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1科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1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1科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科室现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是山西省省级重点专科,现分为心血管科一病区、心血管科二病区。科室设备先进,治疗措施完善,配有呼吸机、监护系统除仪临时起搏分析仪、监护系统、12导同步心电图机、双道微量注射泵、射频消融仪、多导电生理分析仪、食道调搏仪、血管内皮检测仪、体外反搏治疗仪、动脉硬化检测仪、PHILIPS-CV1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主动脉球摩反搏等先进设备。科室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及心肌病等心脏病介入诊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科室的特色,年手术量达500余例,其中PCI术150余人次,临时及永久起搏器安置已达到每年20人次以上,现已开展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上速)射频消融及急诊PCI术,为全省中医、中西医类医院实现零突破。科室室承担住院医师规培任务,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大同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及本科生实习教学及基层单位进修等工作。近年来申报立项和参与科研课题3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心血管内科在省内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各种诊疗技术和水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心血管内1科在闫建玲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中西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为特色的专科。全科目前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9人,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科特色。我们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胸痹心痛症、心衰病”为研究方向,临床上一直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西医并重”的诊疗原则。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技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精准的诊断,在明确诊断后,运用中医的四诊对患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等进行准确辨证分型,辨证选方,因证施药,同时配合针刺,艾灸,热奄包治疗,穴位敷贴等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显著降低心梗,心衰等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高血压拔罐拔什么位置
2020.12.31
高血压患者拔罐时,建议选择背部或者腹部这一些肌肉组织比较丰富的部位。在这些部位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有效的刺激这些部位相应穴位,可以改善高血压引起的身体水肿和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拔罐时应避开腿部,胳膊等肌肉分布较少的部位,否则容易引起局部疼痛,也不容易滞留火罐。高血压人群拔罐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拔罐时间不应当超过15分钟,否则会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充血。
袁长玲主任医师心血管内1科
2.09万
50
心律失常是什么病
2020.03.20
心律失常不是病,心律失常是一种症状。可以通过心律失常的症状来推测其属于哪一方面的病。比如患者感到心慌,做心电图能发现早搏,而且同时存在心肌缺血的表现。就可以顺着这个方向推测病人属于冠心病类型的病,同时可以顺着这方向做冠心病方面的其他检查。病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觉得心慌、做心电图心跳到170-180次/分,医生诊断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又在不发作时做心电图存在预激波的情况,所以会给病人明确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是一种病症,不是一种病。
闫建玲主任医师心血管内1科
13.50万
258
脑供血不足,三个动作恢复供血
2024.01.17
当身体出现浑身乏力、走路不稳、恶心想吐、呼吸不畅等表现的时候,大概率就是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能进行部分按摩动作来恢复供血,具体如下:1、按压:颈动脉两侧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是通过颈动脉沿主动脉向上,所以,有时候脑部缺血并不是脑血管堵塞,还有可能是颈动脉的供血不足,适度按压颈部两侧可以促进颈动脉供血,每天10分钟就即可;2、耸肩:在耸肩过程中,颈部的肌群会被带动,周围的血管、神经也会受到影响,就相当于活动周围的肌群,进而对血管进行适度按揉。对于颈椎不太好、有慢性颈椎病的人,可以采取耸肩的方法,也可以改善脑部供血,还可以促进脑颈部的血液循环;3、空手抓:五指张开到最大,然后紧紧握拳,坚持1秒钟再张开,张到最大再握拳,每天坚持1秒钟,能增强脑部供血。
李琪琳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17.43万
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