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由屠振华教授组建于1997年,经过3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专业特色明显、科研优势突出、教学氛围浓厚的山东省重点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我国血液病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屠振华教授、潘祥林、陈春燕、郭成山、郑成云教授及血液内科全体同仁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潘祥林教授作为诊断学全国通用教材主编,在该领域内享有至高荣誉;2009年郑成云教授担任血液内科主任以来,带领血液内科全体同仁打造以细胞治疗及重点疾病为特色学科,目前科室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免疫治疗血液肿瘤/实体瘤、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在省内优势显著,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血液内科于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02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授予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建立了山东大学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2013年被卫生部批准成立血液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批准成立中瑞血液肿瘤合作研究中心。
2017年成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国际合作中心;2020年成为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牵头),同年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审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成为山东省血液病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全省共有5家)。
血液内科下设门诊、病房(普通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GMP实验室等机构。
医师队伍
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1.5%,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医师占全科的100%。
2012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生27人,硕士生34人。
临床医疗
开展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的诊疗工作: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方面与国际接轨,按照NCCN指南及我国专家共识规范诊疗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平台;现已开展自体/异基因(同胞相合、非血缘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等移植技术。
在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血液病干细胞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学科以规范疾病的诊疗为发展基础,以两个疾病(HLH、MM)的诊断治疗和细胞(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为特色,打造特色医疗,特色学科。
科研水平
血液内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44项,科研总经费987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4篇,包括SCI收录79篇,国家核心期刊45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华东区会议20余篇,省级学术会议2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7项。获得国家级专利11项。
主编和参编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获国家和省部委荣誉奖励5项。
学术交流与合作
2010年成立了山东大学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2012年建立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细胞治疗科,同年,作为主委单位成立了山东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郑成云教授被聘为山东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干细胞研究合作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批山东省卫生厅血液学重点实验室。
2015年郑成云教授牵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挂牌成为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成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国际合作中心,同年获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2018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干细胞学会。
并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同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
先后派出5位专家赴美国、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进修,并有9位人次至北京307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道培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先后邀请美国、瑞典等国家多位专家来科进行科研/临床学术交流;已与周琪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干细胞重点实验室),MagnusNordenskjold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选举委员会主席)。
Jan-IngeHenter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科研处主任,国际最著名HLH专家)、易庆教授(国际著名的MM实验免疫学专家,美国克利夫兰医院肿瘤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列平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教授团队建立了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
科室人员积极参加世界、国际和国内各项学术会议。先后邀请国际、国内著名的专家来我省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