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网站导航

呼吸内科介绍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1986年,形成了独立的呼吸学科体系。2011年设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改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

迄今,已建立较完备的符合现代化呼吸病学格局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体系。现为国家级PCCM建设项目优秀单位,PCCM专修及肺功能单修基地,辽宁省呼吸重点专科,沈阳医学院重点学科,沈阳市一级重点科系,沈阳市慢阻肺管理与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拥有床位100张,其中二个普通病房,床位80张,下设七个亚专业组:呼吸危重症专业组、肺癌及胸膜疾病、介入呼吸病学专业组、肺部感染专业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支气管哮喘专业组、肺栓塞及肺血管病、肺间质纤维化专业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专业组;一个现代标准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床位20张。

设有专科门诊包括慢性气道疾病、肺部肿瘤、血栓、鼾症、戒烟门诊。五个实验室:睡眠呼吸监测及治疗实验室,肺功能和运动心肺生理实验室,纤支镜介入肺疾病实验室,呼吸慢病综合治疗室,呼吸动物实验室。服务于患者健康教育之家(哮喘之家、COPD之家、鼾症俱乐部和戒烟俱乐部)。

担当辽宁省呼吸疾病培训基地,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生规培、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临床与预防、科研与创新、教学与培养等功能于一体学科平台。

科室现拥有医、护总人数85人,高级职称15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25人,其中博士学位4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1人,辽宁省百千人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人,万人层次人选1人,沈阳市优秀专家2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名。在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专业学组及省、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占有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等学术地位,曾先后有多人到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学习和研修。

近十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承担和参加各级课题共2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课题6项,市课题10项,其他课题11项。参加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攻关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获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经过长期的发展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形成了三个特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学术特色;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救治危重症及呼吸衰竭为技术特色;肺栓塞和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为专业特色。

呼吸重大疾病的三个优势:

1.学科呼吸学科和危重症学科捆绑式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呼吸学科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建立RICU后,培养一批内科危重症救治专业的人才和护理队伍,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型支气管哮喘、大面积肺栓塞、重症肺炎等内科危重症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成功的救治上千例院内外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步入国内先进水平的行列。

2.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和肺血栓塞性肺疾病的多学科的合作。无论是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还是肺血栓塞性肺疾病均属交叉、交融的学科范畴的疾病,多学科合作是解决疾病的突破点。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相关的技术治疗。创建“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

在科研的引领下参与国家攻关课题多项,建立院内静脉血栓防预体系,推动各学科的发展,加大循环、妇科、骨科、手外科、放射及影像学科的合作及交流,抢救上百例危重肺血栓的患者。

3.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研究对象,现已形成一支基础、临床并重,医学与工程、基因与临床为融合的临床研究体系,建立了胸肺疾病MDT团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发表了多篇有临床价值的学术论文,受到呼吸专业界的好评。现已建立临床医学研究数据库和项目管理平台、临床标本库及生物医学基因检测平台、临床药理试验平台、呼吸影像平台。

科室纵向发展,上与中日医院建立医联体,下与县区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横向拓宽,实现专业新突破,已成为区域性呼吸疾病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