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36位医生
科室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于1995年正式建科,从1999年成立急诊医学教研室,开始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各层次医学生的急诊医学教学、临床带教任务和急诊医护技人员的培训。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急诊科成为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1年又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山东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急救医学中心在建设规模、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医疗设备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才梯队

急救医学中心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科主任为首、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骨干人才为中坚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团队。目前学科拥有专职医师56人,其中获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2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85.7%,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主治医师3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由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突出的正高级职称人员担任。

专业特色

(1)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

由于医院为急诊建立了先进的心血管急症救治平台,包括专门的急诊导管室及急诊冠心病监护病房,以及专业的技术力量(急救医学中心大部分医师为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毕业)和先进的设备(先进的DSA设备和心血管急救设备)、合理高效的救治流程(接诊→导管室→监护室均在一个单元内),在整个心血管急症急救团队的努力下,使STEMI患者door-to-ballon平均时间小于90分钟,若无病人因素耽搁,可在60分钟之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例数379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了众多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降低了致残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2011年卫生部为了促进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从全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中遴选出51家医院参加“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项目”,由于急救医学中心在急性心梗救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急救医学中心有幸入选。

2012年医院为急救医学中心配备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一步加强了急救医学中心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

(2)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之一,如未及时诊治,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诊治费用昂贵,并涉及多个学科。近些年来诊治水平虽有极大地提高,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国内先进水平。2011年2月18日,由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急救医学中心、急诊普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医生组成的院内SAP诊治协作组成员会议通过了院内SAP诊治指南和相对分工的意向,急救医学中心和急诊普外科负责诊断鉴别及初步分级,快捷、准确、及时地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从而降低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昂的治疗费用。

医疗技术

医院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急诊导管室,并配备价值数百万元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实行动态化科学管理和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实现了质量与效益双丰收,门诊量显著提升。

科研教学

近年来,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协作分中心参加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国际大型协作研究6项、国内协作研究5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主编、副主编著作10部。近年来,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总计100余篇,被SCI、MED、CA收录20余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先后与美国、德国等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先后有多人出国留学、访问学习,并在学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发展创新。科室在校内率先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凭借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优势,勤于发展、不懈努力,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多人。先后举办国家级及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多次。

就诊指南

(1)科室位置

门诊市南院区:门诊楼1楼

崂山院区:门诊楼1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1楼

病房市南院区:门诊楼1楼

病房崂山院区:病房楼7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1楼

(2)咨询电话

市南院区:82911201

崂山院区:82913160

西海岸院区:82919125

科室擅长
胃癌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肺炎
肺气肿
肺栓塞
呼吸衰竭
胃穿孔
消化道出血
急性阑尾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心肌梗死
中毒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腹部创伤
急性胆囊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十二指肠梗阻
室上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小肠梗阻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