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四肢科

科室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四肢科,分为骨四肢科一区、骨四肢科二区,介绍如下。骨四肢科一区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4人。引进了进口C臂电视透视X线机,美国Strake膝关节镜,俄罗斯Ilizarov外固定架等等先进诊疗设备,开发了一批有自主产权的电磁夹板、跌打膏、股骨头再造术等一批具有瑞康特色、疗效优良的诊疗项目。多项关节置换技术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开展关节镜诊疗业务。业务骨干多次到美国、德国、俄罗斯及我国台湾地区研修、学术交流。科室一贯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萃取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深受患者好评。1、关节置换技术:采用先进关节置换理念,最新的关节置换技术,治疗各类晚期骨关节病(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股骨颈骨折等。近年开展了髋、膝、踝、肩置换术,翻修术近千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踝关节表面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等5项关节置换技术为广西最先开展。2、与国际接轨的微创技术:①采用髓内减压加骨髓移植或髓内减压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髋疗法,具有微创及确切疗效。②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配备大小不同关节镜,治疗四肢大小关节各类关节炎,关节内骨折,韧带、半月板损伤等关节疾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③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关节内及近关节骨折。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关节内及近关节骨折,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3、中医特色优势:筛选出疗效好的中草药,形成系列处方,辨证施治,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采用中医药调理扶正,大大降低为围手术期的风险。术后运用或血补肾中药、烫疗、手法等综合疗法,促进了骨折早日愈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快,提高了骨关节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配合相得益彰。4、四肢肿瘤治疗的新理念:开展四肢肿瘤的化疗及肿瘤假体置换保肢治疗。5、骨科康复训练:拥有专门的骨关节康复治疗师及相关设备,能保证各类骨伤病人尽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为目前广西综合性医院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共分四个住院病区。其中骨四肢二区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广西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广西医学重点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为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医师10人,护士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4人。一支以青年硕、博士为主,老中青结合,各年龄段分布合理的临床、科研梯队,为骨科诊治提供强大的学术和临床支持,也更有利于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服。继承并发扬老一辈骨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教授、李桂文教授的经验,开展传统中医疗法如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固定,中药内外治疗四肢骨折,跌打膏治疗各类筋骨外伤,白药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收到独到疗效。科研:近年积极开展骨伤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以及多功能骨科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厅级、院级课题12项,年发表论文15篇,近年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4篇,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专利4项。教学:承担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教学任务,近3年培养研究生20多名,本科生500余名。骨四肢科二区技术力量雄厚,学科涵盖关节外科、创伤外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小儿骨科、成人矫形外科、显微手外科及各类骨病专业等多个亚专科,拥有国内先进的治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骨四肢科与国际知名关节外科中心、骨肿瘤治疗中心、小儿骨科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优势专业及诊疗范围一、关节外科:骨四肢科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科室之一,关节置换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十余年来,人工关节置换超过2000台;在国内最早推广贯彻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技术;在人工髋、膝、肩、肘、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特别是在股骨头坏死、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高龄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血友病关节炎等关节置换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诊疗范围:各种疾病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肿痛及关节不稳;关节化脓性感染、关节结核、痛风;股骨头坏死、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血液病性关节炎等。二、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骨四肢科是国内较早开展关节镜技术的科室之一,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微创诊疗器械与康复设备。科室较早时期引入运动医学的理念,关注全身骨与关节的病损,致力于微创治疗各种骨与关节疾病。从业医师经验丰富,均曾于国内国际先进的运动医学中心学习交流。科室关注对运动损伤患者的综合治疗,精心手术之后辅助以系统正规的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更好恢复,取得很高的患者满意率。