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现有医生13名,博士3名,硕士生导师4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名,消化内科包括病房和消化微生态治疗中心。科室特色消化科病人的特点是病种多、病情疑难复杂、危重病人多,科室一贯重视对疑难杂病的诊治工作,消化科的工作作风一向以科学严谨、认真细致、规范有序著称,病房的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诊治了许多疑难危重疾病,被认证为“全国食管疾病协作中心”、“汕头市临床重点专科”及“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消化内科是汕头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硕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临床和学术研究在粤东享有高知名度,据2019年艾力彼发布的中国地级城市医院专科全国排名结果,消化内科进入前30强。主要诊治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慢加急肝衰竭、重症胰腺炎等急症抢救,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肿瘤等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可满足临床试验需要。科室拥有13C呼气Hp(幽门螺杆菌)检测仪1台、结肠水疗机1台及粪菌分离纯化仪1台,专科病房配备有心电图机、吸引器等抢救设备,急救药物齐全,并设有专用受试者接待室。消化内科各种诊疗技术达到粤东地区先进或领先水平,在急性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内镜下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目前开展的项目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食管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消化道内镜止血术、异物取除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食管内支架治疗、消化道肿瘤电切电凝术、无痛内镜技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胆管引流术(鼻胆外引流术和胆管支架内引流术)、胶囊内镜、结肠支架置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通过内镜微创技术解除病人的顽疾和免受外科手术的痛苦,在本地区及省内有着较好影响,享有较高知名度。近年来新开展粪菌移植新技术,又称为肠道微生态治疗,是指将健康的人粪便中的正常的功能菌群移植至患者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此治疗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的过程,它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目前国际上粪菌移植已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除此之外还被应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肝性脑病、儿童自闭症、放射性肠炎等多种疾病。粪菌移植技术总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且一般患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根据不同疾病可选择不同疗程以达到肠菌定植稳定状态,该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为经药物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相关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在蔡先彬主任团队带领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在粤东率先开展粪菌移植术,治疗疾病包括肠易激惹综合征、肠道艰难梭菌感染、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肝性脑病等,并取得良好疗效。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胰腺炎抽血查什么项目
2024.05.16
胰腺炎分成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我们大多数碰到的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抽血检查项目还要分成在急性期的检查项目,以及经过治疗后、出院后的复查项目。1、急性期的检查项目:急性胰腺炎在急性期时,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脂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检查、肿瘤指标检查,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急性胰腺炎可能的病因。最常见的3大病因包括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以及暴饮暴食相关性;2、经过治疗后、出院后的复查项目:患者在急性胰腺炎的恢复过程当中,最主要是检查炎症情况、肝功能情况恢复得如何。一般急性胰腺炎经过治疗后如果好转,会过2-4周再进行复查,尤其是一些高脂血症性的胰腺炎,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般过2-4周要重新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以了解恢复情况、血脂控制情况以及肝功能情况。所以,胰腺炎抽血的检查项目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一些不同的检查,具体还是要去消化内科的专病门诊看一下。
李均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17.46万
81
查血可以查出幽门螺杆菌吗,首选方法是什么
2024.05.10
查血可以查幽门螺杆菌。目前非侵入性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有血液检查、粪便检查,以及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等,在上述方法中,查血监测幽脉螺杆菌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虽然血液中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抗体,但这些抗体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当前感染,或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因此对于大多数情况,查血并不是首选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相比之下,尿素呼气试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国际上监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性高,对于诊断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谦民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9.97万
61
长期便秘为什么易发生大肠癌
2024.04.29
便秘和大肠癌直接的相关性,目前还没有一些明确依据,但是长期便秘,大便容易积存在直肠膨大的地方,大便排出不畅的时候,大便中的一些毒素会对对肠黏膜产生刺激,长期的刺激可能会使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增加。有文献报道,便秘患者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没有便秘的患者,直肠息肉尤其是一些腺瘤性息肉,尤其是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癌变几率。
张晓梅副主任医师消化科
8.09万
36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