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学科建设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江西省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江西省康复医学会、江西省康复质量控制中心、江西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江西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江西省医院协会康复医疗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江西省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试基地。科室现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146人,其中康复医生29名,康复治疗师60人,护士56名,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92%。其中康复医师有硕士及博士学位28名,高级职称6名;康复治疗师有硕士及博士学位12名,高级职称3名。团队人员先后获“江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最美医生”“第五届江西省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康复医学会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优秀康复医师”、“优秀康复治疗师”和“优秀康复护士”等荣誉称号。科室开设了神经重症康复、脑卒中康复、肌肉与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烧伤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女性整体康复等亚专业,全面开展意识障碍、脑卒中、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脊髓损伤、儿童脑瘫、高压氧康复、产后康复、盆底功能障碍、姿势异常、老年病、慢性疼痛及心肺疾病、疑难杂症康复等各类疾病的康复诊疗。在教学方面,科室承担了南昌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及本科生教育。自2009年成立南昌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点以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2021年获南昌大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南昌大学康复治疗本科专业于2014年成功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医学技术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全国155所康复治疗本科院校排名15,跻身专业“A”层次。2020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医工融合”学科发展。2021年南昌大学将“设立和加强南昌大学康复学院建设,推动大康复学科体系建设”纳入《南昌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医院也是南昌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医学院、新余学院、湖南长沙民政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职业技术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基地,至累计接纳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2000余名。同时,医院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吞咽障碍康复专科培训基地和手功能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京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医院也承担了江西省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累计举办江西省康复医师培训班2期、康复治疗师培训班6期、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4期;每年均开展国家级、省级等医学继续教育活动,累计举办项目达60余项。在科研方面,学科团队获得各类科研项目近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及新型实用专利46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近五年,团队成员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40余篇,北大核心期刊80余篇;出版论著共8部,其中主编2部,参编6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全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1部)。目前康复医学科诊疗范围包括神经重症康复、脑卒中康复、肌肉与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烧伤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女性整体康复等亚专业,全面开展意识障碍、脑卒中、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脊髓损伤、儿童脑瘫、高压氧康复、产后康复、盆底功能障碍、姿势异常、老年病、慢性疼痛及心肺疾病、疑难杂症康复等各类疾病的康复诊疗。科室特色方面,脑损伤意识障碍康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在全国具有一席之地,是中国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目前科室围绕脑损伤意识障碍建立专科病区,开设意识障碍专科门诊,形成意识障碍行为学评估、脑电监测、诱发电位评估、脑CT灌注、功能性磁共振、红外成像等一体化评估,拥有正中神经电刺激仪、迷走神经电刺激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经颅直流电治疗仪等神经调控治疗仪,以及高压氧治疗、多感激刺激等干预手段。目前围绕脑损伤意识障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意识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学》专著1部。在吞咽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方面,率先开展吞咽造影、食道压力测定、喉镜等检查,给与球囊扩张治疗、SHAKE训练、门德尔松手法治疗等。目前围绕脑卒中吞咽障碍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参编专著2部。
详情

科室疾病

冯珍
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三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偏瘫、截瘫、颅脑损伤、骨折、膝关节损伤、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杨伯品
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三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擅长:神经及运动系统伤残的康复治疗、各种疾病(如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颈肩腰腿痛、手术后遗症、扭挫伤等的物理治疗:冷冻、激光治疗。
徐华平
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三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包括偏瘫、截瘫、颅脑损伤、骨折、膝关节损伤、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刘军仕
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三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骨折及术后、颈肩腰腿痛、脑卒中、颅脑损伤、产后康复等疾病的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
全莉娟
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三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康复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病、骨折等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尤其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如脑瘫、高危儿、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的康复评估、早期干预、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锁骨骨折术后何时开始康复训练,做什么动作
2024.05.10
锁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是越早越好,但是要看其固定牢固程度。锁骨骨折如果做的内固定,固定比较牢靠,可以尽早康复训练,如果术后特别痛,也可以先做一些屈肘的训练,前臂旋转的动作,如果疼痛能忍受,不是很痛,则尽可能早的做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尽可能使肩关节活动到正常范围。因为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肩关节功能,但大部分情况下刚做完手术可能会有疼痛,有时可以用止痛药,如果用止痛药不痛,就可以适当训练。
付崇副主任医师康复科
17.83万
6
晨僵就一定是类风湿吗,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2024.01.04
炎症是造成关节僵硬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炎症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晨僵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中以晨僵为首发的最常见疾病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如果感觉早上起来时手指屈伸不利,很可能是晨僵,而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在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后,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张冷主任医师康复理疗科
13.69万
2
老年人头晕是脑梗前兆吗
2024.01.03
老年人头晕不一定是脑梗前兆,头晕症状在门诊非常常见,头晕分为两大类,具体如下:1、头部晕沉感、头重脚轻:常见于血压变化,如高血压,另外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好、比较高,甚至颈椎病、老年人的颈动脉硬化、全身低营养状态,如贫血,也都常见这样的头晕;2、眩晕:视物旋转、自身摇晃感,好像坐舟、船一样的不稳定感觉。这一类眩晕常见于美尼尔综合征、良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以及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两类头晕都有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表现,脑梗死是一系列脑部缺血以后出现神经症状的综合表现,比如有偏身的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口眼歪斜、说话不对劲、流口水等。如果发现老人头晕严重且呈持续性,同时又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不能走路、特别摇晃,就要小心是否是急性脑梗。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紧急到医院进行排查,排除是否是急性的脑梗死,然后进行脑梗死的规范治疗。
陈丽丽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
16.28万
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