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科

科室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感染科创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浙南地区儿童感染、传染病诊疗中心,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组长单位。三十余年来,经过胡崇一、陈家健、陈一华、陈益平几代儿童感染传染病专家的传承、坚守与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先进学科,医疗服务影响力辐射至浙南与闽北地区。学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积极应对手足口病、麻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诊治及随访体系。199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儿童肝穿刺活检标志性技术。2017年成立了浙江省首个儿童肝炎肝病中心。2018年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基因组分析技术中心签约合作,致力于病毒感染临床和科研一体化发展。现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专科医师16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8人,硕士生导师1名,主治医师5人。科室现有专科床位40张,下设儿童肝炎及儿童寄生虫病2个亚专科,每年出院3000余人次,年门诊量3-4万人次。儿童感染科承担了温州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和住培生的小儿传染病学的理论与临床的教学工作,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子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主持完成或正进行厅市级课题10余项、完成2项临床药物实验。未来儿童感染科继续凝聚力量、行稳致远、开拓创新、臻于至善。
详情

科室疾病

陈益平
主任医师儿童感染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腹泻)、儿童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黄疸(肝炎肝病)、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感染出疹性疾病、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等诊断和治疗、疫苗接种咨询等。
徐志伟
主任医师儿童感染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儿童感染性疾病(EBV感染、CMV感染及其他各种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腹泻病)、儿童肝炎肝病(黄疸、转氨酶升高)及发热待查。
张桂莲
主任医师儿童感染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各种腹泻病、各种肝炎,各种感染性出疹性疾病如手足口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以及腮腺炎、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陈一华
主任医师儿童感染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教授
擅长:小儿感染性和小儿肝病的诊治等,如荨麻疹、水痘、手足口病、原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甲型肝炎等。
狄军波
副主任医师儿童感染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儿童病毒性肝炎、肝病、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发热、出疹性疾病、儿童寄生虫病的诊治。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儿童多次链球菌感染的原因
2023.09.13
引起儿童多次链球菌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不当、皮肤感染,家长需及时带其前往医院儿科就诊。也可能是免疫功能减弱导致,需要提高免疫力,此外,也不排除治疗疗程不足、链球菌耐药等原因引起,需引起重视。1、护理不当:链球菌感染多见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在冬春季节流行。此时气温通常有所变化,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儿童着凉、感冒等,会出现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甚至会反复发作。2、皮肤感染:多见于炎热的季节,皮肤出现损伤,比如被蚊虫叮咬以后的抓伤,如果没有护理好皮肤,也会引起皮肤脓疱而出现链球菌感染,甚至会形成外科性的猩红热。如果皮肤护理不当,也容易引起链球菌的反复感染。3、免疫功能减弱:免疫功能比较弱的儿童,比如营养不良或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等,因为免疫力比较差,会出现反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其中链球菌感染也比较常见。4、治疗疗程不足:可能是治疗疗程不足够,或者是药物剂量不足,一般推荐使用青霉素进行10天治疗,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果疗程不足够,往往会引起链球菌的反复感染。5、链球菌耐药:还需要注意是否为链球菌耐药,如果是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对于链球菌感染使用克林霉素或红霉素,目前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比较高,因此可能会因为耐药而导致链球菌反复感染。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儿童验血时发现抗链O反复升高或持续数月之久,此种情况能不能判断是反复的链球菌感染,还需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需要医师的临床的判断。
播放语音
张玉晶主任医师儿内科
12.38万
58
手足口病的防与护,你需要知道这些
2023.06.13
万伟琳副主任医师儿科
4203
53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几岁
2023.02.13
手足口病是指由肠道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婴幼儿的疱疹性传染病,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儿童,1-2岁多见。若机体受到肠道柯萨奇病毒侵袭,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可能会诱发手足口病,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该病毒主要以飞沫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染性较强,该病的传染途径以口-口和粪-口途径,人和人间传染为主。婴幼儿的免疫力较弱,对疾病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肠道柯萨奇病毒侵袭并诱发疾病,因此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儿童,1-2岁多见,成人偶见。若儿童患病后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此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可以遵医嘱应用阿昔洛韦乳膏、利巴韦林泡腾颗粒等药物抗病毒治疗。若儿童出现皮疹、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可以前往小儿感染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冷的食物,如雪糕等,还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王仕奎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4464
19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