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研究所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经过几代人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拼搏奋斗,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1981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著名血液病学家陆道培教授任所长,研究重点为白血病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最为突出。本团队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进行了异基因BMT并获持久植活,开创了我国异基因骨髓移植事业的先河,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发展,形成了一个创新能力较强、研究方向稳定、人才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团队。2004年黄晓军教授接任血研所所长,刘开彦教授和江滨教授任副所长,传承血液科几代人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务实创新,领导血研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迎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临床床位数量逐步扩大,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显著上升,并取得了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成果。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有医护及科研人员42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血液病研究所由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普通血液病房、门诊以及临床诊断中心组成,全所床位扩大到370余张,其中干细胞移植病房260张床,包括层流床位81张。实验室目前由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HLA配型室,骨髓形态及病理实验室、细胞采集与细胞治疗室等组成。特色诊疗血液病研究所的特色是血液恶性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血液病研究所已建立了国内高水平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规范化诊断平台,特别是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染色体FISH检测及实时定量PCR监测疾病相关基因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具备了在国内牵头组织建立多中心规范化诊断平台的能力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血液病研究所的白血病诊疗更加规范化,对病人实行分层诊治,使疗效进一步提高;通过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使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也更加规范化;更多的新药及新的方案组合应用于骨髓瘤及淋巴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在出凝血方面血液病研究所近几年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出凝血检测项目更加完善,针对疑难病种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红细胞系统疾病方面我们已建立了MDS的标准化诊断、预后评估模式及发病机制研究,健全红细胞系统疾病的相关检查。血液病研究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血液科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前五大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每年完成HSCT近800例,约占国内同类移植总量的1/4,迄今已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000余例,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平均达70%以上。无论移植数量还是移植质量均居国际领先水平。近十年来在亲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原创性的成果使国人彻底告别了供者来源缺乏的时代,为国际移植体系填补了空白,为全世界的移植免疫研究领域开辟了新思路。此外还建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规范化监测和独特防治体系等方面。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突出成就,血液病研究所分别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从2012年起连续四年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血液内科排行榜中,综合医院排名第一;2014、2015连续两年蝉联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第一位。教学科研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及卫生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211工程临床重点学科、作为首个临床医疗科室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白血病新诊疗方法创新团队、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实验室。2007年,现已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多项基金支持,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85”基金、“新世纪人才”和北京大学211基金等30余项基金。现任所长黄晓军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大-清华联合生命中心PI。在其领导下血液病研究所在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包括发表在血液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顶级杂志NEWENGLAND、JCO、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BBMT、BMT等上面的多篇文章。
详情

科室疾病

黄晓军
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导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血液病研究所第2名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和复发等各种移植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如白血病、地中海贫血、骨髓移植等疾病。
江倩
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教授
博士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血液病研究所第2名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赖悦云
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教授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血液病研究所第2名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治。
许兰平
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血液病研究所第2名
擅长:临床擅长于血液系统疾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性疾病等,如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杨申淼
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三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血液病研究所第2名
擅长: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髓纤维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什么病
2018.01.2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称MDS,属于骨髓髓系恶性肿瘤性疾病,易与良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相混淆,两者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MDS主要表现为骨髓衰竭、血细胞减少,为了浅显易懂,常称为白血病前期,即还未达到白血病阶段。临床上有30-40%的MDS患者最终可转化为白血病。
江滨主任医师血液病研究所
14.43万
3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刘尚勤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0.73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欧晋平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3.87万
2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