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在学科带头人王立伟及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学科已经发展为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门诊无痛诊疗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四部分构成的大型、综合性临床科室。学科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麻醉学舒适化医疗诊疗中心、省级GCP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开设手术室64间,年均手术及无痛检查量逾10万例。ECMO中心接纳来自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任务,年均抢救急性心梗、心衰、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损伤、ARDS、严重创伤、困难气道患者数十例。科室医护人员素质优良,拥有麻醉医师72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后2人,博士9人,承担多所大学教学任务。学科共分为10个专科组:脑外及介入组、妇产组、心胸组、骨科组、普外组、五官组、泌外组、胃肠组、门诊无痛组、急慢性痛治疗组,能够胜任各种复杂手术麻醉及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拥有27名规培带教老师,其中25名医生获得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目前有21名本院和外院麻醉专业住培医师接受培训。科室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等学校本科教学及实习任务,经本科室实习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熟练,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多名优秀实习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成为麻醉专业的栋梁之材。科室科研实力突出,团队坚持科学研究。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及市厅级项目28项;发表文章9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影响因子超100分,单篇超10分以上4篇;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0余项,授权专利近20项。现手术室共有护士9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9人,占81.44%,主任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15名。共有省级手术室专科护士3人,国家级手术室专科护士1人,市级手术室专科护士3人。能级结构比例合理,N3及以上能级62人。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手术室护理团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致力科研,近3年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篇;获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专利26项,课题2项。多次举办省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提升专业的知名度。承担10余所大专院校的临床带教任务,制订了一整套的带教计划、讲课及考核内容。拥有一批理论水平高、技术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近3年完成进修带教及各院校实习生带教1000余名。手术室这支无影灯下的“天使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病员康复勤奋工作。开展了整体护理服务:术前访视、术中的护理、术后随访工作;与病人家属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手术室护理团队以凝聚力和敬业精神为基石,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手术配合技术,给手术病人提供优质的手术护理服务,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麻醉科仪器设备先进,拥有高级麻醉机38台,主要品牌有欧美达,德尔格,百斯;迈瑞、飞利浦、GE监护仪共57台,德尔格呼吸机14台;持续心排量监护仪,人工心肺机,离心泵血液灌注机,血液回收机,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除颤监护仪,血栓弹力图仪,凝血时间检测仪配备齐全。专科技术优势与特色: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于2014年被评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在整个淮海经济区有较好的辐射及带头作用。科室目前常规开展三级医院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规定的必备临床技术项目,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取得较好效果。心脏大血管手术的麻醉、高龄危重患者手术的麻醉、新生儿手术麻醉、重症产妇的麻醉等疑难危重患者手术的麻醉均在科室常规开展。在困难气道处理、围术期液体管理、POCD防治、ASA3-4级患者麻醉、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危重患者舒适化医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自体血液回输、麻醉深度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诊疗经验。围术期认知功能的脑保护、肺功能保护及肺损伤治疗、心肺衰竭ECMO治疗、急慢性疼痛综合治疗等是科室主要特色。团队在对于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脑功能网络机制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有望推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标准的建立,并为干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外科学国际顶级期刊《ANNOFSURG》,并被科学网引用转载。《ANNOFSURG》杂志被誉为世界外科学领域的“圣经”,是世界外科学界的绝对权威、外科学领域的风向标,为全世界从事外科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可靠的临床实践依据和指导。其最新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达12.969,在SCI所收录的外科学同类期刊中名列第一,也是全球被引频次最高的外科学杂志。在对于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防治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将COX-2抑制剂药物塞来昔布应用于临床,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并发症,该研究为进一步治疗POCD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inNeurology”等期刊上,并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2016年,在麻醉科王立伟主任团队主导下,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第一个ECMO诊疗中心,率先应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后跨专科成立的ECMO救治团队应用ECMO救治患者近50例,救治病种包括重症心肌炎、过敏性休克、ARDS、严重气道狭窄、恶性肿瘤等。年龄最大的患者77岁,救治成功率超过70%,填补了本地区在危重症患者领域ECMO技术应用的空白,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期刊上,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团队深入研究舒适化医疗技术,发展疼痛科建设,获得了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授予的首批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资格。