提高各项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
三、消化1科不仅积极开展临床工作,同时重视基础研究进展,积极开展各项代谢性、自免性肝病、胃肠早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项目分别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基金等基金项目资助。科室同时承担本科、硕士以及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和临床能力培训,近三年培养硕士研究生达30余人。
消化内二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二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专门从事胃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特色科室。目前开放床位数31张,现有医护人员2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医学博士4人,是一支学术造诣深厚、医疗技术精湛、综合实力雄厚的消化内科专业学术队伍。消化内二科致力于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目前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
(一)胃肠道肿瘤早期筛查及诊治:通过血清胃功能三项检测,联合应用蓝激光内镜、染色内镜和NBI技术,筛查早期胃癌及大肠肿瘤;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高频电凝圈套术、黏膜及粘膜下切除术等内镜技术对胃肠息肉、早期胃癌、早期肠癌开展微创治疗。科室是“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大连市首家授牌单位。
(二)炎症性肠病诊治:开展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规范化诊疗,牵头组建院内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治团队(MDT),定期开展疑难重症病例讨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和长程随访管理,提高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水平和疗效,积极探索炎症性肠病诊治新模式。
(三)胃肠功能性疾病:在东北地区首批开展了上胃肠动力检测,提高了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效果,并在此领域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和奖励。科室成为“辽宁省食管疾病规范诊治联盟”单位。
(四)消化道出血:应用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肿瘤和小肠疾病。除应用药物外,还通过内镜下注射、金属夹封闭、高频电凝等方法内镜下治疗各类消化道出血。
(五)胃酸及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开展胃酸分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慢性胃炎等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同时,科室长期开展胃肠早癌、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发病机制和诊治相关临床研究,参与国内及国际临床药物试验多项,先后完成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大连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承担本科、硕士以及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和临床能力培训,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