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为国家肝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作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肝病专科、中华生物医学免疫学会理事单位、河北省胃肠病重点学科、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河北省重点中医肝病专科、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河北医科大学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传染病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河北医科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河北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在职医师13人,护理人员16人,医技人员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医学博士9名,医学硕士5名。科内具备德国MultiFiltrate连续血液净化装置、OLYPUS EVIS LUCERA H260 电子消化内镜、美国GE公司生产的数字化B超诊断仪、肝病治疗仪、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仪(Fibroscan/Fibrotouch)等设备,建有肝脏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和中医药研究室,可进行多种肝病的临床诊治、人工肝治疗、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内镜下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栓塞和套扎治疗、无创肝纤维化诊断和原发性肝癌的介入、微波消融等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纤维化、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疑难、重症肝病的研究与诊治方面,尤其是在常规病理检查基础上开展的特殊染色(铁、铜、CK19、原位杂交检测非嗜肝病毒)及分子病理与基因检测相结合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遗传代谢性肝病及其他疑难肝病方面是特色。发明新型人工肝治疗模式,提高重症肝病及严重感染好转率、降低经济负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技术方面,开展并优化了组织胶及硬化剂联合应用技术,建立了改良夹心法防治食管胃静脉出血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纵向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9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537,国际/国家级会议论文交流100余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25部,参编指南/共识26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0项、河北省卫生厅、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及优秀医学奖10余项。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或全国范围内学术研讨会、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或全省范围内学术研讨会,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肝病临床及科研进展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诊疗范围:1. 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疾病;3.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4. 酒精性肝病;5.药物性肝损伤;6.原发性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等的微创治疗、内科综合治疗及介入治疗;7.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豆状核变性等代谢性肝病;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隐源性肝硬化;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细菌性腹膜炎;10.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黄疸、肝脾肿大、腹水等疾病;11.胆囊炎、胆石症;12. 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13. 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慢性便秘以及功能性胃肠病;14. 重症肝病及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15. 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内镜下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栓塞和套扎;16.健康患者查体;17.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随访、咨询及生活指导等。
详情

科室疾病

王荣琦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三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博士
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以及各种原因所致顽固性腹水、黄疸和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各种原因所致的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
孔丽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三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博士
擅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急慢性肝衰竭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慢性乙、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癌的非手术治疗,肝硬化及并发症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及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杨路亭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三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博士
擅长:对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直肠及肝胆胰)常见病、多发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慢性便秘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等,尤其是疑难病症的诊治有较深造诣。
赵素贤
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三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副教授
博士
擅长: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疑难肝病、黄疸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病诊治及病理诊断。
张庆山
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三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肝郁气滞的治疗
2023.03.13
肝郁气滞多是由于干湿疏泄、气机瘀滞所导致的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胁部胀满、窜痛、胁肋不舒,且表现胸闷、喜叹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有些可以表现咽喉部异物感,女性患者可以表现月经不调、胸胁、乳房闷胀疼痛或者游走痛。肝郁气滞主要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解郁,通过疏泄肝的气机调畅情志,缓解临床症状。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症型、证候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为主的方剂,也可以服用中成药治疗,如逍遥丸、丹栀逍遥丸、舒肝颗粒、舒肝理气丸、开胸顺气丸等。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善肝气不疏或肝气郁滞的症状,要尽量到专业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咨询、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情绪比较豁达,遇事不钻牛角尖,可以用玫瑰花或者月季花泡茶代茶饮,或者加菊花,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孔丽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8.16万
42
肝不好能吃黄芪吗
2023.09.27
肝不好是否能吃黄芪,需要根据原因来进一步分析。如果是肝气虚引起的,通常可以服用,如果是肝阴虚导致的,则不建议吃。 1、肝气虚:如果是表现为肝气虚,容易出现乏力、气短、疲劳、出虚汗,此时服用黄芪比较合适,因为黄芪有补气固表的作用。 2、肝阴虚:比如说出现眼睛干涩、手心发热、盗汗潮热等表现,那么单独用黄芪,可能是不对症的。因为黄芪是补气,没有养阴的作用,反而需要吃枸杞子、桑葚子、生地等药物来滋养肝阴。 此外,如果表现为肝的阳气不足,也就是有阳虚的症状,比如怕冷、手脚冰凉,此时用黄芪也不合适,可能需要用仙灵脾等,甚至可以加上吴茱萸,可以帮助散寒。
俞晓芳主任医师肝病科
4686
118
风谷草可以治乙肝吗
2023.09.26
风谷草是常用的一种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散血利湿凉热,去毒消肿解痛等功效,对于中药风谷草治疗乙肝也有一定的效果。风谷草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防止有害物质破坏。肝细胞膜也防止肝细胞病变坏死,而且能渗透肝细胞膜,增加肝脏的新陈代谢,使受损的肝细胞复活进而再生,也有很强的利胆的作用。但对于乙肝病人,一旦肝功能出现异常,还是建议选择三期临床已经应用过的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比如替诺福韦等。这些核苷类似物都可以选择一种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肝细胞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同时可以延缓肝硬化或者是肝纤维化的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播放语音
张琳副主任医师传染科
10.89万
5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