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分为麻醉一科、麻醉二科、麻醉三科和麻醉四科麻醉一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一科位于医院本部,具有较完整的医疗、教学及科研体系,承担本部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急诊抢救、危重症病人救治等部分工作。麻醉一科年均完成手术麻醉10000余例,其中包括下级医院转诊的高危孕产妇、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困难气道麻醉,及高危急重症患者麻醉。科室注重本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现科室内具有本专业(麻醉学)硕士以上学历者达60%;承担本科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及硕士生的培养教学工作。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危重及老年病人的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高危孕产妇的麻醉选择与管理等。科室特色1、麻醉一科医师注重医学各分支学科专业的学习,将麻醉专科医师培养与全科医师再教育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医学综合素质的现代化麻醉医师;在实施临床麻醉的同时纠治手术患者的原发性、基础性疾病,充分保障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的安全。2、树立目标导向的高级麻醉管理理念,通过移动式目标靶控输注及目标导向液体输注等新技术,实行精细化、个体化的麻醉管理,拓宽了手术治疗的实施范围。麻醉二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二科,现有工作人员20余人,其中正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拥有国内一流的手术室20间(杂交手术室1间),麻醉后恢复室1间。每个手术室都配置具有各种型号的高档麻醉机、监护仪和其它相关医疗设备。临床工作麻醉二科年完成手术麻醉12000余例,病种齐全,其中高龄、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占相当高的比例。在大连市率先开展全凭静脉靶控输注(TCI)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喉罩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等多项麻醉学技术。高质量的麻醉和术中管理水平为医院各种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极大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院外科学的进步。今年术后恢复室建立使用大大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术后满意度。同时对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如内镜检查、DSA造影、介入治疗等进行麻醉、镇静、镇痛,使病人在无痛、舒适的状况下完成诊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致力于“无痛医院”的建设,给病人以真诚关爱。科研教学麻醉二科长期坚持每天早交班实习生、研究生进行大病历、麻醉计划和麻醉小结汇报,科内资深麻醉医师每周为学生们进行专业授课,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实习医生和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考核制度。麻醉二科目前已经培养麻醉学硕士研究生60余人,今年开始招收麻醉学博士研究生。麻醉二科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弘扬科研创新精神,在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3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辽宁省课题3项,辽宁省教学改革课题立项3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室管理为加强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麻醉二科建立与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规范临床工作程序,建立临床路径和麻醉操作常规,实现科室麻醉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和特色化管理,有力地保障了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重视科室文化建设等管理理念成为科室特色管理的精髓。人才培养麻醉二科注重年轻医师业务、科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科内营造出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为他们搭建接受更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平台。科内每年都有青年医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定期派出科室骨干医师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医学领先地位的国家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各种级别的学术会议,这些举措极大促进了青年医师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上麻醉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麻醉科现已拥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医师。麻醉三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麻醉科,是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是具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室,麻醉设备先进,目前有9个先进手术间,一个麻醉恢复室,具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麻醉护士1名。所有老师都秉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互帮互助,高兴地工作,和谐地生活;与兄弟科室友好相处,帮助别人即帮助自己;患者遇到我们是一种缘分,为他们分忧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的科室文化理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业务范围不断延伸,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嗜铬细胞瘤手术、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食道癌根治术、颅内动脉瘤手术、改良悬雍垂根治术、腔镜下巨大腹壁切口疝等手术麻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危重病人、高龄患者的病理、生理、术后镇痛、术后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实现了气管插管可视化、麻醉监测有创化、术中术后患者舒适化等麻醉理念的转变,充分利用麻醉恢复室,提高手术周转效率,真正为手术医生进行各种手术“保驾护航”,实现了“手术是治病,麻醉是保命”的工作目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别于2011年及2014年荣获医院新技术立项各一项,获大连市科技局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一项;参与2013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一项。先后在《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科技论文近50篇,其中在《中华麻醉学杂志》发表2篇,在《临床麻醉学杂志》发表5篇。2014年发表SCI论文两篇。麻醉四科无简介
详情

专家科普

镇静药停用后几天苏醒
2024.05.17
镇静药停用以后,一般60-90分钟就能苏醒,速度应该很快。在麻醉过程中应用的镇静药,根据不同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常用的是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等一类的镇静药。用镇静药的目的主要是让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当镇静药停用以后,根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浓度和剂量,停药60-90分钟以后,药物就会完全代谢,部分时间长的病人需要2-3个小时。如果病人身体非常弱,或者肝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体弱病衰的病人,时间可能更长,需要4-5个小时。如果是简单的手术、小的手术,而应用的量很小,病人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全苏醒,所以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动力学的平稳,使病人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状态。
刘进德主任医师麻醉科
9.23万
9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2024.04.29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的主要神经阻滞方法,肌间沟入路是在脖子附近,在左或右侧的颈部进行穿刺。而这个部位有颈动脉、颈静脉、臂丛神经主干走行,在穿刺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下:1、损伤血管:针会损伤动脉、静脉,损伤动脉、静脉以后会有出血。同时在给麻醉药的过程中,局麻药进入或吸入血管会产生中毒反应;2、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以前都是盲穿,通过解剖定位来进行穿刺,所以有可能会损伤神经主干,产生一侧肢体的偏瘫或者瘫痪。现在主要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基本是在明视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基本上已经很少见。血管损伤很常见,轻者局部出现血肿,重者局麻药中毒或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些都有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应对,比如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病人清醒,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随时交流。另外在穿刺前会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哪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王晖主任医师手麻科
16.75万
87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
2024.01.26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具体如下:1、区别:主要在于拔牙过程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拔牙过程中意识不清醒,全程不知道,就是全身麻醉。如果在拔牙过程中,能够全程配合医生操作,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就是局部麻醉;2、适应人群: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拔,操作比较简单,患者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可以选择局部。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深,操作比较复杂,患者特别紧张,或者一张嘴看牙就容易恶心,或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就建议选择全麻。全麻和局麻相比会更舒适、更安全,费用也稍微高一点,现在全麻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李茜副主任医师麻醉科
14.15万
2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