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47年,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之一。现为国家呼吸疾病区域诊疗中心、天津市呼吸疾病临床重点学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学科整体被评为国家级PCCM专科进修基地,并设有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疾病、肺功能3个国家级PCCM单项进修基地,内镜中心为国际呼吸内镜考评与标准学院分院。
科室还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危重症协作组成员单位、京津冀呼吸医师联盟会长单位、天津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单位、天津市基层呼吸联盟副会长单位、天津市发热门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是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有6个病区共248张床位,新建的和平院区的呼吸学科另设有近60张床位。科室设有独立的门诊及急诊,及附属的内镜中心、睡眠中心、肺功能室、慢病管理中心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完成包括呼吸危重症、介入肺脏病学、睡眠呼吸疾病、胸膜腔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慢阻肺和气道疾病、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肺间质疾病、肺功能和呼吸生理、烟草疾病、呼吸康复等10余个亚专科的建设,并有天津市卫健委授牌成立的“胸膜腔疾病劳模工作室”,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创建的“深呼吸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
在呼吸病学科整体发展壮大和亚专科细化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科室目前共有在岗医疗专业技术人员98人(包含退休返聘专家7人),其中主任医师21人,副主任医师19人,主治医师31人,住院医师28人。其中纳入学科梯队建设成员48人,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5%年龄小于45岁,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5%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团队有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8人。近3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年平均门诊接诊量12.2万人次,年平均住院病患者量约7000余人次。年均诊治患者数量位居天津市首位,国内同级别医院领先地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流程,广泛开展了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智能融合气道正压通气SPAP、重症超声脏器评估、体外膜肺氧合ECMO、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呼吸与循环检测、通气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强迫震荡技术、呼吸驱动测定、EBUS-TBNA/TBLB、呼吸系统介入、氩等离子气道内肿物切除。
和CO2冷冻消融、气道内电磁导航、气管异物取出术、内科胸腔镜检查、大容量全肺灌洗术、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肺血管造影、复杂睡眠呼吸疾病PSG监测、人工/智能压力滴定、神经肌肉联合刺激、呼吸康复等核心技术的能力。每年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种、患者数量及诊治水平均位居全市呼吸内科之首,临床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公共平台建设,始终把临床资源和数据的积累作为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一方面,全力打造了领先于现代医学技术的临床、影像、病理、检验、核医学、放疗的MDT多学科诊疗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了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呼吸疾病组织标本库、手术病理标本样本库、睡眠呼吸疾病数据库、 Doc数据库和胸肺疾病随访数据库等,在平台建设和资源汇聚方面成效卓著。
广泛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近3年来,梯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市局级科技基金、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各类课题30余项。梯队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国际指南、专家共识、行业标准的制定。
非常注重国内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以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为依托、以京津冀呼吸医师联盟为纽带,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呼吸疾病大型医学中心保持密切合作,建立了高效的协同研究体系,并辐射全国。
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保持良好协作关系,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达成教育、科研领域合作意向,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欧洲危重症医学协会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实现多元交流,保持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
呼吸危重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国内最早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三家医院之一。那时仅有2张病床作为重症监护病房,后来在普通病房的单间开展危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工作。RICU成立于2004年,是我市第一家以收治重症感染和呼吸衰竭为主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位于海河院区B区一楼,是一个设施现代化、设备配套齐全、软硬件兼顾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呼吸临床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危重症协作组成员单位,并成为呼吸危重症PCCM单修基地。
RICU设有床位23张,配备各型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机、监护仪、床旁血滤机、微创血液动力学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液、鼻饲泵、床旁B超等危重症救治设备。
每年收治呼吸危重病人400余例,其中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00余例,主要病因包括:COPD急性加重、重症肺炎、ARDS、OSAHS重叠综合征、重症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大面积肺栓塞等。其中包括本院其它科室收治的及外院、外省市转院的呼衰病人。有创呼吸机脱机、拔除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达80~90%。
