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是山西省骨科的发源地。山西省创伤骨科研究所管理单位,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山西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部,山西省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山西省骨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山西省骨与关节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骨科历经60余年发展,由国内著名的马景崑、包尚恕、胡世保、史宝琦、高富贵、韩文启、卫小春、梁炳生、王东、马迅、吕智、赵斌及冯毅等教授和全体同道的不懈努力下,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合理。
至2022年科室医、护、技人员350人,医师有134人,其中博士后5人,博士66人、硕士47人,高级职称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客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9人;“三晋英才”31人,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16人,专业学组任职21人,中华级期刊编委14人,国家级期刊编委29人。建有邱贵兴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张英泽院士、冯世庆长江学者等10名国内顶尖专家助力学科发展。
骨科现有10个病区500张床位,七个亚专业:创伤、脊柱、关节、骨肿瘤、显微手外、小儿骨科和骨整复专业,17个子专业:骨盆髋臼、外固定肢体矫形、足踝、老年髋部骨折、脊柱退变、脊柱微创、脊柱矫形、脊柱肿瘤、脊柱显微、运动医学、保膝、显微保髋、周围神经修复、断指(肢)再植、软组织修复、神经电生理及骨康复专业。
科室设有3D打印技术室、神经电生理室、步态分析室等。年均门诊量27万人次,收治住院2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万余台。
借助“136”兴医工程平台,科室前后购置了骨科机器人、O型臂、3D手术显微镜、超声手术系统、肩肘腕髋膝踝关节镜系统、步态分析仪和3D打印机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治。
开展了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下骨盆髋臼骨折、老年髋骨折、手足骨折、脊柱矫形、寰枢椎复位固定,开展显微镜下脊柱微创、脊柱肿瘤TES术、显微保髋、断指再植及拇指再造等223种骨科常见病,覆盖骨科代表性疑难病病种39种,覆盖了骨科核心手术技术227项。同时开展了3D打印,计算机导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多种骨科手术。
科室常年进行精准扶贫,与21家地市县级等地区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同时与省内106家医院骨科成立专科联盟;与红十字会合作参与贫困户救助;每年派遣医疗队参加新疆医疗建设。
科室曾获得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10项、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五年共承担科研课题100项,其中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中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级课题87项,科研经费达1630.7万元。
共发表学术论文445余篇,其中SCI收录123篇(最高影响因子IF=10.036),中华级93篇,国家级158篇;著作20部;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61项,其中有3项已进行临床成果转化,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室建立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即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实验室,创办了国家核心期刊-《实用骨科杂志》。
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实验室的前身为骨科实验室,于1999年卫小春教授回国后创建,2008年被山西省科技厅评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我省首个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2017年山西省发改委立项建设“山西省骨与关节疾病工程实验室”,是山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首批省级工程实验室。
2017年通过山西省教育厅的评审,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2017年成立山西省首个“诺贝尔奖得主3D打印工作室”。2018年入选第一批“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实验室。2019年批准设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院士工作站。2021年通过山西省卫健委评审入选“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建设“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国家级培育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骨与关节损伤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脊柱脊髓损伤退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基础研究;骨与关节损伤防护的生物力学研究;骨关节病专库大数据平台建设等。
实验室总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一个公共实验室、七个功能实验平台,功能实验平台包括:骨与关节疾病生物样本库资源共享平台、小动物影像学实验平台、生物力学实验平台、组织形态学实验平台、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生物化学实验平台、细胞培养实验平台。
实验室购置、安装和使用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如活细胞工作站、microCT、荧光分子断层扫描系统、小动物X光机、荧光定量PCR仪、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膜片钳、细胞力学加载系统、细胞微管吸吮系统、全电动正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倒置显微成像系统、玻片扫描仪、多功能酶标仪、显微切割仪、硬组织切片机等。
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实验室建立了骨关节炎生物样本资源平台,收集患者的关节液、血清、尿液、关节组织等,目前有10万余份。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经费合计约4000万元。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项54项,获国家专利23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在“136”兴医工程的助力下、在医院一院三区的建设完成下,骨科以人才梯队、学科建设、亚专业划分中将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发展,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三晋及周边省份的人民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