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

科室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专业始建于1980年,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为我省胃肠外科专业队伍培养了大量人才。在胃肠外科基础理论、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的同行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占有重要的学术位置。2003年在我省成立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发展迅速。在蒋贻康、张玉印、宋伟庆等教授组建并带领下,胃肠外科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有医生5人,床位16张,仅有“普通胃镜,结肠镜,冷冻,激光治疗仪”等医疗器械,目前,医疗、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生导师一人,硕士生导师6人,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6人,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学本科毕业生,现已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根、开花、结果。2000年以来,由宋伟庆教授任胃肠外科主任期间,胃肠外科蒋贻康教授、张玉印教授、贾汝梅教授在国内胃肠外科专业享有较高声誉,周保军、刘津教授在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引导了全省发展,同时培养了张占学、段国强等一批青年一代胃肠外科专家,组成了一个医疗、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完成了一个科学的医、教、研梯队,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发展成省内外医疗教学中心。胃肠外科建科以来,医疗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我省率先开展了低位直肠癌管状吻合器吻合手术,套迭式结肠会阴再造肛门及拉出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经腹骶直肠癌根治术,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开展了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溃疡病。开展了经腹贲门癌根治术,规范化了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提高了五年生存率,利用股薄肌,掌长肌腱移植治疗肛门失禁获得成功,对中晚期直肠癌和体表肿瘤进行冷冻和激光治疗,在河北省开创先河。开展了直肠全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直肠癌根治术,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应用直肠疾病新理论,新观念开展了吻合器行齿线上直肠粘膜环行切除肛垫上移手术(PPH)治疗内痔,大限度的解除病人疼痛,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并率先在国内开展经会阴直肠阴道隔补片治疗直肠前膨出综合征,疗效显著。1997年在省内胃肠外科率先开展了无张力填充式疝修补术,近十年来累计治疗各种腹外疝近千例,复发率〈0.5%,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在此基础上胃肠外科于2003年成立了河北省疝及腹壁疾病治疗和培训中心,并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医院的外科医生,为在全省普及和正确掌握无张力疝修补术做出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受到普通外科医生的关注,胃肠外科于2003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从小到大,从简到繁,截至到2006年底共实施约200余例。目前胃肠外科能开展的腹腔镜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小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包括TME、经腹会阴)、胃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膈疝及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切口疝及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IPOM、TAPP、TEP)等。胃肠外科成立之初,护士的专业划分不甚清晰,与肝胆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共同在一个病区,当时,护士***高学历为中等专科学校毕业,还有的是下乡知青返城后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护士。97年搬入新楼后,护士开始划分专业,当时护士有11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6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和护士3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初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除完成日常的治疗护理外,还担当起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重任,使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学到了疾病的相关知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年平均在95%以上。护理器械、护理工具也有了大的提高,新增了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和中心吸氧、电动防褥疮气垫、静脉输液泵、鼻饲泵、空气洁净台、洗肠机、静脉留置针及PICC、造口及伤口护理用品等,开展了配合胃肠外科手术新方式的各种护理新技术、新业务。90年代初期在贾汝梅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肠内、肠外支持治疗的护理工作,并有4篇护理论文先后发表在核心期刊及省级专业期刊上,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护士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现共有护士1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4人,护士的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学上,通过全院竟讲,胃肠外科李彦平护士长获得教师资格,张玉荣副主任护师获得预备教师资格;同时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护理中专、护理大专及护理本科毕业生,现已成为全省各医院的护理骨干。目前,胃肠外科护理专业已形成了集护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良好模式,为胃肠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蒋贻康教授、张玉印教授、宋伟庆教授等同志刻苦努力,在胃肠道平滑肌瘤的病理与临床分型、分类研究中多次获得河北省科委科技进步奖,胃肠外科多次获得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贾汝梅教授等同志的努力,胃肠外科创建了河北省医学会营养学组,利用肠内、外营养对营养不良、胃肠道瘘、胃肠道肿瘤、胃肠道手术前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骄人成绩,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研讨。胃肠外科有多位教授在各种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张玉印教授任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及腹壁疾病学组组长,宋伟庆教授任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建科以来在国内外权威性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0余部。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胃癌晚期一直发热怎么回事
2024.04.29
晚期胃癌患者有时可能会表现为发热,量体温有时也确实比正常高,此时一定要寻找病因。因为发热原因可能不一样,这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具体如下:1、胃癌晚期炎性反应:比如晚期胃癌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部分患者,有时还伴有相关的呼吸道问题,比如哮喘、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此时如果有感染,则有可能会发热,其临床表现为发烧,体温高达39℃、40℃,这些则是炎性反应;2、腹腔吸收热:如果晚期胃癌患者,本身状况不好,已经有腹水或者腹腔已经被感染,则也有可能伴有发热。综上,胃癌晚期的炎性反应、腹腔吸收热都有可能导致发热,所以需明确发热的具体病因。
夏泽锋主任医师胃肠外科
16.99万
75
神经内分泌肿瘤G1手术切除了就算治愈了吗
2024.01.19
对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1,进行手术干预时,可以进行内镜下局部的ESD和EMR手术,也可以进行胃切除手术。切完后是否算临床治愈,有时要根据手术情况,如是否切干净,尤其是基底切缘是否有切干净。如果切干净,手术后定期随访,如果3-5年后没有明显的复发转移,此时才称为临床的治愈。对于比较进展G1期的患者,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手术后根据病变情况,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的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叶延伟主任医师胃肠外科
10.51万
94
需要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吗,有哪些筛查方法
2024.01.19
在中国,结肠癌中位的发病年龄是在50-60岁,因此,提倡超过40岁的病人常规地进行定期的肠镜筛查,这种筛查主要是通过全肠道的肠镜检查来实现。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再进行大便潜血,甚至肿瘤标志物,如CEA的筛查。当然这些只是间接地进行检查,有可能会出现漏诊。根据结肠癌的生物模型的研究来看,多数结肠癌病人的结肠表面会有相应的结肠息肉,这样的息肉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会发生不断改变,继而发生恶变,到最后的进展期结肠癌、发生远处转移。好消息就是这个转变的过程,有的时候非常漫长,可能接近10年,甚至更长,这也为早期发现这些所谓的癌前病变提供了机会和时间可能。总之,预防肿瘤的一个最佳办法,就是定期地在专科和专门的医院进行相应的癌症筛查,这可能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郭春光副主任医师胰胃外科
10.83万
5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