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88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支医护人员梯队合理、技术精湛、救治能力突出的优秀医疗队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8年成立重症医学科;2002年江苏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6年江苏省重症医学专业护士实习与培训基地;2009年首届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10年重症医学诊疗中心(江苏省唯一);2010年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11年江苏省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2年国家级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医疗工作临床医疗工作是重症医学科首要的任务。重症医学科是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基地,收治的重症患者主要分为以下3类: (1)急性、可逆性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患者;(2)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高危患者;(3)慢性疾病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的患者。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诊治为核心的专科救治体系,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专科技术特色奠定本学科的专科地位,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重症医学诊疗和会诊中心。科室的医疗辐射范围明显扩大,院外会诊遍及省内各市县及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十余个省、直辖市。每年招收40余名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前来进修学习,各学员回原单位后成为重症患者救治中的骨干力量。科研工作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是科室和临床发展的长期动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工作,形成“急性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两大科研方向。学科近年承担卫生行业重大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基金1项和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研究。相关研究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29篇。近年来获中华医学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奖数项。研究成果和影响力在国内重症医学领域均名列前茅。学术合作关系的建立创造了人才培养的平台,促进了学科的高质持续发展。目前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德国ULM大学、莱比锡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先后派出5名学者前往进修学习,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指导科研及教学工作,促进了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组成。作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5名,博士研究生8名。培养人才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6位医师承担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资质培训和全国的重症医师规范化培训授课工作。学科带头人邱海波和杨毅教授承担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多部指南制定,被聘为卫生部职称考试出题审题专家,为促进重症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主编论著共18部,其中大部分已成为重症医学建设与临床诊疗指导用书。
详情

科室疾病

邱海波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博士
博导
教授
全国专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衰竭、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方面的处理。
刘玲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博士
博导
教授
全国专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肺栓塞、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障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气肿、肺纤维化等方面的处理。
杨毅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博士
博导
教授
全国专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衰竭、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方面的处理。
郭凤梅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博士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衰竭、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方面的处理。
黄英姿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博士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衰竭、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方面的处理。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2024.01.03
心肺复苏时CCF(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是需要关注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是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时间比值,所以CCF首先是一个比值。要了解CCF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循环,保证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例如大脑、心脏的冠脉有效血液循环。所以心外按压的时间,对于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心外按压的时候,又不得不在有些情况下来停止,比如人员的更替。要求至少5个循环、2min的心肺复苏以后,必须进行人员的更替。这是因为时间再长,进行心外按压的医务人员效能会降低。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要建立人工气道,也就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此时也得终止心肺复苏。另外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电除颤的过程中,无论是去评估病人的心率、节律以及进行充电除颤的过程中,都不得不终止胸外按压。5个循环2min的时候,会对病人的呼吸、心跳重新进行评估,以及病人ROSC以后都要进行评估。这些动作都造成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因为胸外按压对于脑、对于心脏的灌注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比例要求至少达到60%,最好能够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器官灌注,这也是心肺复苏CCF的意义。
滕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15.86万
64
气管切开后遗症
2023.12.08
气管切开后,远期有可能出现后遗症,但是发生的概率都不是特别高。 1、气管狭窄:因为长期气管切开套管的因素,出现肉芽组织,支气管黏膜内膜的损伤,从而导致气管狭窄,支气管功能受损,廓清能力变差,容易发生肺炎感染的情况。 2、疤痕:因为颈部需要有造瘘口,切口如果恢复之后都会出现疤痕。 3、其他:因为手术损伤患者的喉返神经或者甲状腺,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的问题,当然上述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是极低的。
王常永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270
102
女人喝酒好吗
2023.12.04
如果喝酒过多或者是频繁喝酒,对身体不好,主要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血糖水平,喝酒过多还可能会诱发肥胖、脱水、皮肤受损等,但偶尔少量喝酒,比如喝葡萄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刘志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625
4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