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感染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2位医生
科室介绍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感染内科基于与各专科一线医生密切合作的模式,临床微生物医生通过诊治病人,优化实验室检测方案以适应临床需求,提出感染控制策略(由感染控制护士执行),与药师合作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并将新发现与基础科学家的快速研究密切联系。因此,中心能作出非常罕见病例的诊断,如Whipple's病、Q热、毛细线虫属感染肝脓肿、尖端赛多孢子菌慢性脑膜炎等。中心具备全面检测能力(包括PCR检测),可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进行检测。

中心对高危病人进行多重耐药菌主动性筛查,以预防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其高标准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减少医院感染暴发的能力,在ACHS评审中获评感染控制EA(成就卓著)称号。

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战略筹划者

过去几年里,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保持非常低的水平,这得益于成功的抗生素管理计划。作为“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之一,医院将在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快速诊断、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领域开展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带领医院迈向新的国际水平。在病人、其他医学专业一线人员、临床微生物医生、实验室人员、药师、感染控制护士和基础科学家的密切合作下,中心将成为防治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战略筹划者。

亚专科介绍

1、微生物科:提供快速、准确的微生物检测服务。引进了SARS-CoV-2PCR等10种精准诊断检验技术;提供全方位微生物感染检测项目,包括检测细菌、真菌、抗酸菌、寄生虫、病原体抗原、抗体、PCR;质谱仪约15分钟可有细菌、酵母菌鉴定结果;寄生虫卵采用标准浓缩法;抗菌药物”分级”报告,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随便报告Big-gun药);主动多重耐药菌(MDROs)筛查(Activesurveillance),防止医院感染;自家研制多重耐药菌筛查肉汤及平板,有效及低成本检出多重耐药菌;自家配制孕妇GBS筛查增长肉汤,更有效及低成本检出GBS,检出率高(14.32%)。

2020年1月首先引进了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核酸实时RT-PCR试剂,筛查出武汉以外第一宗新冠核酸PCR阳性病人及其家属(Lancet柳叶刀2020),通过自主研发的试剂检测出新冠病毒,为医生诊断提供了依据。2020年疫情严重暴发的时候,经过多次实验优化,把检测技术引进到医院常规筛查测试及深圳湾关口方舱实验室。

2、感染科:提供感染性疾病会诊及咨询服务。科室通过发挥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感染性疾病团队感染性疾病诊治综合力量,建立全院感染性疾病会诊制度,规范科室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治工作,提高疑难及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力,目前已诊治多种罕见病例,包括Whipple's病、播散性脓肿分枝杆菌、毛细线虫属感染肝脏肉芽肿、尖端赛多孢子菌慢性脑膜炎等;同时参加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对临床医生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及抗菌药物审计,结果反馈临床并不断改进,使全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处于低水平状态。

3、院感科:提供感染控制策略及指导。以国际标准为指引,制定感染性疾病防控策略。科室骨干在广东省及深圳市担任感染控制专家,多次受广东省不同地区邀请授课,参编地方指引及国家标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常态化管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钟南山。

主动为高危病人进行多重耐药菌主动性筛查,以预防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其高标准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减少医院感染暴发的能力,在ACHS评审中获评感染控制EA(成就卓著)称号。

2020年1月处理首例输入病例:处置全国第一、二例输入病例,处置首例输入病例的五名家属(其中三例确诊),包括陪同检查、标本采样、流行病学史调查及协调病房。

科室擅长
艾滋病
手足口病
梅毒
水痘
病毒性肠炎
感染性胃肠炎
急性丙型肝炎
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诺如病毒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