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04年,是大连市建科较早、发展较快,集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于一体的学科,是辽宁省重点专科、大连市重点学科,国家首批专培基地,可完成“住专一体化培训”。目前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骨干队伍。科主任于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保健国际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大连市学组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实用休克杂志》等编委。科室人员先后被评为大连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大连市“365天安全行医”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优秀科主任”称号,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管理科室、优秀科室等荣誉称号。经过17年不断努力,重症医学科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0张高级综合病床,每张病床配置现代化专用监护设备和多功能监护病床,拥有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持续床旁血滤机、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设备。科室按照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不断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现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工作人员80余名,其中医生23名,护士60余名。科室教授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2名,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博士在读4人。科室持有重症医学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96:1;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为2.5:1。重症医学科秉承“重症治疗专科化、重症医生专业化、重症病房家庭化”理念。科室开展脓毒症基础与临床、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综合治疗、重症患者围术期管理、重症患者机械通气、MODS的血液净化治疗、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气道狭窄的综合治疗,提升重症患者治疗水平。除开展常规的危重疾病诊疗工作外,还重点开展了:(1)脓毒症患者综合治疗,专门从事脓毒症患者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面的临床和基础工作,为患者选择最优化治疗,使脓毒症患者得到最好的“一站式”服务;(2)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治疗领域推荐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导的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SAP诊疗团队可以对急性胰腺炎快速做出诊断及病情评估,并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缩短住院时间,年收治SAP患者近30余例,治疗效果显著;(3)疑难病例诊疗能力:科室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急性中毒等疑难病例救治水平国内领先。同时科室重视“医教研”协同发展,通过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已经迈进国内先进行列。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在研或完成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SCI文章10余篇。科室注重教学,除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外,多次参与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培训,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总冠军。科室人员副主编《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指导》专著一部,参编《临床医学概要》和配套教材《临床医学概要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及《危重病护理学》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详情

科室疾病

王妍
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多发伤、急性酒精中毒、过敏性休克、心脏呼吸骤停、脑震荡、头皮裂伤、脑出血、脓毒症等急危重症的救治。
推荐非本院医生
万献尧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博导
东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5名
擅长:诊治各种危重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黄伟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东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5名
擅长:重症医学,工作重点为多发性创伤、创伤性休克、成人心肺复苏、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患的系统诊治,解决疑难重症突出的诊疗问题,精于急危重症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如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血气分析等。
吴向东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东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5名
擅长:危重患者的诊治和抢救,尤其是心肺脑复苏、严重感染、危重患者营养等。
张永利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东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5名
擅长:危重患者的诊治和抢救,如心肺脑复苏、严重感染、休克、中毒、窒息、脓毒血症、脑出血。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2024.01.03
心肺复苏时CCF(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是需要关注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是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时间比值,所以CCF首先是一个比值。要了解CCF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循环,保证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例如大脑、心脏的冠脉有效血液循环。所以心外按压的时间,对于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心外按压的时候,又不得不在有些情况下来停止,比如人员的更替。要求至少5个循环、2min的心肺复苏以后,必须进行人员的更替。这是因为时间再长,进行心外按压的医务人员效能会降低。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要建立人工气道,也就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此时也得终止心肺复苏。另外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电除颤的过程中,无论是去评估病人的心率、节律以及进行充电除颤的过程中,都不得不终止胸外按压。5个循环2min的时候,会对病人的呼吸、心跳重新进行评估,以及病人ROSC以后都要进行评估。这些动作都造成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因为胸外按压对于脑、对于心脏的灌注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比例要求至少达到60%,最好能够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器官灌注,这也是心肺复苏CCF的意义。
滕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15.86万
64
气管切开后遗症
2023.12.08
气管切开后,远期有可能出现后遗症,但是发生的概率都不是特别高。 1、气管狭窄:因为长期气管切开套管的因素,出现肉芽组织,支气管黏膜内膜的损伤,从而导致气管狭窄,支气管功能受损,廓清能力变差,容易发生肺炎感染的情况。 2、疤痕:因为颈部需要有造瘘口,切口如果恢复之后都会出现疤痕。 3、其他:因为手术损伤患者的喉返神经或者甲状腺,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的问题,当然上述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是极低的。
王常永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270
102
女人喝酒好吗
2023.12.04
如果喝酒过多或者是频繁喝酒,对身体不好,主要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血糖水平,喝酒过多还可能会诱发肥胖、脱水、皮肤受损等,但偶尔少量喝酒,比如喝葡萄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刘志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626
4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