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科室简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麻醉科,科室现拥有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7人,在国家及省市各级学会任职1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沈阳市优秀人才2人,沈阳医学院“131人才建设工程”三十层次和百层次2人。科室长期承担沈阳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英文班及留学生等各层次教学工作。科室现拥有国际标准化层流手术间22间、麻醉恢复室(PACU)、麻醉科门诊及麦迪斯顿手麻和复苏系统,配备有国际先进麻醉机、监护仪和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科室术中常规开展有创动静脉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自体血回输及可视化诊疗等技术,年开展各类手术麻醉2万余例,其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居省内领先水平,学科除可高质量完成各类临床麻醉外,还承担手术室外舒适化诊疗服务,如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脑血管介入、ERCP介入手术等麻醉及院内急救复苏工作。科室是沈阳医学院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国家级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单位、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及非心脏手术麻醉学分会委员单位、辽宁省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副主委单位、辽宁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单位、沈阳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国家老年麻醉联盟单位、东北母婴麻醉联盟单位、同时也是沈阳市普通高等学校和沈阳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科室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及教改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6项,校局级课题3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SCI收录10篇)。目前科室科研方向是围术期器官保护、麻醉与肿瘤和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性研究。
详情

专家科普

镇静药停用后几天苏醒
2024.05.17
镇静药停用以后,一般60-90分钟就能苏醒,速度应该很快。在麻醉过程中应用的镇静药,根据不同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常用的是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等一类的镇静药。用镇静药的目的主要是让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当镇静药停用以后,根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浓度和剂量,停药60-90分钟以后,药物就会完全代谢,部分时间长的病人需要2-3个小时。如果病人身体非常弱,或者肝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体弱病衰的病人,时间可能更长,需要4-5个小时。如果是简单的手术、小的手术,而应用的量很小,病人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全苏醒,所以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动力学的平稳,使病人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状态。
刘进德主任医师麻醉科
9.23万
9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2024.04.29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的主要神经阻滞方法,肌间沟入路是在脖子附近,在左或右侧的颈部进行穿刺。而这个部位有颈动脉、颈静脉、臂丛神经主干走行,在穿刺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下:1、损伤血管:针会损伤动脉、静脉,损伤动脉、静脉以后会有出血。同时在给麻醉药的过程中,局麻药进入或吸入血管会产生中毒反应;2、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以前都是盲穿,通过解剖定位来进行穿刺,所以有可能会损伤神经主干,产生一侧肢体的偏瘫或者瘫痪。现在主要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基本是在明视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基本上已经很少见。血管损伤很常见,轻者局部出现血肿,重者局麻药中毒或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些都有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应对,比如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病人清醒,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随时交流。另外在穿刺前会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哪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王晖主任医师手麻科
16.75万
87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
2024.01.26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具体如下:1、区别:主要在于拔牙过程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拔牙过程中意识不清醒,全程不知道,就是全身麻醉。如果在拔牙过程中,能够全程配合医生操作,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就是局部麻醉;2、适应人群: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拔,操作比较简单,患者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可以选择局部。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深,操作比较复杂,患者特别紧张,或者一张嘴看牙就容易恶心,或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就建议选择全麻。全麻和局麻相比会更舒适、更安全,费用也稍微高一点,现在全麻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李茜副主任医师麻醉科
14.15万
2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