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呼吸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使用也相当广泛,包括:严重呼吸肌无力及心衰病人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的序贯治疗;呼吸的康复治疗;重症OSAHS的治疗;无创呼吸机加呼气阀连接气管切开/高流量呼吸机支持长期通气病人的住院及家庭治疗。
床旁B超、重症超声为监护室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多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信息,为医生对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帮助。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开展了床旁超声检查及加强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如:膈肌功能评估,肺部超声的应用,下腔静脉内径及呼吸变异率测定评估容量,各项操作指引,其它在ICU内床旁超声应用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早期发现和观察;肠内营养患者胃排空的检测;探查肾脏血流预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等方面。
血液净化技术中的床旁血滤(CRRT)为呼衰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病患成功救治提供有力地支持。人工膜肺体外氧合(ECMO)技术已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成功的开展,救治的重症病因包括:有床呼吸机支持无效的ARDS、重症间质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严重的低氧血症的救治。
RICU同时为呼吸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随着现代呼吸医学的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飞速发展。但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而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壮大,尤其是RICU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为呼吸介入医学的开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介入治疗和重症监护病房的人员组成是一个团队。这就非常有利于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而且为难度高和风险大的介入操作提供开展的保障。
呼吸系统介入诊疗
内镜介入中心现拥有独立操作间3个、手术间1个,配备内镜主机4台、超声主机1台、常规/治疗/超细/超声支气管镜10根,内科胸腔镜1根,硬质气管镜1套,洗消设备3套。内镜中心与急诊和RICU密切配合,每年完成疑难、急、危、重症的内镜介入诊断/治疗数量质量均居全市之首。目前常规开展的内镜介入诊疗项目/病种有:
肺/支气管病变使用口咽通气道结合无痛气管镜(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二氧化碳冷冻结合氩等离子体电凝切除气道内良恶性肿瘤切除术(2009年在本市率先开展)、良性气道狭窄等冷冻治疗和球囊扩张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本市率先开展纤支镜引导气道恶性肿瘤所致狭窄支架置入术、2005年在本市率先开展X-线引导纤支镜下对肺外周病灶活检。
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等患者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术(2012年在本市率先开展)、气道内异物取出及其引起增生肉芽清除、中央气道病变或异物硬质气管镜技术(2013年在本市率先开展)、超声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用于累及纵膈肺门淋巴结疾病(2014年在本市率先开展)、荧光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2014年在本市率先开展)、胸膜腔疾病内科胸腔镜(2014年在本市率先开展)、虚拟导航及电磁导航结合支气管镜下环形超声用于外周肺组织病变的诊断(2015年在本市率先开展)。
胸膜腔疾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期重点专注于胸膜腔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诊疗工作,在胸膜腔疾病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全国劳动模范李月川教授名字命名的胸膜腔疾病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胸膜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在国内外率先报道COPD患者脏层胸膜的病理改变。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疾病25-30%与胸膜腔疾病有关,每年收治胸膜腔相关疾病2000余例次,对于胸膜腔疾病具有丰富的基础研究基础及临床经验。可以开展胸膜腔超声检查、内科胸腔镜检查、胸膜腔造影、CT引导胸膜穿刺活检、脏壁层胸膜刷检等技术,为胸膜腔疾病的检查诊断提供精确的病理学、病原学诊断。
天津市胸科医院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胸腔积液胸腔细管引流技术,诊治感染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心源性胸腔积液、及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等。开展自发性气胸的细管或标准管胸腔闭式引流,利用胸膜腔内气体与呼出气中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判断气胸是否闭合,避免反复抽血及X线检查,且可对引流管阻塞患者的排气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建立了独立的内科胸腔镜手术室,有完善的洗消设备和消毒隔离措施。针对胸膜腔疾病已开展内科胸腔镜技术,该技术是诊断胸膜疾病最直接,准确,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侵入性手术,主要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和慢性持续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内科胸腔镜操作中可以窥视胸膜病变,在直视下多处活检,也可以切除小病灶或封闭支气管胸膜瘘,或做胸膜固定术。李月川主任带领的胸膜疾病团队首创利用胸腔气体分析来指导气胸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以及球囊探查支气管封堵治疗难愈合气胸。
针对胸腔积液的诊治,掌握了多功能胸腔穿刺活检针、细导管引流装置,经皮一针穿刺,可完成抽液、胸膜活检、建立置管通道的新型穿刺针和与该针配套应用的具有引流、冲洗、注药功能的细导管引流装置。该装置是一种患者无痛苦,阳性检出率高的病理标本获取和检查方法,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益。
睡眠呼吸疾病
天津市胸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诊治的医疗机构之一。2014年初以胸科医院搬迁津南海河院区新址为契机,建立了全新的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完善了睡眠呼吸疾病亚专科。年诊疗量2000余人次,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被评为天津市胸科医院睡眠监测优秀团队,2020年获评为国家级PCCM睡眠医学单修基地,培养了大量的睡眠呼吸疾病专业技术人才。
