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2位医生
科室介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优势重点学科群科室、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深圳市医院管理中心首批医学领先学科、品牌学科。深圳市三名工程——“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创伤骨科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深圳市医学会创伤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13年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科室医护人员2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4名,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6名。共开设病床40张,具有拥有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远程手术视频会诊系统、骨科牵引手术床、高清手术显微镜、数字化G型臂等先进设备。专科优势临床技术有三维数字技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股骨颈和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及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外固定架结合复合组织瓣治疗四肢毁损伤、复杂骨盆及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等。

专科优势:

专科优势临床技术有三维数字技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股骨颈和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及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外固定架结合复合组织瓣治疗四肢毁损伤、复杂骨盆及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等。

专科特色是以数字化骨科、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肢体畸形矫正、肢体功能重建的治疗和研究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治疗各种类型四肢骨折、伴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开放伤、骨盆髋臼骨折、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肢体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等。其中在应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的骨折微创内固定、数字化骨科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矫形器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的临床和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创伤骨科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合作共建“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创伤骨科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创伤骨科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主要建设成效

通过柔性引进三名工程,五年建设期间内,每年开展1次深圳市创伤骨科论坛,并在深圳市逐渐扩大科室影响力,2018年4月成功将带头人王满宜教授引进医院,11月挂牌“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成为深圳市创伤中心建设牵头单位。2019年获选“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亚专科”前5名(排名不分先后)。

2015-2019年,团队共获得各级科研立项13项,其中省部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中华系列文章5篇,SCI期刊收录论文7篇;出版专著23本(册),申请专利11项,获得授权7项,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一种新型的压力梯度袜-2019年护理专利成果转化展示优秀项目奖”一项,其他各级学术会议奖项19项;新增任职共计42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24项,市级7项,中华医学会任职2项。

2017年,创伤骨科开展“建立院内VTE管理体系”新技术新项目,截至2019年,多次开展院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为深圳市培养VTE方面护理人才。现已成为深圳市标杆单位,并获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栓防治基地、广东VTE防治联盟单位。

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

2019年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

2020年获批国家骨科专项能力培训教育基地。

学科在全市的学术地位

2002年在深圳市率先挂牌成立创伤骨科,2005年获批成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

2011年深圳市十大优势学科群(骨科)科室。

2013年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2014年成为深圳市医管中心医学领先学科。

2015年深圳市政府实行“三名工程”,首批成功引进“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创伤骨科团队”,为创伤骨科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指导。

2016年成为深圳市医管中心品牌学科。目前学科在深圳及周边地区颇具影响力,并在2016-2018年度深圳市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第一(骨外科学)。

2019年获选“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亚专科”前5名(排名不分先后)。

科室擅长
骨关节炎
关节炎
骨折
关节挛缩
关节损伤
手外伤
桡骨下端骨折
骨盆骨折
踝关节扭伤
撕脱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折
脊柱韧带骨化
继发性骨关节炎
开放性骨折
髋关节骨关节炎
内踝骨折
前臂骨折
手腕骨折
双踝骨折
外踝骨折
无名指骨折
下颌骨骨折
小腿骨折
小指骨折
压缩骨折
应力性骨折
中指骨折
坐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