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闽南地区知名的心血管病专科,创建于80年代,是省内较早成立的心血管病专业,是闽南地区心血管病的主要防治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心内科的发展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略到精深的发展历程。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目前包括鲤城心内一、心内二、心内三和东海心内四个病区,建立了封闭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衰监护病房(HFCU),总开放床位150张左右,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
现有医护人员128人,医生4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师11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4人,在读博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
人才梯队合理,胸痛中心团队、心脏介入团队、心电生理团队、高血压达标中心团队、心衰中心团队、心脏康复团队、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等亚专科人才初具规模。1998年开始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手术,年专家专科门诊量12万多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多人次、年介入手术2500人次。
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等四大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房颤中心也在建设中。为搭建良好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平台,医院配备有三个高标准的导管室、三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两套多导电生理仪、两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Carto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血管内超声仪(IVUS)、冠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FFR)、冠脉旋磨仪、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掌上超声仪等高端设备。
在泉州市率先开展了冠脉旋磨术、冠脉可吸收支架植入术、OCT指导下冠脉介入术、左心耳封堵术、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慢性心衰超滤治疗、肾上腺静脉取血术、抗核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常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挽救了大量重症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
在冠脉择期介入治疗中,开展了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复杂介入手术及药物球囊、可吸收支架术,并在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压(FFR)、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指导下对复杂病变、临界病变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在心律失常方面开展了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率先开展了腋静脉径路植入起搏器,大大减少了电极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2017年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开展了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手术,2019年开展了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和希氏束、左束枝区域起搏手术,起搏器治疗水平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除了常规开展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外,于2017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并于2020年开展心房颤动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D),植入三腔起搏器,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规开展床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联合ECMO团队,挽救了大量心肌梗死、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极危重病人的生命。
教学一向是科室的优势项目,作为福建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80多名,对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住培生、规陪生,均有相应严格的培训制度,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在科研方面,依托硕博士等高学历人员的优势,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厅级及校重点科研课题,包括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成为泉州地区科研项目及资金最多的心血管专科。
共发表论文255篇,其中SCI39篇,科研课题41项,有1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在少见心血管病变的超声心动图研究、心血管病与内分泌激素、继发性心肌病变等方面的研究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参与主编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胎儿心脏超声新方法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学》;参加编著出版《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观点》、《药源性心血管疾病》和《腹部介入超声学》等多部专著。
全体医护人员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理念,对病患及家属满腔热情,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成功抢救大量急危重心血管病人,及时正确诊断大量心血管疑难病例。先后荣获福建省青年文明号、泉州市青年文明号、福建省先进教工小家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