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厦门市第三周期重点专科,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厦门市新生儿救护分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学术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厦门市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新生儿科,主要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在,科室拥有编制床位120张,其中重症监护抢救(NICU)床位50张,早产儿病房40张,足月儿病房30张。年门急诊人次5万余例,年收治新生儿病人5000多例,其中有创机械通气每年400多例,无创通气每年600多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5.8%。2014年1月在厦门市政府的推动下,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聘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国内著名新生儿科专家陈超教授担任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双聘主任”。陈超教授加盟后,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科的医疗技术水平,陈超教授对新生儿科的中长期建设进行了规划,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在诊疗规范、诊疗技术和制度建设上与国内外顶尖NICU接轨,显著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核心竞争力。新生儿科技术力量雄厚,医师和护士合计108名。专科医师28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12名,其中硕士15名,博士1名,有3名医师参加国际新生儿围产医学培训项目(中加班),在加拿大接受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专业护理人员80名。特色诊疗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新生儿NICU综合诊治水平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分为8个亚专科,分别是呼吸支持、神经、消化营养、感染免疫、肾脏与水电解质平衡、心血管、黄疸血液、内分泌与遗传代谢亚专业。主要开展以下技术:1、产房复苏技术:新生儿抢救从产房开始,本院产科每年分娩量16000多例,以高危产科为主,新生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高危产妇分娩均有新生儿科医师在场,有效地保障了产房新生儿的安全,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始终保持在0.8~1.2%的较低水平。2、危重新生儿转运:在福建省率先开展院际危重新生儿转运,转运半径200-300公里,每年转运危重新生儿600余例,转运成功率达100%,有效地降低了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3、各种危重症监护技术:常规开展各种危重症监护技术,如开展心电、肺功能、有创血压、无创心功能、经皮血气分析、脑功能等监测,开展新生儿挠动脉穿刺及置管血气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30多例/年,开展脐动静脉置管(UAC、UVC)100余例/年等。4、开展各种无创通气:常规开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BiPAP)、鼻塞间隙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和鼻咽部IMV通气等无创通气技术。无创通气每年800多例。5、常频和高频振荡通气:能常规开展各种通气模式的常频机械通气,对重症呼吸衰竭能熟练开展高频机械通气,每年机械通气病例400余例,其中高频通气200余例。每年抢救很多重症RDS、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气胸等危重呼吸衰竭。呼吸机抢救成功率高达95.5%,应用“三联疗法”(PS+HFOV+iNO)抢救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达30余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0.6%。6、吸入一氧化氮(NO)技术:对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和低氧性呼吸衰竭开展吸入NO治疗。每年抢救PPHN20余例。7、早产儿救治技术:每年抢救早产儿1200余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每年150余例,存活率96.6%。体重<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ELBW)每年50余例,抢救存活率高达80.5%。抢救存活的最低出生体重仅600g,为福建省最低出生体重记录;抢救成功的超早产儿最低胎龄24+3周,为福建省最低胎龄早产儿。胎龄25-28周,出生体重700-1000g早产儿存活率达86.5%,已达国内先进水平。8、新生儿静脉营养:常规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深静脉营养,每年开展PICC200多例,静脉营养2000余例。9、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技术:常规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溶血症(ABO或Rh溶血),开展基因诊断G-6-PD缺陷,每年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20余例次,均抢救成功。10、开展亚低温技术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aEEG床旁监测和床旁头颅B超结合MRI多系列检查脑损伤,开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11、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开展质谱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对遗传代谢性疾病开展早期诊断。12、新生儿外科:常规开展各种新生儿外科技术,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肠穿孔、各种急腹症等开展手术治疗。每年外科手术病例3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95.3%。仪器设备新生儿科设备先进,有呼吸机10台(其中高频呼吸机6台),无创呼吸机19台,心电监护仪21台,有创血压监测仪6台,脉氧仪91台,NO吸入装置2套,脑功能监护仪2台,AVL血气分析仪2台,无创血气分析仪3台,床旁超声仪和床旁X线摄片机各1台,空氧混合装置23台,远红外线抢救台22台。