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

科室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是一个有着逾80年历史的科室,科室创建于1934年,前身系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普通外科,我国著名普通外科专家李祖蔚院长兼任首任主任,1998年从原普通外科独立成为三级学科科室。学科于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广西首批医疗卫生重点学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肿瘤专科),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卫生厅及广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在学术带头人何松青副院长(教授)及肝胆外科彭涛主任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医疗、教学和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水平医疗技术的科室。肝胆外科现有2个病区,正式编制床位95张,年门诊量约30000人次,年收治病人约4000人,年大手术例数逾2000台,年介入手术逾1000台。学科设备先进,有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多弹头射频治疗仪(RFA)、IQQA三维成像系统、日本光电DDG肝储备功能定量分析仪、术中超声机、胆道镜、胆道碎石仪、管道闭合系统(Ligarsure)、超声吸引刀系统(CUSA),ERBEVIO超级电外科工作站、术中C臂影像系统等诸多先进诊治设备。并依托医院的PET/CT、DSA、256排CT等大型尖端医疗设备,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综合医疗服务。服务半径已不局限于广西地区,海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的众多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一、人才构成团队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60人,其中医生32人,护士36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国家级委员10人次,省级主任委员3人次,省级副主任委员8人次,常委8人次。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专科)项目带头人1人,广西“人才小高地”慢性肝病临床诊治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广西卫生厅首批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终身教授1人,在区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二、专科特色1.肝脏外科针对广西原发性肝癌高发的现状,团队通过MDT(多学科联合诊治)机制,突破了不同学科间的障碍,建设了以外科切除为主,辅以放射和超声引导下的栓塞化疗、射频和无水乙醇消融等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等全方位综合治疗肝癌模式,不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还使失去手术切除时机的中晚期肝脏肿瘤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延长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巨大肝癌的切除、复杂性肝癌切除、精准肝切除等技术在国内肝癌治疗方面处于先进水平。2.器官移植在广西率先开展肝脏移植,迄今已完成超过150例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例肝肾联合移植,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肝脏再次移植联合肾移植。迄今受体最长存活已超过20年,目前生活质量良好。肝胆外科是卫生部首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中心,以高成功率、高存活率、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3.胆道外科本学科采用胆道镜、术中超声、碎石仪和肝切除技术相结合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大大降低残石率;机器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的普遍应用标志着肝胆外科胆道疾病的治疗已进入微创胆道外科时代,使胆石病的治疗创伤更小,效果更佳。4.胰腺外科每年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逾40例,应用血管重建技术的胰腺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以及应用腹腔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方面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肝胆外科与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协作,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和严重腹腔感染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大批特重型患者重获新生。5.肝胆介入科肝胆外科于80年代即开展肝胆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这一技术的大型医院之一。目前开展介入诊疗有超声介入和放射介入两大类,以肝胆胰肿瘤和胆道梗阻为主要病种,每年开展肝癌放射介入诊疗800例、肝癌消融治疗200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100例、超声介入诊疗200例。使肝胆胰肿瘤的诊治更加合理化、最优化、个性化、精准化。三、科研特色肝胆胰外科实验室为广西肝脏损伤及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肝损伤与修复创新团队人才小高地,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开展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何松青教授为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课题7项,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近年来全科同仁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医学类本科规划教材4部。肝胆外科还是全国外科系统中第一批被批准成为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的单位。何松青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申报的《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2017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立项,也是广西地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在其它研究方向,肝胆外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课题15项,课题经费逾1000万元,已获省厅级科技奖12项。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胆结石的成分
2024.05.20
胆结石的形成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了解胆结石的成分及其形成的原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的比例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当胆固醇在胆汁中过饱和时,就会析出结晶,并且逐渐聚集成为结石。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节,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比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以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2、胆色素结石:其主要由胆色素构成,它的形成通常与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原因有关。细菌感染会改变胆汁成分,使其中的胆色素沉积并形成结石。因此预防胆道感染需保持胆道的通畅和清洁,这是预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3、钙盐结石:其在胆结石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的形成与饮食习惯和体内钙的代谢有关。当摄入过多的钙质或者是钙代谢异常都有可能导致钙盐结石的形成。因此在补钙时要注意适量,应避免过度摄入。防止胆结石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蔬菜、水果等,这样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排泄和减少胆石的形成。其次,要积极地治疗胆道感染和其他的胆道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导致结石增多或者逐渐形成。对于已经形成的结石,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就医,能够及时解除病痛。
张晓主任医师肝胆胰腺外科
15.68万
45
肝癌有良性和恶性吗
2024.05.15
肝癌不分良性、恶性,肝癌就说明已经是恶性。肝脏上常见的良性疾病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腺瘤等,而恶性的肝癌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从病理类型又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性肝癌,其中肝细胞癌占85%-90%以上,继发性肝癌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的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其他部位如肺、乳腺、骨以及甲状腺,这些部位的肿瘤,包括肾也可以转移到肝脏,这就属于继发性肝癌。
张磊副主任医师肝脏外科
16.92万
86
总胆汁酸20μmol/L严重吗
2024.05.07
总胆汁酸20μmol/并不是说很严重,但是也要去查清引起其升高的具体原因。总胆汁酸正常的数值一般是0.1-10μmol/L,20μmol/L属于轻度升高。1、生理性原因:一般可以见于一些生理性的原因,注意是否有抽血前的熬夜、饮酒、暴饮暴食等,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地改善,再进一步地复查,一般总胆汁酸可以恢复正常;2、器质性疾病:也要进一步地进行肝胆方面的体检,看是否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急慢性肝炎,包含病毒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等。总体是引起了一些胆汁代谢分泌的异常,从而会引起胆汁酸升高。另外,也包含了一些胆道方面的梗阻疾病,比如肝内的胆汁淤积、胆道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肿瘤等而引起的梗阻性因素,通过肝胆彩超的检查,可以进一步地明确是否有相应的器质性的改变,并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治疗,此外饮食上也要注意减少油腻、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戒烟、戒酒。
孟泽武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13.23万
2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