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

科室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肝病科一病区)现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肝衰竭挂靠专科、国家临床重点肝病专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的挂靠学科。广西政府首批中西医结合肝病特聘专家岗位挂靠学科(中医类唯一的岗位)、广西中医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中医肝病研究所、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挂靠学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学科。众多荣誉的获得充分彰显了本学科已成为国内著名、广西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临床优势学科及专科。同时,拥有中医内科学(肝病方向)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及继续再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目前本专科医资力量雄厚,专家云集,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由广西名中医、教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西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西青年岐黄学者、博士、硕士等人员组成。学科带头人毛德文教授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广西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名中医、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西中医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委。在学术带头人毛德文教授的带领下,本专科坚持“传承与发扬歧黄医学,坚定不移走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整理中医古籍文献,以突出中医特色,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以科研为龙头,临床为阵地,学术为根基,探索了一条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总结了一套完整的以中医药为主导,以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等4个重点病种为代表的肝病诊疗模式,团队积极发挥中医药、壮医药独特优势,提出新理念、新方案,在中医药防治肝硬化(肝纤维化)研究、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研究、壮医药及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病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由此享誉区内外。科研成果“解毒化瘀温阳法重建肝衰竭免疫平衡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使得肝衰竭患者8周的病死率由50%降低至3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进展到肝衰竭的发病率由21%降至7.9%,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由本专科所构建的系统集成的肝衰竭中医药防治体系,提高了重症肝病——肝衰竭的整体治疗效果,入围了国家级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肝衰竭),成为该领域行业规范的引领者。制定了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以护肝退黄、活血化瘀等中(成)药为辅,以肝区中药烫疗、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为特色的治疗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科室还拥有化肝纤丸、解毒散结丸、潜龙益肝丸、积聚方、黄疸方、灌肠方等临床疗效甚佳的院内制剂,以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纤维化扫描仪、结肠透析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肝穿刺活检枪等先进医疗设备,能保障人工肝支持系统如血浆置换(PE)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以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独立开展肝肿瘤微波消融(WMA)、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等先进医疗服务优质高效的开展。本专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2个科研实验室,学科近年共承担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累计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近年共承担广西科技攻关项目7项,申请项目组成员均有不同程度参与其中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5项,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项,专利分别为:简易灌肠器(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解毒化瘀颗粒(针对高胆红素血症)、癌痛消颗粒(针对原发性肝癌),后2项获医院院内制剂批件,已在院内制剂室生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腑开窍法(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肝性脑病技术被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中的慢性重型肝炎项目组采纳,在全国16家医院推广应用。共发表专业论文600多篇,参编专著10余部。本专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协作组“肝厥(肝性脑病)”的牵头单位,制定全国肝性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引领行业发展。肝病科是广西规模最大、技术最雄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拥有住院病床60张,目前年门诊量达50000人次,年住院病人近5000人次。形成了门诊、病房、实验室一条龙,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一体化功能齐全的结构体系。肝病科为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政府首批和第五批中西医结合肝病防治研究特聘专家岗位、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重点中医专科等。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单位,广西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和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挂靠科室。拥有中医内科学(肝病方向)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及继续再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该学科团队由博士、教授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组成,其中博士11名(含在读),硕士10名。拥有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2个科研实验室,该学科近年共承担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以突出中医特色,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科研为龙头,临床为阵地,学术为根基,探索了一条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总结了一套完整的以中医药为主导,以急黄(肝衰竭)、积聚(肝硬化)、肝癌(原发性肝癌)、肝厥(肝性脑病)、肝着(慢性乙型肝炎)5个具有诊疗特色及优势的重点病种为代表的肝病诊疗模式。科室制定了以中医经方、壮医药为特色,提倡个体化优质诊疗服务,辅以调肝、理脾、解毒、退黄、化瘀、散结等作用的科室协定处方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衰竭,以肝病治疗仪、中药烫疗、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为特色的外治诊疗方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肝病科团队研发了调肝化纤丸、柔肝散结丸、敷和备化方等协定方,拥有人工肝支持系统、FibroScan、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肝穿刺活检枪等先进医疗设备,开设肝纤维化及脂肪肝无创诊断、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穿刺活检术;开设人工肝支持系统如血浆置换(PE)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治疗。独立开展肝肿瘤射频消融(RFA)、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消化内镜中心开设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以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介入团队开展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等肝胆疾病先进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精湛的诊疗技术。肝病科病房联系电话:0771-5848503;0771-5876165
详情

科室疾病

胡振斌
主任医师肝病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肝硬化结节、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癌、肝转移癌,以及肝移植、人工肝等治疗。
黄古叶
主任医师肝病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脂肪肝及其并发症、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高度黄疸等疾病。
余晶
主任医师肝病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治疗各种肝脏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等。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部(省)级、厅级科研课题5项。
毛德文
主任医师肝病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博士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肝硬化结节、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癌、肝转移癌,以及肝移植、人工肝等治疗。
王振常
主任医师肝病科
三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肝硬化结节、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癌、肝转移癌,以及肝移植、人工肝等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肝不好能吃黄芪吗
2023.09.27
肝不好是否能吃黄芪,需要根据原因来进一步分析。如果是肝气虚引起的,通常可以服用,如果是肝阴虚导致的,则不建议吃。 1、肝气虚:如果是表现为肝气虚,容易出现乏力、气短、疲劳、出虚汗,此时服用黄芪比较合适,因为黄芪有补气固表的作用。 2、肝阴虚:比如说出现眼睛干涩、手心发热、盗汗潮热等表现,那么单独用黄芪,可能是不对症的。因为黄芪是补气,没有养阴的作用,反而需要吃枸杞子、桑葚子、生地等药物来滋养肝阴。 此外,如果表现为肝的阳气不足,也就是有阳虚的症状,比如怕冷、手脚冰凉,此时用黄芪也不合适,可能需要用仙灵脾等,甚至可以加上吴茱萸,可以帮助散寒。
俞晓芳主任医师肝病科
4686
118
风谷草可以治乙肝吗
2023.09.26
风谷草是常用的一种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散血利湿凉热,去毒消肿解痛等功效,对于中药风谷草治疗乙肝也有一定的效果。风谷草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防止有害物质破坏。肝细胞膜也防止肝细胞病变坏死,而且能渗透肝细胞膜,增加肝脏的新陈代谢,使受损的肝细胞复活进而再生,也有很强的利胆的作用。但对于乙肝病人,一旦肝功能出现异常,还是建议选择三期临床已经应用过的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比如替诺福韦等。这些核苷类似物都可以选择一种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肝细胞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同时可以延缓肝硬化或者是肝纤维化的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播放语音
张琳副主任医师传染科
10.89万
54
超氧化物歧化酶偏高如何护理
2023.07.27
超氧化物歧化酶偏高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日常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和生活管理,具体如下: 1、饮食护理 患者应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如蛋类、牛奶、瘦肉、鱼、豆腐等,忌食生冷、油腻、坚硬的食物。对于腹胀、食欲不振的患者可服用酵母片,以改善消化功能。 2、生活管理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超氧化物歧化酶偏高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勤喝水,注意保暖,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预防感冒或感染。此外,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各项指标,预防病情变化
张引强副主任医师肝病科
11.30万
5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