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兴义市人民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23位医生
科室介绍

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由院前医疗急救(3120120),急诊预检分诊,急诊复苏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创伤处置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等组成,编制床位45张。科室以“复苏、抢救”为特色,负责急危重伤病连贯性一体化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护和重大事件医疗卫生保障等。

病种范畴:严重创伤,急腹症,脓毒症;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心衰、呼衰,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危险上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各型休克,心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急诊医学科(3297225)有工作人员113人。医师28人,护理70人,驾驶员12人,调度员3人。

科室重视对外交流学习,任中国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1名,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贵州急诊联盟常委1名,贵州省重症医学分会委员1名、显微外科分会委员1名,黔西南州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名、常委3名。科研立项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重点期刊10篇,牵头制定创伤中心建设标准1项,参加编译著作1部,参编创伤著作3部。承办国家级学术水平会议3次,省、州级学术会议5次,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作交流报告。

选派业务骨干出国深造2名(新加坡、美国),外出进修28名(华西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中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陆军特色中心、浙大二院急诊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参加CTCT培训20人,参加5C培训12人。

接收县市医院骨干医师、护理进修培训30人。义务承担医院全体员工急救技能培训任务并引领公众急救培训。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护小组(MET)及复苏应急反应呼救系统(EWSS),生命代码精准吹响集结号。急诊入口通畅,抢救区域距离急诊影像在50米内,绿色通道标识清楚,物流系统标本传送实施集中检验。急诊预检分诊区配备米健急诊信息系统及急诊挂号、收费系统。

急诊复苏抢救室(3297070)设创伤复苏单元(TRU)1个,抢救床位9张。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14张(负压2间)。

设备齐全:多功能抢救床23张,吊塔23套,气管插管车2台,可视喉镜5套,有创/无创呼吸机18台,转运呼吸机3台,心电图机3台,床旁超声2台,血气分析仪2台,双有创心电监护仪24台,心脏起搏/除颤仪2台,心肺复苏机2台,CRRT机3台,自动洗胃机3台,抢救车3台,复温系统(温毯、热风机)2台,亚低温治疗仪6台,胃肠营养泵8台,支气管镜3台。

高流量温液装置1台,骨通道装置1套。开展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技术(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心血管功能+容量评估),开展床边检验(POCT)技术(血气分析、乳酸、凝血功能、BNP、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NICOM)与治疗技术,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等。

开展气道开放技术(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血液净化技术(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持续肾替代、人工肝等),休克复苏,心肺脑复苏,电复律除颤,机械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深静脉、动脉穿刺置管,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冲洗引流,代谢监测,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床旁胃肠镜检查治疗(止血、营养管置入),静脉溶栓,镇痛、镇静,目标温度管理(复温、亚低温),VTE防治,院感防控,颅内压监测,腹内压监测,院际危重患者转运,急诊高压氧舱等。科室按照标准建立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TRU),有效降低了创伤救治的二次损伤。

急诊重症监护室(3297435)以“严重创伤,凝血病,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毒危重症,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支持”为发展重点,以信息化数字技术为支撑,配备米健急诊重症信息系统,有结构化病历系统,有可靠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历经“呼吸干预、血流动力学优化、目标导向治疗”的发展,坚持“肠道功能保护与保持”、“早期康复与中西医并重”理念,积极推动ECPR技术、体外膜肺氧合术(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心脏起搏等体外生命技术在急诊抢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院前医疗急救配监护型、负压型救护车10台,装备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心肺复苏机及呼吸机。通过学习培训整合“120”医疗资源,提高现场处置危及生命损伤的(创伤性窒息、张力性气胸等)急救能力,提高现场复苏、控制出血的能力及安全转运的能力,提高基于受伤机制高能量伤初步评估的能力及气道开放水平,确保急危伤病患者的通气及氧合。提升批量病员分拣上报及院前院内信息无缝衔接能力。院内直升机停机坪可开展参与航空救援服务。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由急诊医学科主导。重点对创伤小组成员进行创伤评估、救治流程的常态化培训,开展创伤真实环境下全流程高仿真模拟演练,实现“思想统一、流程规范、紧密协作”的目标。

夯实特殊类型(穿透伤、火器伤)、特殊人群(儿童、老人)救治经验,提升紧急救治标准化流程,最大限度减少漏诊风险。提升紧急救治手术技能多科协作支持,定期举行跨学科的创伤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遵循创伤规律优化多学科紧急救治机制及有效衔接流程。有时间节点质量控制考核指标,建立创伤全流程时间节点质量控制的闭环式信息化管理。

科室始终以严重创伤多学科协同救治为重点,保障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供“黄金小时”损伤控制、紧急手术干预连贯的一体化救治。

实施控制出血(手术、介入)、控制污染(清创、修补、冲洗、VSD)、减压扩容(引流、去骨瓣、开放腹腔、筋膜切开)、管道开通(气道、血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结构稳定、组织修复等手术。。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断指再植术、股动脉断裂血管移植术、岛状皮瓣术、游离皮瓣术与穿支皮瓣术等。牵头组成的实体化创伤多学科协同团队,代表区域内综合医院创伤救治最高水平,主导急救抢救复苏、紧急手术、eICU一体化全流程管理,持续提高创伤救治时效及整体水平,关键时刻关键技术推进改善创伤救治结局。

急诊医学科坚持“敬佑生命、服务至上”的精神,走“科学严谨、细致规范、厚积薄发、有所作为”的道路。经过二十年“三分提高、七分规范”的建设,现已成为医疗特色突出、人才梯队合理、急救能力精准、学术氛围浓厚、学科发展持续的急危伤病学科。是国家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院前急救、急诊医学、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教学科研中心。

科室以中心化、平台化建设为核心,践行“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坚持“严重创伤+急腹症+外科危重症”三路并进,“集中收治+实体化团队”两翼发展,通过“CTCT+5C培训”提升团队能力,依托实体化创伤中心搭建学科平台,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实现学科跨越。努力为急危重伤病患者提供“安全、规范、精准、快速”的一体化急诊急救服务。

急救电话:

0859-3120120

120

地址:兴义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一楼、二楼。

科室擅长
心脏骤停
高血压危象
呼吸衰竭
感染性休克
泌尿系结石
休克
食物中毒
水中毒
汞中毒
重金属中毒
前列腺癌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心力衰竭
感染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输尿管肿瘤
过敏性休克
酒精中毒
铅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药物中毒
创伤性休克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糖尿病性昏迷
细菌性食物中毒
小脑出血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