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是我国血液净化技术的主要创建单位之一,教育部重点学科,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和上海市肾脏疾病与血液透析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以及我国肾脏疾病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肾内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肾内科门诊和肾病实验室四部分组成。开展血液透析、同种异体肾移植等多项技术,在血液净化、急性肾损伤等危重病治疗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科室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于1973年创建包括当时大内科下属的肾脏病组和血液透析室,同年试制成功标准平板型人工肾机,成立血液透析室。1982年独立为肾内科,成为我国重要的肾脏内科和血液净化的临床和科研基地。科室的大事记如下:1、1973年参与研制平板型血液透析机,开始并开展血液透析治疗。2、1975年开展尸体肾脏移植获得成功。3、开展了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新技术:腹膜透析(1966年);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1973年)、血液灌流(1979年)、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危重急性肾衰竭(1985年)、改良的CRRT技术(日间CRRT,1994年;高容量血液滤过疗法,1999年;延长的每日血液滤过疗法,2000年)、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1995年)、二重血浆滤过(1999年)、MARS人工肝治疗(2001年)、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2003年)、ECMO联合CRRT的组合式血液净化疗法(2008年)等。上述技术目前多数已在全国得到普及,在肾脏疾病和一些特殊非肾脏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1979年开展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工作5、1983报道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提出诊治要点6、200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7、2011年被评为科技部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重大创制新药评价平台8、2012年被列为卫生部重点临床专科9、2014年成立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上海市肾病与血液净化重点实验室10、2015年成为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医疗科室主任丁小强,现在编医生人数3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6人,实验室技术员7人,血透室工程师3人。目前担任国际血液透析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1人;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上海肾脏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青年委员1人;上海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学组组长1人,肾脏病理学组组员1人。作为我国重要的肾脏病医疗中心,承担大量疑难危重病人的收治和会诊工作。肾内科门诊全年接诊患者超过14万人次,专家门诊接诊患者近5万人次。病房床位59张,科室每年收治病人超过2550例次。周一至周六全天开设专科门诊,并开设主治医生随访门诊,以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路感染、门诊腹透、尿毒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肾病、肾穿刺随访、狼疮性肾炎、水肿、肾病营养等专病门诊。每周30个半天专家门诊和1个半天干部保健门诊。血液净化中心拥有1800m2透析治疗室,96台先进的血液净化治疗仪。开展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子吸附循环治疗等,不仅用于治疗严重的肾脏病,还经常用于抢救中毒、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重症肝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目前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0余人,每年血透近8万例次,血液透析滤过近2万例次,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近3000例次。同时,每年接受大量来自上海市和全国其他省市的疑难、危重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短时透析治疗。腹膜透析专业组为我国首批卫生部腹膜透析示范培训中心,拥有腹透病房和设施完备的腹透门诊诊室,目前有维持性腹透患者500余例,开展各种腹透治疗技术。教书育人肾内科迄今共培养研究生博士53名,硕士生89名,博士后3名。接受大量上海市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医师进修,迄今共培养肾脏病专业进修医师100余人。参编重要教材《内科学》(7/8年制国家规划教材,2002、2006、2010)、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982,负责“血液透析”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第一、二版)“利尿剂”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物”。担任《实用内科学》副主编(廖履坦教授为11-13版副主编,丁小强教授任14、15版副主编)。其它自1985年起主持全国性血液净化、肾脏病诊治等学术会议、继续教育课程22次,参会人员6000余人次。2013年起每年均与国际血液透析学会(ISHD)联合主办国际血液透析会议,有力促进国内血液透析水平的进步。主持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14项,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6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肾脏病学领域顶级杂志,为我国肾脏疾病防治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次主持或参与重大医疗和保健工作。起草或参与我国多个指南和规范的制订。包括卫生部委托制订“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副主编、“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范”起草人、“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起草人、“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路径”起草人。中华医学会委托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常务编委和最终定稿人之一。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制订“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领域应用的专家共识“(2008,2010版)起草人。上海市卫生局和医学会委托制订“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主编。同时,多次为国家和上海市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要决策提供专业咨询。
详情

科室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尿蛋白0.3g/天是存在蛋白尿吗,怎么治疗
2024.05.06
尿液检查显示尿蛋白0.3g/天,这个量超出了正常范围,提示患者存在蛋白尿,属于轻度蛋白尿,量不是很大。如果出现尿蛋白达到了0.3g/天,首先要确定引起蛋白尿的具体原因,因为引起肾脏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各种相关的疾病只要能够伤到肾脏,就有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导致肾脏病的发生。所以如果患者出现了蛋白尿,要先确定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糖尿病肾病,可能要着重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狼疮性肾炎需要治疗狼疮。当患者的尿蛋白达到0.3g/天时,给予的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如给予降压药,包括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这一类降压药物可以降低蛋白尿,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此外,现在还有另一类药物可以选择,如SGLT2的抑制剂,也就是列净这一类的药物,也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杨冰副主任医师肾内科
11.78万
53
肾到底在哪个位置,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4.02.04
肾脏是一个生活中总是被提及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家伙,承担着人体内的重要任务——过滤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平时说得这么多,你真的知道肾脏究竟藏在哪里吗?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疑问,今天刷到我你可算是来着了。
刘志娟主任医师急诊科
3809
11
肾病综合征没尿是不是就是尿毒症了,怎么办
2024.01.19
肾病综合征是肾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症,低于30g/L,水肿以及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如果水肿比较严重,尿量就会减少,甚至达到了少尿或者无尿的状态。少尿是指每24h<400ml尿量,而无尿是指24h<100ml的尿量。如果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达到无尿或者少尿的状态,并不是进入尿毒症期,血中的肌酐很可能在正常范围之内,或者稍微高于正常范围。此时的治疗就需要进行机器来脱除水分的处理,也就是采用血液滤过或者普通的血液透析来进行脱水治疗,来代替肾脏排出水分的功能。使机体的水分顺利排出体外,从而使肾病综合征得到明显的缓解。尿毒症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损害,丧失排出毒素和水分的功能,使水分和毒素在体内聚积,出现血中急剧升高的肌酐,也就是>707μmol/L。肾病综合征出现无尿状态,绝大多数是肌酐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是意味着就是尿毒症。
彭涛副主任医师肾内科
17.40万
9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