诊疗范围:各种疾病需进行关节镜探查治疗的患者;各种运动、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及竞赛相关骨与关节损伤的患者;各种原因引起关节肿痛及关节交锁和不稳定的患者;微创治疗膝、肩、肘、腕、髋、踝关节疾病;关节镜治疗关节滑膜炎、关节内游离体、关节交锁、关节化脓性感染、关节结核、痛风性关节炎、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半月板损伤、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等。三、创伤骨科创伤骨科也是骨四肢科重点和优势专业,一直以来都在骨科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患者多且病种丰富,其中不少有着相当的治疗难度,挑战着一代又一代医生的医疗诊治水平。为了更好地提升大众患者的医疗满意率,为了更多地提高重危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科室陈跃平、林宗汉主任的领导下,骨四肢科医生共同努力,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项目。诊疗范围:各种复杂的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周围骨折和锁骨、肩胛骨、肱骨、尺桡骨、腕骨、指骨、骨盆和髋臼、股骨颈、股骨、胫腓骨、跟骨足部各骨骨折以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还开展骨不连、骨髓炎等的手术治疗等等。四、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骨四肢科是全国较早独立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专业的医院之一,在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骨盆肿瘤、软组织肿瘤及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骨转移癌综合治疗、恶性肿瘤超大剂量化疗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疗范围:各种原发性骨和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各种瘤样病变、骨和软组织转移瘤,如:骨软骨瘤、脂肪瘤、血管瘤、坐骨结节囊肿、内生性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嗜酸性肉芽肿、骨肉瘤、尤文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五、小儿与成人矫形外科:在股骨头坏死分期外科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马蹄足、急、慢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臀筋膜挛缩、O型腿、X型腿、小儿四肢骨与关节畸形、患病肢体的外科延长矫形治疗、脑瘫后遗症综合治疗等方面在国内有明显技术领先优势。诊疗范围:成人肢体骨与软组织畸形、小儿骨与关节疾病及畸形、其他成人与小儿运动系统骨与软组织非创伤性疾病及畸形,如:斜颈畸形、臀肌筋膜挛缩症、先天性骨关节疾病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分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肢体畸形矫形、脑性瘫后遗症的肢体畸形矫形等。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膝关节里面有积液怎么处理
2023.12.28
膝关节积液的处理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积液量多少等不同因素决定,具体如下:1、积液量较小: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积液量较小,引起的症状较轻,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使得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如可以使用局部热敷,改善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症和滑膜炎症,加快积液吸收。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塞来昔布、安康信(依托考昔片)等,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嘱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训练,包括规律性地伸膝关节以及关节抗阻训练,都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加快积液吸收;2、积液量较大:如果积液量较大,如达到中等量或大量积液,往往会引起较为明显的症状,如关节活动受限,在屈膝关节时出现关节疼痛、屈曲活动度降低。可以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抽除膝关节内的积液,再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防止积液不断渗出。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黄恺主任医师骨外科
12.70万
46
左后背肩胛骨下方麻是什么原因
2023.12.27
患者左侧后背肩胛骨下方区域麻木,常见有以下原因:1、炎症刺激:可能是由于局部炎症刺激造成的局部筋膜炎症,由血液循环障碍所造成的酸性物质堆积,炎症因子局部存留并刺激皮神经,造成局部麻木,部分情况下患者还伴有区域的疼痛和后背僵硬;2、神经卡压:如果胸椎神经走行过程中支配该区域的皮神经受到卡压,可能会造成局部麻木,或伴有胸侧部放射性疼痛。两类情况均可采用局部热敷,以及轻柔手法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具有一定效果;3、内脏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内脏疾病所引起的后背牵涉麻木、疼痛,建议患者到正规公立医院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查体,必要时还需完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合理化的治疗措施。
赵文涛主治医师骨科
11.29万
89
踝关节脱位的内治法
2023.12.25
内治法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利湿通络的方剂,如活血舒肝汤加木瓜、牛膝,旨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并促进经络的畅通。 随着肿胀消退,治疗会转向通经利节、壮筋骨的药物,如筋骨痛消丸。这些药物有助于疏通经络,强健筋骨,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当解除固定后,患者可以服用补气血、壮筋骨、强腰膝、通经活络的药物,如健步壮骨丸。这些药物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筋骨的力量,提高腰膝的稳定性,并促进经络的活络,从而加速患肢的功能恢复。 对于开放性脱位的治疗,着重于防止感染和稳定骨折脱位,使关节得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伤后6-8小时内,应彻底清创,常规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复位和内固定后,应该争取一期缝合闭合伤口。一期缝合可以减少伤口暴露的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参考资料:[1]卞泗善等主编,现代骨病与骨伤诊疗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
田树春副主任医师骨科
3317
20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