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呼吸内科)成立于1983年,2011年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创建为常州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19年获批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PCCM)优秀单位,2022年入选常州市“十四五”医学重点学科。2023年获批全国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中心建设优秀单位。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EBUS医师培训中心,江苏省呼吸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常州市基层特色市级孵化中心,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间质性肺疾病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苏州大学呼吸病学专业硕/博士培养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自1984年成立呼吸内镜中心,1994年建立肺功能室,2000年创建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目前有核定床位86张,RICU床位16张,睡眠床位5张,设有呼吸介入及肺癌微创治疗中心、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运动心肺功能室和临床实验研究室。现年门诊量约10万余人次/年,年住院人数约4000余人次/年,肺功能年检测量30000余人次,居江苏省同类专科前列。呼吸介入中心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常规开展经皮氩氦刀及微波消融等肿瘤介入治疗,尤其是支气管内超声技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冷冻、球囊扩张、气管支架植入等技术省内领先,2022年气管镜操作次数达3000余次。科室在肺癌早期诊断、规范化诊治和全程综合管理方面走在省内前列,目前有10余项肺癌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在研;拥有常州地区规模最大、软硬件最完备的睡眠呼吸诊治中心,每年为1200余名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肺间质病及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诊治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鲜明特色。科室注重人才培养,成功构建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梯队。共有医护人员102人,包括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常州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青苗人才1人。科室坚持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近5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国际科学合作项目1项,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大科技项目1项、指导性科技项目1项,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4项、局级项目2项。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论文22篇、中华级论文1篇、省级及以上论文32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2019年“细支气管镜下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应用”荣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22年“构建高质量多组学诊断平台在恶性肿瘤患者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荣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主要疾病诊疗范围依托肺恶性肿瘤、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睡眠疾病等亚专业,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工作。二、特色技术1.CT引导下微创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技术在CT引导下利用温度变化来消融肿瘤,包括射频热消融、微波热消融、氩氦气体冷冻消融等,副作用小而且疗效显著。在微创治疗基础上,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可以达到部分原位根治早期肺癌的效果。2.细支气管镜下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超声引导不仅将病变诊断的范围由支气管腔内拓展到腔外,而且实时引导有效避免对周围血管的损伤,极大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诊断阳性率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联合测量技术在不降低诊断效力的同时,减少高值耗材的应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快速现场微生物评价技术(ROSE)ROSE是一项伴随于呼吸介入取材过程的实时快速细胞学判读技术,可通过细胞学初步判断病灶的良恶性,治疗临床快速制定治疗方案。4.手绘导航技术根据胸部薄层CT(一般间隔1mm),把CT图像想象成支气管镜下所见的图像并手绘出来,用于指导肺周围病灶的超声探查及活检。5.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技术经支气管镜将冷冻探头尖端送至病变区域,通过制冷剂的快速释放吸收周围环境热能量,从而使冷冻探头迅速降温,将周围组织冷冻凝固,利用冷冻的粘附力,将探头和周围组织整体拔出,获得较大肺组织,适用于间质性肺病的病因诊断和病理分型。6.整夜全自动正压压力滴定技术在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对需治疗的阻塞型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取整夜智能全自动气道正压通气,自动滴定最佳治疗参数,减少呼吸机治疗对睡眠的影响,提高患者依从性。7.右心漂浮导管技术利用右心漂浮导管进行肺动脉压力、房室血氧含量的测定以及心脏功能评估来明确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8.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技术集脉冲强迫震荡远离和计算机频谱分析技术于一体,受试者可自主呼吸,无需配合,重复性好,测试过程更符合生理状态,结果更能反映患者呼吸生理的动力学特征,可用于所有肺功能检查者,特别是老年、儿童和不能配合的患者。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是什么
2024.05.16
人体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免疫系统就会作出反应,在血清中会出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的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早期,而在感染的中晚期就会消失。而特异性的IgG抗体出现会晚于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中晚期,并且在感染的恢复期也会持续存在。抗体的出现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至于这个感染是既往感染还是目前存在感染的急性期,抗体阳性的不同,抗体的变化会解答。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同时阳性,就可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是特异性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也说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如果是IgG抗体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滴度又没有变化,可以考虑为患者既往的感染。
张鸿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3.21万
54
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的区别是什么
2024.04.29
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的区别在于取样的方式不同、阳性结果代表的意义不同等:1、取样方式不同:抗体检测只能通过抽血来进行,而核酸检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咽拭子,还有鼻拭子、肛拭子、痰液、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大便检测等。只要在这些标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就可以明确诊断;2、阳性结果代表的意义不同:有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存在,各自的意义有所不同。核酸检测阳性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新冠病毒,即感染者,它不会出现假阳性,但可能出现假阴性,原因可能是标本采集方式不当或患者病毒浓度较低。抗体检测阳性则表示患者已经产生了抗体,处于疾病的好转期或抗中期,患者已经体内有了抗体来进行清除病毒,这个过程。也可能是患者核酸阴性、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已经治愈并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了免疫力。此外如果接种了疫苗并产生了抗体,阳性和阴性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临床中患者可能有一些自身免疫病,会与新冠抗体出现交叉,出现假阳性。总之以上是它们的大致区别。
王新霞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12.08万
81
新冠病毒IgG抗体阴性是什么意思
2024.04.29
新冠病毒即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通常是通过血清学的检查。当测定新型冠状病毒IgG血清抗体是阴性,通常还要结合核酸检测、血清抗体IgM检测是阴性,还是阳性,才能分析判断IgG抗体检测阴性的含义,具体如下:1、核酸检测为阳性、血清抗体IgM检测阳性、IgG抗体检测阴性:通常提示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IgG抗体还没有产生,因为IgG抗体的产生,通常迟于IgM抗体的产生。同样核酸检测阴性,但是血清抗体IgM检测阳性,IgG抗体检测是阴性,同样提示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只是IgG抗体的产生还没有到时候;2、核酸检测阴性、IgM检测阴性:这时IgG抗体检测阴性,通常提示患者没有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全国都在普遍的接种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通过一定的时间,机体应该产生相应的IgG抗体。到应该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时间,如果检测血清IgG抗体仍然是阴性,而IgM检测是阳性,通常提示IgG抗体产生的时间还没有到,但是IgM、IgG抗体检测都是阴性,通常提示疫苗接种失败,必要的时候要重新接种。
宋志芳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14.74万
6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