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3位医生
科室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1982年建科以来,经过35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强大的医疗队伍,成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特色学科之一。在我省著名的临床神经内科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创始人王汝圭教授的传、帮、带的作用下,神经内科借助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良好的硬件设备和发展环境,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目前共有治疗床位47张。

科室组成

神经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单元、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实验室、脑电图室和心理咨询门诊。

人员组成

神经内科在职员工33人,其中医师13名,护士15人,技术人员4名。医师队伍包括:教授、主任医师职称者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学位者10人。现有5名在读研究生进入临床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

医疗设施

本专业拥有与神经病学临床及实验研究相关的设备,除临床诊治病人所需的常规检测如头颅CT、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种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设备外。

尚拥有64排螺旋CT(SCT)、SPECT、1.5T和3.0T核磁共振(MRI),不仅可以观察脑部以及全身骨骼组织的结构影像学改变,而且,通过核磁共振的弥散加权(DWI)、灌注加权(PWI)以及CT灌注成像(CTP)可以了解脑部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及血管壁高分辨率核磁成像(HR MRI)为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尤其是SCT弥补MRI成像时间长的缺点,可以在数十秒内完成全身血管成像,颅内血管检测仅需数秒钟即可完成。

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着多方位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参加了国家卫生部十一五、十二五科研攻关项目,参加了多项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在脑血管病、视神经免疫性疾病、周围神经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变性病的诊治方面树立了自己的特色。

此外,脑血流实验室、肌电图实验室、脑电图实验室的临床诊疗水平高,同时依附医院的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病理研究室、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等庞大的高尖端设备和专业人员,可从事从分子生物到基因检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为我们的临床以及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亚专业和疾病诊治

目前临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向:

(1)脑血管病的诊治和预防,脑卒中的规范化诊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卒中患者的II级预防---抗栓治疗研究、血管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卒中的Ⅰ级和Ⅱ级预防、卒中单元和神经康复等;

(2)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诊断、周围神经病的病因追查;

(3)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等的诊治,脊髓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4)发作性疾病,癫痫、偏头痛和发作性睡病等发作性疾病的诊治研究;

(5)神经系统变性病,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老年性疾病诊治;

(6)综合性医院常见心理障碍性疾病。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⑴、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等;⑵、脑出血: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⑶、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狭窄、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等等。三院神经内科建科以来,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并成为三院神经内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而三院神经内科TCD实验室的建立,不仅突出了河北医大三院神经内科的专业特色,而且为脑血管病的分型、病因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神经内科TCD实验室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特色实验室,具有常规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常规检测技术,进行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其床旁脑血流监测不仅可用于手术科室如神经外科、心外科以及麻醉科等科室术中患者脑血流监测,也可对重症监护以及心脑复苏患者进行脑血流监测。利用TCD对脑血动力学的检测功能,筛查预测卒中高风险人群。而床旁血管痉挛的诊断以及脑死亡的诊断则有利于脑死亡的诊断及SAH并发症的预防。

利用TCD检测技术的经济、方便、无创伤、可重复等优势,在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筛查以及脑梗死高危人群的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抗炎、调脂以及抗凝或介入治疗,达到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以及改善血液动力学作用。已诊断10万余例伴或不伴有脑梗死的严重血管狭窄患者,并依据血管狭窄情况给予抗血栓治疗。

经过最长5年的随访,曾出现过缺血症状的狭窄或闭塞患者得到了正规治疗,少有血栓复发。这一技术的开展为卒中预防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此外,利用SCT、CTP、CTA、fMRI(如DWI)的优势,对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2016年9月25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授牌仪式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举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作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首批正式成员单位,标志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脑卒中的救治体系日趋完善。

作为卒中中心联盟的成员单位,河北医大三院与国内天坛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强强联合,遵照卒中救治规范,融合中国特色,为临床诊疗服务提供救治标准,同时,在卒中的预防、护理等方面也提出了详细、规范的要求。

卒中中心有关卒中诊疗的规范操作流程包括:院前急诊接转诊流程,院内多学科合作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急性期规范诊疗,二级预防,以及临床医师和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每个被认证的“卒中中心”将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性卒中团队负责,团队将包括急诊科医师、24小时服务卒中小组、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康复师等多名专业人员,其中24小时服务卒中小组负责人均由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担任。

脑梗急救不仅要“快”,更要送“对”医院。才能获得及时、专业、规范的救治,这将为卒中患者争取关键的救命时间。

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是以四肢末梢无力、麻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科常见疾病。包括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癌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等。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分型困难,尤其是病因诊断难以明确,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已经开展血和脑脊液的IgG指数、GM-1、抗Hu等副肿瘤抗体、血蛋白电泳的检测工作,为周围神经病的病因追查提供有效手段。并且有专门的高职人员从事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运动神经元病、神经根病及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免疫性疾病

神经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是近年来较多见的疑难病种之一。神经内科通过检测寡克隆区带、IgG指数、AQP4抗体、MOG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等,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3.0T MRI MRS、MRI DTI和MRI SWI技术为脊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

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日益成为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神经内科科室常规开展了MoCA等智能测定量表以及MRI FLAIR冠状位扫描,利用3.0T MRI测定脑干和海马体积以及MRI SWI技术进行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形成了一套各类认知障碍和痴呆的诊断治疗程序。

睡眠障碍综合性医院常见心理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的主要表现有:

情绪低落,丧失愉快感,容易急惹、烦恼、敏感,思想不集中,反复想不必要的事,重复动作,学习兴趣下降,工作能力下降,无精打采、自卑、自责,自觉前途无望,偶有轻生念头,许多患者伴有躯体症状,或以躯体症状为主,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厌食或贪食、胸闷、心慌、手脚发麻及其他的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很痛苦,反复就医却查不出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开展对青少年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厌学等症状的心理治疗。我们神经内科有专门的心理治疗师在特定的心理门诊对此类病人进行药物及心理等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运用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催眠释梦、意向对话技术进行心理治疗。

新技术新项目

近年来TCD发泡实验技术结合fMRI,包括DWI、PWI等影像技术,DSA及神经介入治疗,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了可靠证据。

肌电图实验室开展了传导阻滞测定以及F、H波测定,结合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为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分型和病因追查提供可靠的依据。另外开展了脊髓DTI、脊髓MRA以及MRS技术为脊髓髓内疾病鉴别提供影像支持。开展了睡眠检测。

科研

建科以来,主要科研方向为脑血管病、神经免疫和周围神经病。全科共承担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17项,参编教材和专业书9部,主编1部,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论文不完全统计为140余篇,综述30余篇。SCI文章12篇。同时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刘俊艳主研完成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TCD诊断及治疗的系列研究》获河北省科技厅成果进步三等奖。

教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下辖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教研室,承担河北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教育,七年制神经病学教学和专升本神经病学教学任务。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6人,进修医师及技师7-8人。至今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16名,在读硕士5名。

科室擅长
脑血栓
癫痫
失眠
帕金森
重症肌无力
脑炎
痴呆
多发性硬化
偏头痛
脑栓塞
脑血管病
脊髓损伤
脑血管畸形
睡眠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病损
急性脊髓炎
慢性骨髓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糖尿病神经病变
运动障碍
神经肌肉病
面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