多功能保温箱55台,微量推注泵81台,滚注式输液泵50台,双面新生儿黄疸治疗仪12台,单面新生儿黄疸治疗仪21台,经皮胆红素测定仪7台(美能达JM-103和bilcheck),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1台,微量血糖仪8台,婴儿高压氧舱1台,新生儿转运暖箱和呼吸机各1台,转运救护车等设备2台。医院配备先进的MR、CT、心超、各种影像造影、基因诊断、质谱检查等设备,随时为新生儿科提供服务。教学科研1、承担科研项目:积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参加全国多中心科研项目5项,承担福建省创新课题2项,福建省青年基金课题1项,福建省卫生厅创新科研课题2项(“三联疗法”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厦门市卫生局或科技局科研课题8项等,2017年获得厦门市科技重大专项《新生儿急救诊疗技术研究及区域性救治中心建设(编号:20170802)》。2、发表论文: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中华儿科杂志8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5篇,MEDLINE收录10篇,SCI收录3篇。3、获奖课题:2007年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2013年获福建省医学科技进步(恒瑞杯)二等奖(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多中心研究),2014年获厦门市技术专利(多功能鸟巢),2015年获厦门市卫计委医学创新奖(新生儿呼吸危重症的临床救治),2015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北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脐动脉血气指标在新生儿窒息中的诊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等。4、其他获奖:2009年度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先进科室。2010年度厦门市总工会授予新生儿科厦门市工人先锋队。2012年度福建省总工会授予新生儿科福建省工人先锋队。2014年度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先进科室。2015年度厦门市护理协会授予新生儿科厦门市优秀护理团队。2016年度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先进科室。就诊地址门诊:1号楼2楼208、209诊室。病房:3号楼7层新生儿科病区。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婴幼儿血管瘤有什么表现
2023.12.28
婴幼儿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这种疾病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增殖期症状,以及消退后症状等。 一、早期症状 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 二、增殖期症状 1、早期:生后6个月为早期增殖期,此时瘤体迅速增殖,存在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并且会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可达最终面积的80%。 2、晚期: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1岁之后,同时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 三、消退后症状 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出现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 参考资料:杨志波,李元文,谢红付.中西医皮肤性病学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严志龙主任医师普外科
4880
193
为什么不建议给新生儿喂水
2023.12.22
不建议给新生儿喂水,是因为目前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母乳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新生儿勤吸吮,频繁、有效地勤吸吮,这样才能促进母亲下奶。如果给新生儿过早地添加了水,新生儿出生以后,可能就比较接受水的味道,不愿意吸吮母乳。不吸吮母乳,一方面就减少了对母亲乳头的刺激,更不利于母亲下奶。另一方面肯定也会影响新生儿营养的摄入,甚至可能出现只喝水、不吃奶,出现低血糖这些严重的情况。所以新生儿出生以后,一定要让新生儿早吸吮,早点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即便母乳充足,母乳里面水分也都足够,也不需要给新生儿额外喝水。有些母亲可能母乳确实不够,需要给新生儿添加配方奶,而不是单纯给新生儿喝水去解决,配方奶按照要求的浓度冲调,当初设计配方奶浓度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水分的摄入量。所以新生儿即便全都是配方奶喂养,也不需要额外喝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还是纯奶粉喂养,都不需要给新生儿额外喝水。
温春玲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11.43万
3
新生儿一天没有拉屎正常吗
2023.11.13
新生儿一天没有排便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肚子不胀,吃奶也好,肠鸣音也好,就是一个正常现象。 新生儿排便的话就是因为吃的母乳和奶粉不一样,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排便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吃母乳可能排便偏稀一些,排便次数比吃配方奶粉次数也会稍微多一点。 吃母乳的孩子一天可能拉两三次、三四次,形状是稀糊状,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大便稍微会偏干一些,排便次数会相对少一些。 配方奶粉的孩子有的孩子一天排便一两次,有的孩子是两三天甚至三四天排便一次,如果说孩子一天没有排便,肚子不胀,然后肠鸣音好转没有吐奶,那么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此时可以给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还可以给予尽量母乳喂养或者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然后促进排便。
杨粉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
4852
77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