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其前身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始建于1994年7月,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我省最早成立的ICU,此后学科建设及工作从未间断。学科发展大致经历起步、快速发展及亚专科建设等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从1994年到2005年,ICU床位8张,从事ICU的专职医师由1人逐渐增加到6人,负责全院重症患者的救治,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同时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2.快速发展阶段:重症医学科于2005年5月搬迁至第二住院大楼,病房床位数由8张扩展到13张,从事ICU专职医生逐渐增加到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1人增加到2人。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相继成立了内科ICU(MICU)、急诊ICU(MICU),于2010年成立了儿科ICU(PICU),ICU总床位数增加到46张。从事ICU专职医师增加到30余人。3.亚专科发展阶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搬迁至第三住院楼,占地4200平方米,并分为三个独立病区,为重症医学亚专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三个病区分为重症神经/心脏、重症消化、重症呼吸。综合ICU专职医师逐渐增加至24人,分别分配至三个病区工作。在科室主任带领下,每个病区设置一位科室副主任。临床开展的业务及技能逐渐增加,在开展常规监测和临床技能基础上开展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莫氧合技术(ECMO)等,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科从建科至今参与了多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工作,包括2008年的50年难遇凝冻天气重症患者的抢救、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2003年SARS防治技术培训,201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2017年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救治等重要工作,无数次参与及指导院内及省内重症患者的诊治等,取得了优异成绩。历史上重要成就:2008年被评为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2009年12月经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前卫生厅)评审,获批准更名为“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获批为贵州省重症医学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2月被评为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3月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首届),2011年5月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症医学科临床培训基地,2011年8月获得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于2018年完成建设验收。教学成就:自1994年开科后一直从事重症医学教学工作,1997年起开始招收麻醉学(重症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由1人逐渐增加到目前的5人。2011年起最早在国内开展重症医学本科教育,2013年也在国内较早成立重症医学教研室,并成为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2013年教研室荣获“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新增博士生导师1人,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重症医学科每年还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对我省重症医学科医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自2012年起开展重症医学骨干医师培训,至今共培训了5期,共100余人。2018年获重症医学专科医学培训基地,并已开始从事重症医学专科医学培训工作。科研方面,重症医学科从事重症医学基础及临床科研工作。至今共承担科研基金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临床科研基金(多中心)多项。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5项。重症医学科目前主要医务人员结构:专职医师共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20余人,博士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比例达80%以上,出国访问学习经历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重症医学科目前主要先进技术包括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术、脑电双频指数、体外莫氧合技术(ECMO)、床旁超声监测、床旁气管镜诊治技术、床旁急诊胃镜及肠镜检查技术等。目前重症医学科在复旦大学专科排名中,位于西南地区第4名,重症医学省内位居首位。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2024.01.03
心肺复苏时CCF(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是需要关注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是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时间比值,所以CCF首先是一个比值。要了解CCF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循环,保证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例如大脑、心脏的冠脉有效血液循环。所以心外按压的时间,对于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心外按压的时候,又不得不在有些情况下来停止,比如人员的更替。要求至少5个循环、2min的心肺复苏以后,必须进行人员的更替。这是因为时间再长,进行心外按压的医务人员效能会降低。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要建立人工气道,也就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此时也得终止心肺复苏。另外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电除颤的过程中,无论是去评估病人的心率、节律以及进行充电除颤的过程中,都不得不终止胸外按压。5个循环2min的时候,会对病人的呼吸、心跳重新进行评估,以及病人ROSC以后都要进行评估。这些动作都造成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因为胸外按压对于脑、对于心脏的灌注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比例要求至少达到60%,最好能够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器官灌注,这也是心肺复苏CCF的意义。
滕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15.86万
64
气管切开后遗症
2023.12.08
气管切开后,远期有可能出现后遗症,但是发生的概率都不是特别高。 1、气管狭窄:因为长期气管切开套管的因素,出现肉芽组织,支气管黏膜内膜的损伤,从而导致气管狭窄,支气管功能受损,廓清能力变差,容易发生肺炎感染的情况。 2、疤痕:因为颈部需要有造瘘口,切口如果恢复之后都会出现疤痕。 3、其他:因为手术损伤患者的喉返神经或者甲状腺,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的问题,当然上述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是极低的。
王常永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270
102
女人喝酒好吗
2023.12.04
如果喝酒过多或者是频繁喝酒,对身体不好,主要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血糖水平,喝酒过多还可能会诱发肥胖、脱水、皮肤受损等,但偶尔少量喝酒,比如喝葡萄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刘志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626
44
更多专家科普