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47位医生
科室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1、学科概况:

胃肠外科是青岛市首批重点学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胃肠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是第一批被国务院批准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目前为硕、博士研究生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联合表彰的“全国医徳标兵”科室。科室主要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杂志——《ChineseMedi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单位。

经过一个多世纪几代普外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胃肠外科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雄厚的实力。目前胃肠外科已建立了“结直肠肿瘤外科、胃肿瘤外科、疝与腹壁修复外科、减重代谢外科、疑难危重胃肠外科(损伤控制、肠外瘘)、胃肠良性疾病外科(炎性肠病、便秘)”等学科发展方向。

拥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3D腹腔镜微创手术、临床营养支持、胃肠道肿瘤MDT多学科诊治、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TEM和TAMIS)、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内外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癌手术(NOSES)、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减重抗代谢手术、消化道瘘综合治疗、无张力疝修补、炎性肠病综合治疗”等特色技术。

参与编写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会机器人、腹腔镜结直肠癌、腹腔镜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等领域的治疗指南和共识。特别在结直肠外科人工智能领域较早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国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直肠癌分期术前评估系统,成果发表于国际结直肠领域顶级期刊《DiseaseoftheColon&Rectum》,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杂志《CancerResearch》(IF=13.3)等杂志。

制订了国内仅有的四部结直肠外科人工智能领域指南和专家共识,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科室引领山东省胃肠外科研究协作组(GISSG),完成的山东省5000余例间质瘤多中心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胃肠道肿瘤治疗采用国际标准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倡导多学科治疗模式(MDT),推行加速康复(EARS)及损伤控制理念,强化手术患者的安全质量管理,年手术量580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3500余例。

胃癌根治术采用先进规范机器人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术,结合术前和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外科年鉴》,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次在国内和国际会议上交流,连续在三届世界胃癌大会上受邀发言,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青大附院胃肠外科的风采。成功为体重仅40kg的患者切除100kg巨大肿瘤,创造世界之最,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成为综合治疗的典范。

科室与美国麻省总医院、MDAnderson癌症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附属医院及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等国际著名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定期进行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科室发展在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下,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百年老院品牌意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救治愿望,为社会和人民造福。

2、人才梯队:

胃肠外科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博士生导师为首、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专业齐全的高层次医疗、教学与科研群体。目前科室开放床位171张,共有医师4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2人,担任《ChineseMedicalJournal》、《GastricCancer》、《IntelligentMedicine》、《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等杂志编委。

科室的主要业务骨干都曾经留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Hermann纪念医院、日本国立癌中心、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附属医院和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等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科带头人卢云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目前担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医德标兵、国之名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学组委员、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知名医学专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致力于胃肠外科领域的基础与临床,以胃肠道肿瘤为重点,精通各种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由于工作显著,2015年获得青岛市历史上首位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办公厅联合授予的“全国医德标兵”称号。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致力于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开展了各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及综合治疗。

率先在胶东半岛了开展直肠超低位保肛的新术式: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内外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癌手术(NOSES)等。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第三位),2020年有关结直肠肿瘤治疗临床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

在结直肠外科人工智能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国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直肠癌分期术前评估系统,成果发表于国际结直肠领域顶级期刊《DiseaseoftheColon&Rectum》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杂志《CancerResearch》(IF=13.3)。另外,领衔撰写制订了国内仅有的四部结直肠外科人工智能领域的指南和专家共识。

3、科研教学:

近年来,学科结题及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现承担国家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0余项,青岛市重点课题5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参编专著30余部,团队有关人工智能平台的直肠癌分期术前评估系统的研究,发表在世界结直肠领域的顶尖杂志《DiseaseofColon&Rectum》及《CancerResearch》(IF=13.3)等杂志。

团队有关胃癌快速康复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外科领域权威杂志《AnnalsofSurgery》(IF=8.5);有关腹壁疝补片合成材料应用型论文发表在《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IF=18.8)杂志。近年来荣获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二等奖1项(第一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奖项。

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先后有20余人次出国留学、访问学习,3名博士后、十余名博士学成归国,并在学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周岩冰教授在巴西世界胃癌大会上作为唯一一位中国专家在主会场进行了主旨演讲,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青大附院胃肠外科的风采。2019年卢云教授受邀参加波士顿第104届美国外科学院大会并被授予美国外科学院Fellowship(F.A.C.S)荣誉称号。

学科作为硕、博士生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研究生、留学生、八年制及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近年来,胃肠外科教研室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先进集体”称号,先后有多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和“青岛大学师德标兵”。2016年科室周岩冰教授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4、专业特色:

“结直肠肿瘤外科、胃肿瘤外科、疝与腹壁修复外科、减重代谢外科、疑难危重胃肠外科(损伤控制、肠外瘘)、肠良性疾病外科(炎性肠病、便秘)等。

(1)结直肠肿瘤外科:

打造“超低位保肛”、“精准微创治疗”和“多学科综合诊疗”的三大品牌,每年完成高质量结直肠手术近2000例。开展了目前国内外最前沿的所有超低位保肛手术,既根治病灶又保留肛门功能: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TEM和TAMIS)实现直肠良恶性肿瘤的经肛根治性切除;广泛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和经括约肌间超直肠切除术(ISR)等国内领先的极限保肛术式。

开展了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癌手术(NOSES),实现腹部无手术切口;开展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使存在常规区域外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获得了根治的机会;同时为了实现精准手术,已经将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人工智能分期与识别系统”应用于临床,两项技术也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

