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的肿瘤学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郑州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及肿瘤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授予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的肿瘤内科,现有10个病区,设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淋巴综合内科和综合内科等4个亚专科,是国内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肿瘤专科。
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评选为“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
科室特色是开展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包括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恶性肿瘤。
是河南省首家完成专业细化的肿瘤专科,方便了患者就医,培养了一批有良好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
人才梯队:
科室现有医生73人,其中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45人,博士37人,博士人数超过科室医生半数。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获中国医师奖1人,中原名医1人。
2019年,内科副主任刘艳艳、陈小兵、王启鸣分别被评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原名医?。
优势技术:
学科优势为中晚期肺癌﹑恶性淋巴瘤、胃肠道恶性肿瘤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以及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等,科研重点是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综合诊疗、晚期肺癌的基础转化与临床诊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精准治疗等,综合技术和学术水平能力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为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了国家级“癌痛治疗规范化示范病房”,实施“疼痛患者的规范化、人文化、科学化管理”。
为满足肿瘤患者治疗的新需求,科室积极配合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MDT)”,对每一位新到医院就诊的肺癌、胃肠癌和食管癌等癌症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结合科室治疗的特点,将分子诊断技术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指导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淋巴瘤患者的精准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逐年提高。
积极开展新抗肿瘤药物的临床治疗研究(GCP),围绕肺癌、胃肠癌和恶性淋巴瘤等,开展了系列临床研究,制订科室诊疗规范,提高临床疗效。呼吸肿瘤专科开展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对晚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基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筛选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开展了系列的临床新药(针对新靶点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一定成绩。
消化肿瘤专业利用目前先进的诊断技术对肿瘤分子遗传学改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好为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帮助患者得到合理规范治疗;淋巴瘤专科利用FISH、基因重排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检测等技术,进行预后指标检测,对淋巴瘤病人进行预后分层,采取个体化治疗,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良预后的高危淋巴瘤,开展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利用新的靶点,探讨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科研实力:
近5年来,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9(青年基金2项)项,省部共建研究项目、省杰出人才研究项目、CSCO研究和协助项目、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社会公益项目、河南省卫生厅等课题32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68篇,10分以上影响因子5篇;牵头和参加全国GCP临床研究项目21项。
科普宣传:
在提升临床科研实力的同时,为了不断地改善医疗服务,科室先后建立了河南省首个肺癌教育网站、肿瘤康复网站和淋巴瘤综合治疗网等,涵盖了肿瘤治疗进展、科普知识、媒体报道、专家介绍、慈善赠药等内容,方便患者就医,让人民群众满意。定期举行“肿瘤内科学诊疗新进展”、“中原肺癌论坛”、“淋巴瘤学习班”、“肿瘤康复会议”等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会议,提高了全省肿瘤内科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为了让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在诊疗过程中得到科学规范治疗而不走弯路,内科副主任消化肿瘤专业的陈小兵主任医师在科普路上奋力前行,在肿瘤防治科普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荣获2016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优秀健康科普演讲达人、“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特聘专家”、2017年科技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2019中国“十大健康传播大使”、中国抗癌协会2019年度肿瘤科普训练营“金牌导师”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