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36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3
科室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针灸(特色疗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针灸,是以“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为基础,以三级网络为依托,辐射海内外,搭建协同创新网络。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系统攻关、共建共享”为指导思想,以“证据生产、标准引领、疗效提升”为目标,开展以针灸干预重大疾病的循证研究为主体,以方法学平台和标准制定为两翼;以中风病、高血压病、血管性认知障碍和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的针灸临床循证研究为“四纵”,以针灸技术创新、标准制定、针灸研究方法学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为“四横”的“一体两翼”、“四纵四横”临床研究。培养针灸“百千万”人才和创新团队。将中心建成针灸新技术发源地、成果产出地和人才培养地,服务“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针灸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流的针灸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高地。

历史沿革

1962年,开设全国首个针灸病房

1988年,成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2002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2007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针灸学教学团队

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

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

2009年,成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2018年,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针灸(特色疗法)

学科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致力于将天津针灸打造成为针灸学科的“航空母舰”。医院形成了具备临床、教学、临床科研、基础研究、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专业普及、对外医疗等多方位、多学科、多功能的学术团队。

针灸学科拥有400余名医技人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天津市名中医3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2人,天津市“131”人才9人,学科骨干成员211人,其中博士44名,硕士95名。2002年,医院成立天津市针灸研究所,授予针灸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一支知识交叉融合、技术精湛的针灸精英队伍。

目前由15个病区、南北院门诊、针灸研究所、《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编辑部组成,该学科开放床位数达800余张,针灸年出院患者最高达1.6万余人次、年门诊量58.8万人次。累计治疗中风病患者达到3300余万人次。针灸临床服务能力全国第一。石学敏院士创立“醒脑开窍”理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构建“石氏中风单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创制系列针灸新技术,主编《针灸学》等国家教材。成果推广至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

学科人才团队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连续主办15届国际针灸大会,累计参会人数达1万余人次。构建了全国最大的协同创新网络,拥有网络协作单位211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针灸看中国、中国针灸看天津”,该学科在国内外针灸领域一直居于领军地位,引领针灸学科的发展。

学科目前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醒脑开窍理论科学内涵及其创新研究,优势病种临床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针灸规范化,针灸交叉创新。近年来,针灸学科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432项,其中在针刺治疗中风、高血压、认知障碍的研究方向上承担国家级课题69项,省部级课题10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7项。

科室擅长
高血压
三叉神经痛
失眠
头痛
偏头痛
脑血管病
面瘫
脑出血
颈椎病
肩周炎
痛经
带状疱疹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关节痛
周围神经病损
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
脑中风后遗症
腰腿痛
进行性延髓麻痹
混合型颈椎病
神经性头痛
颈椎劳损
脑梗死
三叉神经损伤
腰椎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