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设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睡眠监测室,有Alice、Embla台式多导睡眠监测仪、Embletta、CompuMedic便携式睡眠监测仪、Apnea 、SleepFairy睡眠呼吸筛查仪、Tx多功能压力滴定呼吸机、各型治疗用无创呼吸机、经皮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呼吸驱动P0.1监测等诊疗设备数十台。
充分发挥心肺疾病专科医院的特色,对睡眠呼吸疾病开展全方位的诊治,除基本的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诊治外,广泛开展了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陈施式呼吸、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等的诊治;并与呼吸内科的慢阻肺、呼吸危重症、胸膜腔疾病、肺血管疾病亚专科交叉合作,开展COPD合并OSAHS重叠综合征的诊治、急性呼吸衰竭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无创通气辅助拔除气切套管、OSAHS相关的胸腔漏出液、OSAHS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等项目。
与医院心血管病专业合作,开展对顽固性高血压、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衰、冠脉介入、冠脉搭桥手术及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评估和治疗等。
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已建立了本院睡眠呼吸疾病SDB患者研究队列、SDB患者生物样本库;建立的睡眠医学信息系统SMIS,可对睡眠中心患者进行全诊疗周期的管理和随访,并可实现睡眠呼吸疾病患者的多学科、多中心、远程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等国内领先的睡眠中心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国际合作,并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UTHealth、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YJGeng教授和RichardJ.Castriotta教授和为睡眠中心的特聘教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合作。
学科带头人赵晓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长期深耕于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领域,创立了深呼吸联合实验室。
联合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数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尤其是呼吸危重症和睡眠疾病领域开发创建了多种动物模型研究平台、研发出多种临床和科研设备,用于该领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市局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20余项;获天津市级科研成果及填补空白1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了睡眠呼吸疾病相关的国际指南的制定。
肺部肿瘤
天津市胸科医院2015年建立了胸部肿瘤诊治一体化中心,已打造出集胸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基因检测、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为一体的肺癌诊治中心,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组成的MDT多学科专家团队,对肺部肿瘤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并开展了特色的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对肺部结节的性质进行鉴别。
目前MDT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满足天津并辐射周边省市患者的诊疗需求。同时突出呼吸内科在肺癌诊治的优势,包括气管镜活检、气道内超声淋巴结针吸活检、心包穿刺、内科胸腔镜、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等操作的熟练掌握,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做到真正的患者全程管理。
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和抗癌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打造出专业的胸部肿瘤相关的护理团队,积极开展无呕病房的建设,注重肿瘤患者家属的教育,做到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协同作战,实现肺癌的慢病化管理的目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肺血管疾病
天津市胸科医院肺血管病研究有20多年历史,是第一届全国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防治中心的合作单位。长期设有肺血管病专病门诊,年门诊量超2000人次。已建立了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专门针对肺血管疾病开展诊断治疗的诊疗中心,每年诊治肺血管疾病500余例,病死率小于2%。诊治水平达到天津市先进水平。
开展右心导管检查与急性肺血管药物扩张试验、3D肺动脉造影与超选肺动脉造影检查、针对CTEPH与肺血管炎患者的肺血管介入治疗,包括FFR和OCT指导下经皮腔内外周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急性肺栓塞导管碎栓、血栓抽吸及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抗凝及稳定期的规范化治疗。
和下腔静脉造影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易栓症的实验室检查与早期筛查、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靶向药物规范化治疗、新型溶栓药物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的临床应用规范、上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经超声内镜(EBUS)肺动脉内病变针吸活检术等项目,为天津及周边地区的血栓性疾病、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畸形等肺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及时、规范、高效、先进的诊疗。
呼吸系统感染
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各个病区和急诊科均具备独立收治疑难重症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能力,每年收治各类疑难重症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人数1000余例。
收治病种包含复杂性细菌性肺炎、肺曲霉菌病、肺隐球菌病、病毒性肺炎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肺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相关机会性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收治的疑难复杂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主要集中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CA-MRSA、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CRE、CRAB)、肺曲霉菌病、免疫缺陷性疾病肺部机会性感染等。疑难重症感染病例数量众多,病种全面。