团队将舒适化医疗广泛应用于术前、术中、术后,已经成功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气管镜、无痛人流、ERCP、超声引导肝穿刺消融、三叉神经痛治疗、无痛碎石等项目,显著提高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舒适度,让临床医生的操作更安全,让医院工作效率再提高,让患者的就诊更舒心。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团队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全面实践“术前麻醉门诊-术中精准麻醉-术后麻醉监护”的一体化围术期管理理念并逐渐向智能化迈进,进一步提升危重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救治水平,足迹已广泛涉及手术室内麻醉、门诊麻醉、麻醉后恢复、术后镇痛、外科监护治疗、院内急救和复苏等医疗一线,同时开展慢性痛、癌痛治疗:鞘内泵置入、多模式镇痛技术为广大慢性痛患者带来福音。为精准服务患者,科室倡导精准医疗,将超声技术成功应用于麻醉过程中患者的有创操作及重要生命相关信息评估,为麻醉医师提供“第三只眼睛”,提高了临床麻醉水平。科室成熟开展可视化麻醉技术,包括超声引导臂丛、坐骨神经、椎旁神经、股神经等术前超前镇痛、术中麻醉、术后加速康复镇痛等技术;开展纤支镜插管、导丝逆行插管等方法处理头面部气道肿瘤、烧伤等困难气道技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麻醉学》等杂志并获得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专科已开展的主要技术项目:目前麻醉科开展的主要技术项目包括:全身麻醉、阻滞麻醉、喉罩通气、气管插管、双腔气管插管、体温调控、术后镇痛、深静脉穿刺、动脉置管术、呼末二氧化碳检测、无痛检查诊疗、体外循环、麻醉深度检测、血气分析、血液回收、纤支镜用于困难插管、TEG、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ECMO、TEE技术等。近五年由麻醉科主导的ECMO诊疗团队,汇聚来自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心血管诊疗中心及ICU等科室的专家,抢救流程完备,操作人员技术熟练。麻醉科成功开展了多例经环甲膜穿刺钢丝引导下逆行气管插管术,对于非预期困难气道患者的抢救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麻醉科于2010年初开展体外循环全身热疗技术。目前已有十余例次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体外循环离心泵变温系统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短期内即出现肿瘤组织坏死、肿瘤标记物浓度下降及症状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全身热疗已经成为继外科、放疗、化疗和免疫生物疗法之后的治疗肿瘤的又一手段,该治疗方法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副作用较少,但全身热疗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患者机体温度。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与其他加热方法相比,其加热过程更接近于人体发热状态,是由内向外的加热过程,升温速度快,加热效果好。麻醉科与呼吸科合作已经对十余例次尘肺患者实施肺灌洗术,有效清除患者肺内大量异物,术后明显改善症状,体质、体力得到恢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肺灌洗疗法是指病人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另一侧肺用灌洗液反复灌洗,从而使吸附在肺内的异物排出。此项技术的开展为矽肺、肺纤维化等难治性、慢性肺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详情

专家科普

镇静药停用后几天苏醒
2024.05.17
镇静药停用以后,一般60-90分钟就能苏醒,速度应该很快。在麻醉过程中应用的镇静药,根据不同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复杂程度,常用的是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等一类的镇静药。用镇静药的目的主要是让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当镇静药停用以后,根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浓度和剂量,停药60-90分钟以后,药物就会完全代谢,部分时间长的病人需要2-3个小时。如果病人身体非常弱,或者肝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体弱病衰的病人,时间可能更长,需要4-5个小时。如果是简单的手术、小的手术,而应用的量很小,病人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全苏醒,所以可以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动力学的平稳,使病人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状态。
刘进德主任医师麻醉科
9.23万
9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2024.04.29
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的主要神经阻滞方法,肌间沟入路是在脖子附近,在左或右侧的颈部进行穿刺。而这个部位有颈动脉、颈静脉、臂丛神经主干走行,在穿刺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如下:1、损伤血管:针会损伤动脉、静脉,损伤动脉、静脉以后会有出血。同时在给麻醉药的过程中,局麻药进入或吸入血管会产生中毒反应;2、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以前都是盲穿,通过解剖定位来进行穿刺,所以有可能会损伤神经主干,产生一侧肢体的偏瘫或者瘫痪。现在主要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基本是在明视下,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基本上已经很少见。血管损伤很常见,轻者局部出现血肿,重者局麻药中毒或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些都有一系列的预防机制应对,比如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病人清醒,如果有不舒服可以随时交流。另外在穿刺前会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哪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王晖主任医师手麻科
16.75万
87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
2024.01.26
拔牙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以及适应人群,具体如下:1、区别:主要在于拔牙过程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拔牙过程中意识不清醒,全程不知道,就是全身麻醉。如果在拔牙过程中,能够全程配合医生操作,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就是局部麻醉;2、适应人群: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浅,比较容易拔,操作比较简单,患者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可以选择局部。如果患者牙齿位置比较深,操作比较复杂,患者特别紧张,或者一张嘴看牙就容易恶心,或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就建议选择全麻。全麻和局麻相比会更舒适、更安全,费用也稍微高一点,现在全麻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李茜副主任医师麻醉科
14.15万
2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