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

科室简介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由4个临床病区,省级名中医工作室、神经康复中心、重点专科研究室和脑功能检查科等部门组成。专科以脑血管病(中风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血管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和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为主攻方向。拥有先进神经介入专用DSA机,有近300平方米的康复大厅。编制病床135张(其中重症监护病房12张),开设有中风、眩晕、睡眠心理、头痛、颤病(帕金森病)、癫痫、记忆等七个专科门诊。专科拥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其中博士、硕士共22人,外聘教授4人,博导1人,硕导3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在读研究生15人。脑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成员、广东省中医名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及江门市中医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认定专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综合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单位、中医药防治中风联盟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建设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及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应用分会副会长单位,江门市中医药学会脑病、脑心同治及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学术带头人为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余尚贞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江门市名中医石青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沈英森教授、范德辉教授等在专科带徒,指导脑病中医理论继承创新、培养脑病人才。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东方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科研及临床工作。脑病科目前拥有四个临床病区(即脑病科一区、脑病科二区、脑病科三区、神经重症监护病区),成立了六个亚临床专业组,包括脑血管病组(包含神经介入)、痴呆病组、神经肌肉疾病病组、中医心理学病组、神经重症医学病组及神经康复病组;划分为六个神经功能区,分别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神经血管介入治疗室、神经电生理工作室、传统中医康复治疗室和现代康复治疗室、中医心理睡眠治疗室及心身整体诊疗及记忆障碍工作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包括危重病人神经中央监护系统、24小时动态脑电图系统和视频脑电图系统、肌电图、经颅多普勒、PEM心身整体诊疗系统、康复机器人及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专科坚持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拓展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模式以及本专科疑难疾病等领域的中医优势,以中风病(脑梗死)、痴呆(血管性痴呆)、面瘫病为重点病种;以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为疑难病种;以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脑出血、重症肌无力危象为急危重病种。对上述病种重点进行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持续优化的临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了中医药的防治水平。其中研发“复聪香液”药氧吸入治疗血管性痴呆,使中药与氧有机结合,使到药物在体内吸收率大大提高,同时发挥氧对脑细胞的作用,开拓中药新剂型及用药途径;研发“冰黄五苓液”直肠滴注治疗急性脑水肿、脑出血,创制简单、可行、快速、高效的中药制剂。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四十多项,是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分中心,获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SCI文章及国家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发明8项。专科坚持“现代医学跟得上,中医优势至上”的发展理念,运用综合中医手段治疗,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开发专科专病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详情

科室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2018.08.03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别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较为严重的病症,会出现剧烈的头部胀痛、意识不清、嗜睡、昏迷或神经系统改变、肢体改变等症状,约50%-75%的患者可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5%。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第一次出血后,再次发生出血现象,会进一步增加死亡率。建议患者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明确病症及时治疗。
刘羽雄副主任医师脑病科
16.09万
184
面瘫中医治疗后多久见效
2018.07.28
面瘫中医治疗时间长短不一,主要依据个人体质而定。恢复时间较长者可达1.5个月甚至3个月,较短者仅需3天即可。若患者年纪较大,同时合并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疾病,则恢复时间相对较慢。若患者体质相对较好,无其它慢性基础病,恢复相对较快。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与生活调理,保证充足休息时间,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则恢复效果更佳。
石青主任中医师脑病科
15.40万
118
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
2018.07.24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及颈动脉彩超、CT、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确定。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部分可在听诊时有吹风样杂音。如检查结果显示属于轻微狭窄,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双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降脂药物的联合治疗。狭窄严重情况下,应采取介入治疗,必要时可植入支架。同时,注意定期复查,患者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可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赵千山主任医师脑病科
11.98万
21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