常规开展的呼吸内镜、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等操作,全面开展微生物mNGS检测,送检标本包括气道分泌物、血液、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穿刺活检标本等。
可进行流感、新型冠状病毒、及呼吸道13种病原体抗体及抗原检测,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能够更为快速、准确地诊断疑难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更多精准的数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具备抗生素智能管理软件,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在建院之初即为肺结核患者提供诊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擅长结核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救治及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对于各类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特别对重症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不明原因导致的顽固性咯血、各种病因导致的胸膜炎等均有丰富的诊治技术及经验。结核病合并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药代动力学监测、内科胸腔镜在胸水病人的治疗及鉴别方面的应用等专科诊疗技术先进。
肺间质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风湿免疫病)引起的肺部病变以及职业、环境、药物导致的肺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肺部疾病,如结节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肺郎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也属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范畴。
天津市胸科医院肺间质病亚专科建设在李月川主任亲自带领和指导下目前已初见规模,2名高级职称医师为天津医学会呼吸分会肺间质病学组委员。
现设有肺间质病专病门诊,每年诊治来自本市和周边地区患者千余人次,在我市最早开展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目前已治疗数名患者取得较好疗效。迁至新院后,引进超声支气管镜,采用EBUS-TBNA(经支气管超声淋巴结活检术)结合临床提高结节病诊断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开胸活检的风险,节省了费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与放射科、胸外科和病理科合作,开展各种肺间质病(肺纤维化)的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特别是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肺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炎和嗜酸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慢性气道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作为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死亡率、致残率逐年升高,全球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同时,这些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的诊治重点。
呼吸生理和电生理学的进展,为慢阻肺和哮喘的治疗展开了新局面。天津市胸科医院是诊治心肺疾病的专科医院,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呼吸功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病变性质,协助临床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外,肺功能检查在观察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评价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预测疾病的转归、鉴定劳动能力、研究环境污染与卫生保健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GOLD)、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国内相应指南和专家共识等都强调了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我国慢阻肺和哮喘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是预防与控制的重点病种,肺功能在此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哮喘诊治方面,全面开展哮喘患者的呼吸生理学指标检测、肺通气与弥散功能、支气管继发扩张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过敏源检测、诱导痰实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特异性IgE检测等诊疗技术;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开展了IgE增高型哮喘的生物免疫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天津市胸科医院气道疾病的诊治能力不断提高,并已成为天津市气道疾病的治疗中心。
呼吸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18年在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8.2%,40岁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13.7%,每年致残人数500-1000万,致死100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气中PM2.5及吸烟因素的影响,COPD的全球疾病负担将逐渐加重。早在2007年,天津市胸科医院就成立了慢阻肺康复班。历经15年,现参班人员已达3000余人次,年龄45-80岁,年龄最大的现已93岁高龄。
每次参加康复的患者约100余人。每次康复班活动的内容包括慢阻肺的基础知识,保健方法,营养调节,药物使用以及慢阻肺康复训练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除定期讲解并带领患者进行慢阻肺的康复训练,还定期组织学员进行CAT评分及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以评估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以天津市胸科医院慢阻肺康复班作为依托,近年成立了呼吸康复团队,由呼吸与危重症科牵头并作为主体,联合天津市胸科医院康复科、肺功能科、营养科、药剂科等多个功能科室共同组成,并与医联体医院天津市中渤医院形成三甲—社区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即由天津市胸科医院对门诊及住院慢阻肺患者进行院内及门诊康复指导,进而由社区医院对患者进行居家/社区康复指导。
团队成员均经历多次国内外知名专家的慢阻肺康复培训,熟悉每个成员的分工职责,熟练掌握肺康复的内容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