执笔国内4部人工智能直肠癌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成果发表于国际结直肠领域顶级期刊《DiseaseoftheColon&Rectum》,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杂志《CancerResearch》(IF=13.3)。牵头成立结直肠癌MDT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等待观察治疗;同时成立结直肠肿瘤肝转移专病团队,为远处转移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

(2)胃肿瘤外科:

遵循以分期为导向、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MDT)综合治疗的先进理念,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损伤控制理论为指导,熟练开展各种开放和微创胃癌根治手术(包括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I式改良三角吻合术、Billroth-II+Braun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以及un-cutRoux-en-Y吻合术),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自牵引π吻合、FETE功能性端端吻合、Overlap吻合以及later-Overlap吻合),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管型胃食管吻合、DTR双通道吻合)。每年完成手术1500余例,其中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超过800余例、居国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外科权威杂志《AnnalsofSurgery》、《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以及《JournalofSurgicalResearch》等杂志发表。

此外针对胃间质瘤近些年发病率的上升,引领山东省胃肠外科研究协作组(GISSG)完成的山东省5000余例间质瘤多中心研究填补国内空白,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AnnalsofSurgicalOncology》《AdvancesinTherapy》以及《FrontiersofMedicine》等杂志上。

(3)疝与腹壁修复外科:

专业组每年完成各类疝手术600余例,微创手术比例达90%,平均住院日3.2天。擅长各类腹外疝如腹股沟疝、切口疝、脐疝、腰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及修复手术,小切口辅助腹腔镜(杂交技术)治疗各种巨大、复杂疑难腹壁疝,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疾病及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式及补片,如针对年老体弱患者采取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针对青少年患者采用生物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专业组在省内率先开展并推广腹股沟疝的日间手术治疗,达到了缩短住院日、减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效果,受到患者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专业组目前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发表高质量SCI论文数篇。关于疝补片材料研究领域,本专业有关腹壁疝补片合成材料应用型论文新近发表在《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IF=18.8)杂志上。

(4)减重代谢外科:

该专业起步于2007年并出版国内第一本减重著作《肥胖症外科学》,2014年开展了首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2020年成立减重代谢外科亚专科及多学科团队门诊。目前具备减重代谢外科专职医师、个案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并采取MDT模式对病情综合评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诊疗平台。

目前常规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袖状胃切除术+空肠空/回肠旁路术、袖状胃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胃旁路术等,累计开展减重代谢手术300余例,年手术量约100台,同时积极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三孔法腹腔镜入路,不放置胃管、尿管、引流管,术后疼痛轻,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介绍经验和研究成果,与国内多家医院定期举办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

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单位,大华北减重与代谢外科联盟会员单位,同时担任国家级及省市级减重相关协会委员。目前发表减重代谢外科相关论文5篇。

(5)疑难危重胃肠外科(损伤控制、肠外瘘):

近年来,科室引进并发展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的先进理念,在“黄岛11.22爆炸事故”中,充分运用这一理念在爆炸后最短的时间内开始抢救,不仅迅速挽救了多位伤员的生命,而且完成了事故后的首例外科手术。同时将损伤控制手术引入到各种急腹症的治疗中,挽救了无数生命。

在复杂肠瘘、严重腹腔感染、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间室综合征、肠衰竭、合并胃肠道解剖异常/功能受损的多发伤、复合伤、各种肠梗阻、炎性肠病、放射性肠损伤、重症胰腺炎、胃肠肿瘤伴有合并症者等疾病的治疗已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和诊治体系和规则,在国内已处于先进水平。复杂肠外瘘具有临床病情重、疾病进展快、住院时间长、花费大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东部战区总医院黎介寿院士团队因在肠瘘治疗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室早在20多年前就与黎介寿院士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掌握了肠瘘处理的核心理论与技术,在实践中多次帮助兄弟科室及半岛地区周边医院处理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病人,均取得良好效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在该领域发表SCI文章多篇。

(6)胃肠良性疾病外科(炎性肠病、便秘):

科室除进行常规胃肠肿瘤性疾病的诊疗外,在胃肠道良性疾病领域也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主要包括炎症性肠病(IBD)、顽固性便秘、放射性肠炎、重度胃食管返流病和复杂肠瘘等。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我科利用多学科(MDT)诊疗模式,与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和营养科充分协作,为每位IBD病患提供个体化诊疗,做到“因人施策”,实现精准的外科治疗。

目前科室逐步开展克罗恩病外科手术、围术期营养治疗和慢性病全程管理,在胶东半岛地区率先尝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在复杂克罗恩病和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此外科室引进并改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金陵术、初步开展顽固性便秘的手术治疗,对慢传输、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的疗效显著。

对于重度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科室近年成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Nissen手术、Toupet手术)等新型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为许多患者解决了长期病痛困扰。

5、就诊指南:

(1)科室位置:

门诊:

门诊市南院区:门诊楼6楼

崂山院区:门诊楼2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2楼

平度院区:门诊楼2楼

病房:

病房市南院区:第二住院部4楼

崂山院区:病房楼8楼

西海岸院区:病房楼A栋12楼

平度院区:病房楼3号楼12楼

(2)咨询电话:

市南院区:82911324

崂山院区:82913050

西海岸院区:82919521

平度院区:82918612

科室擅长
胃癌
肝癌
直肠癌
结肠癌
肠梗阻
胃穿孔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出血
急性阑尾炎
甲状腺癌
大肠癌
甲状腺结节
结肠息肉
胃息肉
腹外疝
腹股沟疝
十二指肠癌
肠穿孔
十二指肠穿孔
小肠穿孔
乙状结肠癌
十二指肠乳头癌
回肠穿孔
大肠息肉
高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
横结肠癌
多发性结肠癌
升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